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1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246篇
安全科学   54篇
废物处理   37篇
环保管理   40篇
综合类   587篇
基础理论   96篇
污染及防治   132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611.
对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定方法做了一些改进,将水样调节为酸性后进行分析测定,用优化后方法和国标方法作比较,对标准样品和同一水样进行测定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方法操作步骤简单,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精密度和准确度与国标方法无显著性差异,各项指标均达到了方法规定的要求,可以满足日常环境监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612.
Tree species and temperature change arising from seasonal variation or global warming are two important factors influencing N2O and NO emissions from forest soils. However, few studies have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s(5–35℃) on the emissions of forest soil N2O and NO in typical subtropical region. A short-term laboratory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changes(5–35℃) on soil N2O and NO emissions under aerobic conditions in two contrasting(broad-leaved and coniferous) subtropical acidic forest types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emporal pattern of N2O and NO emissions between the three lower temperatures(5℃, 15℃, and 25℃) and 35℃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or both broad-leaved and coniferous forest soils.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on soil N2O and NO emission rates varied between broad-leaved and coniferous forest soils. Both N2O and NO emissions increased exponentially with an increase in temperature in the broad-leaved forest soil. However, N2O and NO emissions in the coniferous forest soil were not sensitive to temperature change between 5℃ and 25℃. N2O and NO emission rat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broad-leaved forest soil as compared with the coniferous forest soil at all incubation temperatures except 5℃.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broad-leaved forest could contribute more N2O and NO emissions than the coniferous forest for most of the year in the subtropical region of China.  相似文献   
613.
通过对低温柴油吸收处理炼油厂酸性水罐区恶臭气体效果的探讨,将处理过程中存在的气相线频繁堵塞、制冷机组运行异常、吸收塔设计负荷小、超重力反应器运行效果不理想和测量存在较大误差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可行措施:定期清理恶臭气体流程管线,对废气管路所有低点进行密闭排凝;在吸收塔前路恶臭气体管线增上液环真空泵;对废气管线增加伴热保温措施;将测量元件进行位置变更;完善恶臭处理设施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614.
安徽某铁矿排土场是该铁矿主要的废矿石堆放地.这些露天堆放的废矿石经过长期的氧化,于20世纪70年代在排土场中央形成了一个大型酸水库.此外,在该酸水库周边还存在一些近年形成的小范围酸性矿山废水(acid mine drainage,AMD).为研究该区域废矿石的产酸潜力及产酸微生物群落,采集了酸水库周边长期堆放的废矿石以及两处新形成AMD周边的废矿石样品共6个,分别为酸水库边1号位裸露1LL,新形成的AMD 5号位旁5J、5Y,6号位旁6-1、6-2和6-3.物化分析表明6个样品酸性均很强,样品1LL的pH最高,也仅为2.77,而其他5个样品的pH均在2.60以下.1LL的电导率为0.32m S·cm~(-1),5号和6号位样品的电导率则高达2.25~7.08 m S·cm~(-1),证明其中含有更高浓度的阴阳离子.1LL中Fe~(2+)的含量为0.80 mg·kg-1,而其它几个样品的含量则为2.91~33.40 mg·kg~(-1),证明1号的样品经过长期的风化,Fe~(2+)基本上已被氧化成Fe~(3+).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表明,5号位和6号位样品中的嗜酸菌主要属于γ-Proteobacteria、Firmicutes、Nitrospira.1号位样品中的嗜酸菌主要属于Actinobacteria、Acidobacteria、Chloroflexi.5号位和6号位样品含有大量的铁硫氧化菌,如Sulfobacillus、Leptospirillum、Acidithiobacillus,证明其中发生着旺盛的产酸过程;而1号位样品1LL微生物群落相对复杂,但基本不存在铁硫氧化菌,原因可能是酸水库周边长期堆放样品中的铁和硫都已经氧化殆尽,基本上不再产酸.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1号位样品1LL与另外5个样品微生物组成存在明显差异,说明不同物化条件对微生物群落结构有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615.
通过浓度梯度驯化,从厌氧污泥中分离到一株酸性大红3R脱色菌M3,根据其形态学特征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厌氧菌株为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同时,研究了该菌株在厌氧静置条件下对酸性大红3R的最适脱色条件.结果表明,菌株脱色的最佳营养源为酵母粉,最适宜脱色条件为酵母粉浓度1%、pH =6.5、温度35 ℃、盐度小于4%,在此条件下,对浓度为100 mg·L-1酸性大红3R溶液厌氧静置培养72 h,脱色率达到98%以上.菌株耐盐性良好,在6% ~8%的盐度下具有较好的脱色效果.分光光谱表明,菌株脱色机制主要为生物降解脱色.毒性试验表明,脱色后的酸性大红3R毒性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16.
为探明稻秆还田配施石灰对酸性水稻土有机碳库的影响,于广东省白云区和惠阳区开展田间试验,设置常规施肥(CK)、秸秆还田+常规施肥(RS)和秸秆还田配施石灰+常规施肥(RS+L)这3个处理,分析了土壤总有机碳(TOC)、水溶性有机碳(DOC)、活性有机碳(LOC)、颗粒态有机碳(POC)、微生物量碳(MBC)、碳库指数(CPI)、稳定性有机碳(IOC)、碳库活度(L)、碳库活度指数(CPAI)和碳库管理指数(CPMI)的变化.结果表明,与CK相比,RS+L处理显著提高TOC、LOC、POC和MBC含量,增幅分别为10.24%~17.79%、34.49%~44.37%、19.27%~23.59%和33.36%~43.26%(P<0.05).与CK相比,RS+L处理显著提高水稻生长前期(移栽后15~45 d期间)的DOC含量(P<0.05),但对水稻生长后期的DOC无显著影响.RS+L较RS处理的TOC、LOC、POC和MBC分别提高了2.15%~6.95%、1.17%~17.90%、4.27%~8.65%和12.99%~14.53%.与CK相比,RS+L处理显著提高IOC和CPI,其增幅分别为8.32%~15.57%和14.00%~20.00%(P<0.05).RS较CK处理显著提高CPI,其增幅为14.00%~18.00%(P<0.05).不同处理间的L、CPAI和CPMI差异不显著.RS+L处理的土壤pH值显著高于CK处理(P<0.05).不同处理间的水稻产量无差异.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水稻产量主要与DOC、LOC、CPAI和CPMI相关,但对土壤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变化的贡献率较低.主成分分析还表明,秸秆还田配施石灰通过改善酸性水稻土的pH值和养分含量,驱动MBC和POC等有机碳组分的形成和积累,促进SOC的提升.综上,秸秆还田配施石灰有利于酸性水稻土MBC、POC、LOC和IOC等有机碳组分的积累,从而提高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和稳定性,是提升酸性水稻土固碳减排功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17.
为了解地质低背景区农田土壤-作物系统中重金属的富集及迁移特征,采集了广西钦北区878km2酸性火成岩出露区的30套水稻籽实及根系土样品作为研究对象,研究酸性火成岩地质低背景区土壤和水稻中重金属(As、Cd、Cr、Cu、Hg、Ni、Pb和Zn)分布特征、土壤Cd等重金属的赋存状态及其生物有效性。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呈酸性,pH值为4.66~5.36;Cd、As、Cr等重金属元素含量较低,均低于或远低于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风险筛选值,水稻籽实中As、Cr、Hg和Pb均未超标,但Cd超标率为16.7%。土壤中As和Pb主要以残渣态存在,Hg主要以残渣态和强有机结合态存在,而Cd的生物富集系数和生物有效性最高,水溶态、离子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的比例总和为32%。水稻籽实吸收Cd等重金属主要与土壤pH值、Fe、Mn和土壤质地有关。酸性火成岩地质低背景区农田酸性、强酸性土壤Cd等重金属元素含量低,但生物有效性高,其生态风险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18.
利用电石渣中和酸性废水的要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利用电石渣中和酸性废水的过程中Ca(OH)2、CaSO4和CaCO3在沉淀池中结成硬垢的危害性,并提出了一种简便有效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19.
本文探讨了CODmn酸性测定法中,加入高锰酸钾的地面水样在沸水中褪色时间与CODmn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索了高浓度水样不稀释的酸性CODmn测定法,并检验该方法符合国家质控要求。本法适用于浓度在10-100mg/L的地面水样(CI^-浓度小于300mg/L)。  相似文献   
620.
选用不同加热条件和方式 ,测定地表水中高锰酸盐指数 ,水浴沸腾后放入反应瓶比其重新沸腾测定结果更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