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98篇 |
免费 | 205篇 |
国内免费 | 42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51篇 |
废物处理 | 25篇 |
环保管理 | 140篇 |
综合类 | 1434篇 |
基础理论 | 246篇 |
污染及防治 | 132篇 |
评价与监测 | 105篇 |
社会与环境 | 21篇 |
灾害及防治 | 6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55篇 |
2022年 | 53篇 |
2021年 | 63篇 |
2020年 | 58篇 |
2019年 | 46篇 |
2018年 | 46篇 |
2017年 | 66篇 |
2016年 | 46篇 |
2015年 | 58篇 |
2014年 | 121篇 |
2013年 | 75篇 |
2012年 | 80篇 |
2011年 | 90篇 |
2010年 | 97篇 |
2009年 | 78篇 |
2008年 | 86篇 |
2007年 | 86篇 |
2006年 | 79篇 |
2005年 | 76篇 |
2004年 | 70篇 |
2003年 | 83篇 |
2002年 | 75篇 |
2001年 | 52篇 |
2000年 | 56篇 |
1999年 | 62篇 |
1998年 | 83篇 |
1997年 | 66篇 |
1996年 | 82篇 |
1995年 | 50篇 |
1994年 | 38篇 |
1993年 | 43篇 |
1992年 | 64篇 |
1991年 | 54篇 |
1990年 | 28篇 |
1989年 | 33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酸雨问题是能源规划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对能源战略规划中研究酸雨问题的必要性、酸雨问题研究对数据的要求,酸雨模型研究的重点,酸雨模型边界的处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92.
93.
酸雨对生态系统的危害已经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探讨其形成机制是控制酸雨污染的重要研究基础.本研究基于遥感监测的降水发生前后的致酸前体物大气SO2和NO2柱浓度数据,利用气流轨迹方法探讨了辽宁省大连和丹东2007年典型场次酸雨的形成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卫星遥感影像与气流轨迹法相结合可以有效地表达酸雨前体物的来源、传输模式及降雨对致酸前体物的清除效果,为科学、合理地判断酸雨沉降机制提供了更加直观、有效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4.
泥煤水一直是我国出煤厂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不仅影响出煤的质量,同时还不利于生产企业的经济发展,所以泥煤水沉降澄清处理技术的应用就显的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5.
上海金山区酸雨分布特征及降水酸度主控因子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上海金山区2006-2010年降水监测数据,分析了该地区降水pH年均值、酸度及酸雨频率的分布特征,并对降水化学组成及各离子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0年金山区降水的酸化及酸化频率较高,pH均值为4.24,酸雨频率为86.4%。降水主要离子为SO42-、NO3-、NH4+、Ca2+和Na+,上述5种离子占降水离子总浓度的87.8%,主要酸性离子SO42-、NO3-与阳离子NH4+、Ca2+和Mg2+均具有较高相关性。通过对降水酸度主控因子的探讨发现,主要致酸物质为SO42-,但NO3-对降水酸度的影响越来越大,碱性物质中和作用中起主导地位的是NH4+,雨水酸化的最主要来源为人为污染源。 相似文献
96.
酸雨的危害及其防治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酸雨正式的名称是为酸性沉降。因其移动性的特性,加之自身的强危害性,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使很多国家和地区遭受到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同时也给社会经济造成了无法估计的损失。基于此,本文将对酸雨产生的原因、危害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有效防治酸雨的对策。 相似文献
97.
通过对比2006-2010年酸雨监测数据和环境空气例行监测数据得出:对于阳泉市区环境空气中SO2、NO2等酸性污染物浓度的变化,酸雨监测间接反映的逐年上升与同期例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所反映的逐年明显降低出现矛盾。通过讨论封闭型地貌、静风逆温型气候和资源型城市城矿郊混合结构等因素复合形成的不利大气污染物扩散场,分析高、中、低架点源和特殊污染源煤矸石山和山城机动车酸性污染物源强或排放量变化与空气质量和酸雨监测数据变化的相关性,得出矛盾机理为:2种监测所反映的空气SO2、NOx浓度属于不同高度层面的污染物。最后经相关性分析提出了主要与酸性污染物低空集聚相关的、由特殊地貌、气候、污染源复合形成酸雨的机制及与矸石山、机动车污染物低空排放量逐年增加相关的酸雨频率逐年增加机制。该研究对山区河谷资源型中小城市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8.
臭氧和模拟酸雨对冬小麦气体交换、生长和产量的复合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明酸雨和臭氧(O3)对作物是否存在复合影响,运用田间原位开顶气室研究了pH4.0模拟酸雨(SAR)和O3对冬小麦气体交换、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该实验包括3种处理:CF处理采用经活性炭过滤后的空气,作为对照;CF100处理采用经活性炭过滤后的空气加人恒定浓度为100 nL·L-1的O3;CF100 SAR处理为在CF100的基础上对冬小麦喷施pH 4.0模拟酸雨,喷施量为150 mL·m-2,每10d一次.结果表明:①CF100和CF100 SAR组冬小麦叶片细胞膜系统受到破坏,光合色素含量和气体交换参数降低,抑制了作物生长,导致生物量和产量下降.与CF相比,CF100和CF100 SAR处理下冬小麦产量分别降低了68.2%和63.6%;②与CF100组相比,CF100 SAR组对冬小麦细胞膜系统和叶绿素a含量产生显著的复合影响(p<0.05),而对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气体交换、小麦生长、生物量和产量的复合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9.
土体固结度是真空预压法加固土体效果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地基最大沉降量的计算是确定土体固结度的关键。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GM(1,1)灰色模型在真空预压沉降预测中的可行性,根据部分实测数据计算了地基最大沉降量及土体固结度,并与常用的三点法和双曲线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GM(1,1)灰色模型的预测结果更符合工程实际。该研究对真空预压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0.
本文通过测定维管束植物桂花树叶片的氮含量和氮同位素组成,分析其对大气氮沉降的截留吸收机制。为期一年(2009.03~2010.03)的监测数据显示,桂花树叶片氮含量为1.33%~3.09%,平均值为2.18%;叶片δ15 N为+0.54‰~+3.78‰,均值为+2.29‰。桂花树叶片N%、δ15 N的季节性变化趋势,总体呈现春、冬高,夏、秋低的规律,这与已有的贵阳市雨水监测数据一致。对比不同树冠厚度的叶片样品,发现叶片N%随树冠厚度增加而降低,顶部叶片N%表现为最高(2.39±0.4%),说明桂花树的树冠层对大气氮沉降有明显的截留吸收作用。桂花树顶部叶片δ15 N最偏负,而上覆树冠层最厚的下方叶片的δ15 N最偏正,反映了树冠层在吸收大气氮沉降过程中存在选择性吸收,引起同位素分馏,即树冠层越厚,穿冠水δ15 N越偏正,且分馏程度与树冠厚度成正比,导致下方叶片δ15 N最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