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56篇
安全科学   14篇
废物处理   18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107篇
基础理论   32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黄孢原毛平革菌反应体系中藜芦醇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反应体系中藜芦(3,4-二甲氧基苯甲,VA)的动态变化,以吸收曲线波型的变化,分析VA的降解;根据培养液在特征最大吸收波长处吸光度的变化,计算VA量的动态变化.研究表明,在菌的反应体系中,细胞自身内源性VA的合成反应,导致总VA量短时间的增加;但外源VA发生逐步的降解,15d内已基本消失;菌的可作用底物染料的存在有助于内源性VA的合成.低浓度的苯甲(BA)对黄孢原毛平革菌的降解反应具有促进作用,BA完全可以代替VA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2.
基因工程菌强化芳香化合物的处理工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别固定克隆有甲苯加双氧酶基因的工程菌和筛选出的野生菌株,串联两种固定化细胞反应器,研究以基因工程菌突破关键步骤的限制,筛选菌株辅助完成彻底降解芳香类污染物复合工艺可行性和强化效果.克隆有苯降解过程中的关键基因——甲苯加双氧酶的基因工程菌E. coli. JM109(pKST11)对苯具有较高的降解效率和降解速度,应用于固定化细胞反应器中效果突出.在较短的水力停留时间内,可以将1500mg/L苯降解70%,降解速度为1.11mg/(Ls),延长水力停留时间,可以使去除率达到95%以上.该反应器对高浓度的苯具有突出的处理效果.同时所得到的产物为环己二烯双,可以被野生非高效菌W3快速利用.  相似文献   
183.
乙醇提纯4-氨基安替比林试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4-氨基安替比林(4-AAP)萃取光度法。测定水中挥发酚,由于4-AAP试剂易潮解氧化变质,使空白值偏高,且波动幅度大,从而影响测定结果的精确度和方法检测限。用苯清洗4-AAP苯毒性较大,对环境和操作人员均有影响。现使用乙提纯4-AAP晶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4.
搭建了填料分别为生物陶粒(CPs)和颗粒活性炭(GAC)的2个曝气生物滤池(BAF)反应器,通过考察土嗅素和2-甲基异崁(2-MIB)这2种致嗅物质的去除效果和稳定周期,研究不同填料BAF的启动与挂膜特性。结果表明,在相同进水条件下,2种填料BAF去除溶解性总有机碳(DOC)的效率无明显差异,均在24 d时达到稳定,且DOC去除率均基本稳定在70%以上。2种填料BAF去除土嗅素和2-MIB所需的启动时间有较大差异,CPs-BAF启动时间分别为30和26 d,而GAC-BAF启动时间分别为62和43 d。GAC-BAF和CPs-BAF对土嗅素的去除率分别稳定在约95%和69%,前者的去除率和稳定性明显高于后者;GAC-BAF和CPs-BAF对2-MIB的去除率分别稳定在约75%和73%,两者相差不大,但前者的稳定性强于后者。  相似文献   
185.
陈飞飞  王光辉  李伟  杨锋 《化工环保》2012,32(3):277-281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镁铝水滑石并将其在不同温度下煅烧得到复合金属氧化物。将两者作为催化剂用于解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反应中。实验结果表明:复合金属氧化物的催化活性明显高于其前体,最佳煅烧温度为500℃;在催化剂与PET质量比为1.0%、解反应时间为50 min时,产物对苯二甲酸乙二酯(BHET)的产率可达到81%。镁铝水滑石煅烧后得到的复合金属氧化物是一种高效、环境友好型解PET催化剂,可以替代目前常用的均相催化剂。  相似文献   
186.
利用甲硫醚(DMS)降解菌Alcaligenes sp.SY1和丙硫(PT)降解菌Pseudomonas putida.S-1强化生物滴滤塔(BTF)处理DMS和PT的混合废气,研究了其挂膜启动及稳定运行阶段的降解性能,并考察了该系统同时去除H2S的能力.结果表明,BTF在DMS和PT进口浓度均为50 mg·m-3,EBRT为30 s的条件下,运行11 d即可完成挂膜启动,填料上的生物量明显增加,DMS、PT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0%和100%.系统稳定运行时,DMS和PT的最大去除负荷分别为8.7 g·(m~3·h)~(-1)和12.4 g·(m~3·h)~(-1),PT的去除效果更佳.DMS和PT混合废气在降解过程中,PT对DMS的降解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当PT进气浓度大于51 mg·m-3时,DMS的去除效率下降.BTF还能同时有效去除H2S,当混合废气中H2S浓度达到230 mg·m-3时,H2S去除率仍能高达98%,但是115 mg·m-3以上的H2S会对DMS的降解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7.
我国饮用水中嗅味问题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李勇  张晓健  陈超 《环境科学》2009,30(2):583-588
综述了我国饮用水中的嗅味问题及其国内外研究进展,着重讨论了我国面临的饮用水中嗅味问题的现状、水中嗅味来源及饮用水中嗅味的定性定量分析技术、致嗅物质组成特性、典型致嗅物质的去除技术及工艺.旨在阐明除了土嗅素(geosmin)和2-甲基异莰(2-MIB)等微生物代谢产物外,硫硫醚类厌氧分解产物也是我国饮用水中重要的致嗅物质.硫硫醚类致嗅物质于2006年首次在东莞饮用水中发现,后被证明也是2007年太湖饮用水危机中的主要致嗅物质.Geosmin和2-MIB的吸附效果好于氧化,而硫硫醚类致嗅物质易于被氧化去除,不易被吸附去除.需要尽快开展我国饮用水中致嗅物质组成特性及典型致嗅物质去除技术和工艺的研究,形成应对不同水源、不同季节、不同致嗅物质嗅味的饮用水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88.
微囊藻毒素降解菌的分子鉴定和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成功筛选出1株能够降解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菌株的基础上,利用16S rDNA的PCR扩增和序列分析对其进行了分子鉴定。由BLAST序列比对及进化树分析可将该菌株定属至鞘氨单胞菌USTB-01(Sphingopyxissp.USTB-01),这是我国首次筛选出高效降解MCs的鞘氨单胞菌。在鞘氨单胞菌USTB-01降解MC-RR和MC-LR活性研究方面发现,温度30℃和pH7.0条件下该菌降解MCs的速率最大,日均降解MC-RR和MC-LR分别达到了23.4mg/L和7.9mg/L,在进一步去除水体中的MCs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9.
饮用水中典型致嗅物质去除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李勇  陈超  张晓健  刘尧  张晓慧  朱晓辉  戴吉胜  许欢 《环境科学》2008,29(11):3049-3053
为去除某市饮用水中的嗅味,根据该市饮用水水源中致嗅物质的组成特点,采用氧化、吸附和臭氧活性炭对其中典型致嗅物质的去除效果及工艺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硫硫醚类物质可以用氧化法有效去除,对土嗅素(geosmin)和2-甲基异莰(2-MIB)采用氧化法和活性炭吸附法均有效,但吸附法的效果更好;当原水中硫、硫醚类致嗅物质浓度<20 μg/L,不含有其他类型致嗅物质时,可以采用强化混凝+高锰酸钾氧化工艺去除;当原水中geosmin、 2-MIB等微生物代谢产物类致嗅物质浓度<30 ng/L,不含有硫硫醚类致嗅物质时,可以采用强化混凝+粉末活性炭吸附工艺去除;当原水中硫、硫醚类致嗅物质浓度>20 μg/L,geosmin、 2-MIB浓度>30 ng/L时,需要增加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当原水中硫、硫醚类致嗅物质浓度>150 μg/L,或者土嗅素、 2-MIB的浓度>100 ng/L时,需要根据致嗅物质组成特点,选择预KMnO4氧化或者粉末活性炭吸附+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的组合工艺去除.  相似文献   
190.
用液体石蜡模拟润滑油,采用生物降解试验研究了月桂酸二乙酰胺(LDEA)和油酸二乙酰胺(ODEA)对液体石蜡生物降解性的影响,采用比浊法测定OD值并结合表面张力变化,分析添加剂促进液体石蜡生物降解机制。结果表明,在液体石蜡中添加LEDA和ODEA培养12 d,生物降解指数从38.78%分别提高到61.67%和65.66%,这是因为烷酰胺类物质降低了油-水界面张力,增大了微生物与油的接触面积,同时增加了微生物营养,共同促进液体石蜡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