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59篇
安全科学   14篇
废物处理   18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107篇
基础理论   33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探究了小分子有机对过二硫酸盐(Peroxydisulfate, PDS)氧化降解二苯甲酮-3(Benzophenone-3, BP-3)的强化作用及反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4种有机(甲、丙、乙二和丙三)均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有效促进过硫酸盐氧化降解BP-3,BP-3的降解速率随类分子碳链长度和羟基数目的增加而增加,增强效果依次为丙三>乙二>丙>甲.在低添加量时(21.9~350 μmol·L-1),有机的添加增加了BP-3降解速率,但随着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例如丙三添加量从21.9 μmol·L-1增加到87.6 μmol·L-1,BP-3降解动力学常数从2.91×10-4 s-1提高到3.58×10-4 s-1,增加了0.23倍;但加入过多的却抑制了BP-3的降解,例如丙三添加量从87.6 μmol·L-1进一步增加到350 μmol·L-1,BP-3降解速率降低29.0%(2.54×10-4 s-1).反应温度也能有效促进的强化作用,温度从40 ℃升至60 ℃,添加丙三87.6 μmol·L-1,BP-3的降解速率常数从6.84×10-6 s-1提高至6.69×10-4 s-1,提高了96.8倍.小分子有机主要是通过与·OH反应产生自由基,进一步激活过硫酸盐产生SO4·-,显著增加了SO4·-的产率,从而加速过硫酸盐降解BP-3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2.
搭建了填料分别为生物陶粒(CPs)和颗粒活性炭(GAC)的2个曝气生物滤池(BAF)反应器,通过考察土嗅素和2-甲基异崁(2-MIB)这2种致嗅物质的去除效果和稳定周期,研究不同填料BAF的启动与挂膜特性。结果表明,在相同进水条件下,2种填料BAF去除溶解性总有机碳(DOC)的效率无明显差异,均在24 d时达到稳定,且DOC去除率均基本稳定在70%以上。2种填料BAF去除土嗅素和2-MIB所需的启动时间有较大差异,CPs-BAF启动时间分别为30和26 d,而GAC-BAF启动时间分别为62和43 d。GAC-BAF和CPs-BAF对土嗅素的去除率分别稳定在约95%和69%,前者的去除率和稳定性明显高于后者;GAC-BAF和CPs-BAF对2-MIB的去除率分别稳定在约75%和73%,两者相差不大,但前者的稳定性强于后者。  相似文献   
193.
气相色谱法测定废水中的7种低分子量醛,酮和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液上空间气相色谱FID检测器,同时测定了废水中的甲、乙醛、乙、丙酮、异丙、甲醛和正丁等7种低分子量挥发性有机物,色谱柱为GDX-101与PEG-20M串联填充柱,能较好地分离上述7种化合物,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均可达到环境监测质量要求,最低检出质量浓度均低于0.060mg/L。  相似文献   
194.
鞘氨醇单胞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鞘氨单胞菌属(Sphingomonas)是1990年才重新划分的一个新属,由于其特有的生态分布与代谢特征,已引起了环境微生物学者的重视.本文综述了鞘氨单胞菌的细胞结构与功能,以及生态分布与代谢特征方面的研究进展.鞘氨单胞菌具有特殊的细胞结构,最显著的是细胞膜用鞘脂糖代替了脂多糖,这使其与传统意义上的革兰氏阴性菌具有显著区别.鞘氨单胞菌耐受贫营养的代谢机制使其在自然界中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分布,某些菌株具有细胞膜上的高分子通道与大质粒,能够降解高分子有机污染物〔尤其是多环芳烃(PAHs)〕.这些特性使得鞘氨单胞菌在环境污染治理与生物技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图2表1参65  相似文献   
195.
孙昕  张燚  史路肖  陈笑涵  唐晓 《环境科学》2018,39(4):1654-1660
为有效去除常规水处理工艺难以去除的典型致嗅物质二甲基异莰(2-MIB)和土臭素(GSM),采用真空紫外/氯高级氧化技术,探讨该技术降解致嗅物质的效能,研究在不同紫外光强、氯浓度、pH、重碳酸盐浓度、腐殖酸浓度条件下致嗅物质的降解效果,分析羟基自由基在致嗅物质降解中起到的作用,目标物浓度采用吹扫捕集-气质联用法(GC/MS)测定.结果表明,真空紫外/氯高级氧化技术可以有效去除饮用水典型致嗅物质,相比紫外/氯高级氧化技术而言,在30 min内2-MIB和GSM的去除率分别提高15%和8%;随着氯浓度和紫外光强度的增加,致嗅物质的降解速率加快;在弱酸性条件下,致嗅物质的去除效果明显,在pH为5时,2-MIB和GSM的去除率在反应10 min后分别可以达到95%和96%;水体中重碳酸盐和腐殖酸的存在,竞争消耗反应体系中的自由基,对致嗅物质的降解起到抑制作用;在反应体系中投加1 mmol·L-1羟基自由基抑制剂叔丁后,2-MIB和GSM的去除率下降明显,分别下降40%和31%,表明羟基自由基在致嗅物质的去除中起到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6.
乙醇提纯4-氨基安替比林试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4-氨基安替比林(4-AAP)萃取光度法。测定水中挥发酚,由于4-AAP试剂易潮解氧化变质,使空白值偏高,且波动幅度大,从而影响测定结果的精确度和方法检测限。用苯清洗4-AAP苯毒性较大,对环境和操作人员均有影响。现使用乙提纯4-AAP晶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7.
黄孢原毛平革菌反应体系中藜芦醇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反应体系中藜芦(3,4-二甲氧基苯甲,VA)的动态变化,以吸收曲线波型的变化,分析VA的降解;根据培养液在特征最大吸收波长处吸光度的变化,计算VA量的动态变化.研究表明,在菌的反应体系中,细胞自身内源性VA的合成反应,导致总VA量短时间的增加;但外源VA发生逐步的降解,15d内已基本消失;菌的可作用底物染料的存在有助于内源性VA的合成.低浓度的苯甲(BA)对黄孢原毛平革菌的降解反应具有促进作用,BA完全可以代替VA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8.
环保燃料———乙对于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使乙生产成为倍受瞩目的课题 .作为汽油的可能辅助试剂或替代产品 ,乙不仅较常规汽油污染小 ,而且源于可再生的资源 .在巴西 ,目前有 40 %的轿车使用1 0 0 %的乙为燃料 ,其余的轿车使用 2 2∶78的乙和汽油的混合燃料 .而美国有 1 2 %的汽车燃料使用的是 1 0∶90的汽油 酒精混合物 ,每年需要生产超过 1 5亿加仑的乙 .美国所有乙的生产采用发法 ,主要原料是玉米 .目前在美国已有 5 8个乙生产厂 ,另外 ,还有 47个工厂计划将于 2 0 0 5年建成投产 .此举将会降低美国对进口石油的…  相似文献   
199.
基因工程菌强化芳香化合物的处理工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别固定克隆有甲苯加双氧酶基因的工程菌和筛选出的野生菌株,串联两种固定化细胞反应器,研究以基因工程菌突破关键步骤的限制,筛选菌株辅助完成彻底降解芳香类污染物复合工艺可行性和强化效果.克隆有苯降解过程中的关键基因——甲苯加双氧酶的基因工程菌E. coli. JM109(pKST11)对苯具有较高的降解效率和降解速度,应用于固定化细胞反应器中效果突出.在较短的水力停留时间内,可以将1500mg/L苯降解70%,降解速度为1.11mg/(Ls),延长水力停留时间,可以使去除率达到95%以上.该反应器对高浓度的苯具有突出的处理效果.同时所得到的产物为环己二烯双,可以被野生非高效菌W3快速利用.  相似文献   
200.
我国饮用水中嗅味问题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李勇  张晓健  陈超 《环境科学》2009,30(2):583-588
综述了我国饮用水中的嗅味问题及其国内外研究进展,着重讨论了我国面临的饮用水中嗅味问题的现状、水中嗅味来源及饮用水中嗅味的定性定量分析技术、致嗅物质组成特性、典型致嗅物质的去除技术及工艺.旨在阐明除了土嗅素(geosmin)和2-甲基异莰(2-MIB)等微生物代谢产物外,硫硫醚类厌氧分解产物也是我国饮用水中重要的致嗅物质.硫硫醚类致嗅物质于2006年首次在东莞饮用水中发现,后被证明也是2007年太湖饮用水危机中的主要致嗅物质.Geosmin和2-MIB的吸附效果好于氧化,而硫硫醚类致嗅物质易于被氧化去除,不易被吸附去除.需要尽快开展我国饮用水中致嗅物质组成特性及典型致嗅物质去除技术和工艺的研究,形成应对不同水源、不同季节、不同致嗅物质嗅味的饮用水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