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3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119篇
安全科学   356篇
废物处理   38篇
环保管理   114篇
综合类   315篇
基础理论   25篇
污染及防治   105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Genotoxicity removal of reclaimed water during ozon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enotoxicity in wastewater and reclaimed water now is gaining increased attention because of genotoxins' potential damage to the ecosystem and human health. The effect of ozonation on genotoxicity in reclaimed water was investigated. It was found that ozonation decreased the genotoxicy dramatically in three tertiary treatment plants. In the further batch ozonation experiment in laboratory,secondary effluent sample used exhibited the genotoxicity of(41.1 ± 4.1) μg 4NQO/L. Ozonation with a dose of 10 mg O3/L completely removed the genotoxicity in secondary effluent. However,after ozonation, the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value of the sample didn't change much but the specific ultraviolet absorbance(SUVA) value dropped sharply. With the help of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ozonation was found to change chemical aliphatic carbon and C–O of the dissolved arganic matter, which might be the reason of the significant decreases of SUVA and genotoxicity.  相似文献   
32.
针对王坡井田煤层气井采出水中污染物含量低,仅CODcr超出国家一级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特点,采用活性炭吸附处理,然后通过絮凝沉降迅速回收采出水中悬浮活性炭。结果表明:活性炭投加量为3g/L、吸附时间为40 min,PAM投加量为2 mg/L,沉降时间为5 min,活性炭回收率为98.35%,处理后采出水CODcr为45.45 mg/L、SS为7 mg/L,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GB 8978-1996)。  相似文献   
33.
为解决露天端帮开采中边坡失稳问题,通过相似模拟和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不同开采工况的边坡结构模型,结合雷达监测系统分析不同开采工况下边坡原岩结构、稳定性劣化与时效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露天开采过程可分为开采初期、开采中期、开采终止3个阶段,直至开采终止边坡存在局部变形破坏现象,稳定性较好;端帮上层煤开采可分为表生改造、结构改造和时效变形3个阶段。表生改造阶段,边坡岩体围绕采空区形成变形,未对边坡形成扰动;结构改造阶段,会形成悬臂梁和固支梁结构,2种结构交替变化,使顶板上方破坏区呈半蝶型向边坡岩体上部扩展;时效变形阶段,受垮落岩体支撑边坡变形破坏未持续向上扩展,但存在竖向裂隙的延展,边坡稳定性较好,最终变形破坏呈金字塔状;端帮下煤层开采使的上下采空区形成贯通,边坡发生向采空区方向的失稳;露采后边坡时效变形分3个阶段,初期舒缓、中期加速、后期平稳,端帮上煤层开采后边坡时效变形分为加速移动和稳态移动2个阶段,这2个阶段随时间变化边坡稳定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34.
以低浓度的二级出水为处理对象,利用小试装置,以COD、TP和浊度为考察指标,对使用气液混合泵溶气的全溶气、部分溶气和回流加压溶气气浮系统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回流加压溶气气浮系统对3个指标的去除率明显高于全溶气和部分溶气气浮系统,而部分溶气气浮系统对COD、TP的去除率略高于全溶气气浮系统;二级出水浊度较低时,全溶气和部分溶气气浮系统的出水浊度反而升高,因此使用气液混合泵溶气的全溶气和部分溶气气浮系统不适合处理低浊度的二级出水.  相似文献   
35.
SBR法处理油田采出水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SBR处理油田采出水。通过对不同周期的考察,实验推荐使用8h为1周期,1h进水,5h曝气,2h沉淀和出水。经5h曝气,出水COD始终低于100mg/L,去除率为80%-90%。.  相似文献   
36.
电磁环境对采后芒果的生理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研究了采后芒果在静电场,磁场,放电生成气环境下的生理变化。测试了呼吸速率,果体与果皮电解质渗出率,商品果率与病情指数等生理指标。研究结果表明,采后芒果在呼吸速率达到高峰之前电磁环境对其均有明显的作用,而在呼吸高峰之后,无明显影响。在我们设置的电磁环境参数中有几项显示保鲜作用。表1参6  相似文献   
37.
采用EGSB—SBR工艺处理实际果汁废水(COD 2 608~6 500 mg/L,p H 5.0~7.0)。在EGSB反应器成功启动及驯化完成的情况下,连续运行49 d。实验结果表明:第25天起,控制EGSB回流比为3.00∶1,EGSB反应器可在无须添加Na HCO3的条件下稳定运行,从而降低了废水处理成本;第25天起,平均进水COD,BOD5,SS分别为5 968,2 130,1 020 mg/L,平均出水COD,BOD5,SS分别降至131,11,50 mg/L,平均COD,BOD5,SS去除率分别为98%,99%,95%;组合工艺对该实际果汁废水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38.
铁屑去除酸法地浸采铀地下水中硝酸盐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酸法地浸采铀过程中,硝酸及硝酸盐的广泛使用使硝酸盐在地下不断累积并扩散到地下水中,这给矿区地下水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本试验以铁屑为还原剂,对该地下水中NO3--N的去除进行了批试验和动态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铁屑可有效去除地下水中的NO3--N,其去除率随pH值的降低而逐渐升高;溶液中共存的Ca2 、Mg2 对NO3--N的去除影响不大,而SO42-、HCO3-的存在可明显降低NO3--N去除率;铁屑最佳投加量为120 g/L,铁炭最佳体积比为1∶1;二级柱可以明显提高柱子的稳定运行时间,在55 h内NO3--N去除率可保持在93%以上,去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9.
操作条件对超滤膜运行经济稳定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对棕榈油生产废水二级处理出水的超滤工艺条件进行考察和优化,并用膜通量衰减系数、平均跨膜压差及产水量各自加权相加所得综合指标来表征不同超滤操作条件下膜运行的经济稳定性能。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减小膜表面流速和产水率,提高处理废水温度均有利于系统经济稳定地运行;各运行参数对综合指标影响的大小顺序为:膜表面平均流速>产水率>温度;在保证出水质量的前提下,最佳组合操作条件为膜表面平均流速0.7m/s,产水率80%,废水温度30℃。  相似文献   
40.
为研究高瓦斯易自燃煤层不同供风量、高抽巷抽采流量、低抽巷抽采流量3因素对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影响规律,选取阳煤五矿8406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在数值模拟研究基础上,采用Design Expert软件进行Box Behnken试验设计,构建采空区氧化升温带宽度在3因素、3水平条件下的二次回归响应曲面模型,并对不同条件下采空区氧化升温带宽度进行预测与分析。结果表明:二次回归方程P值为0.001 6,预测模型显著,模型的失拟项为0.606 3,不显著,回归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当供风量为1 500~2 000 m3/min,低抽流量为450~650 m3/min,高抽流量为100~200 m3/min时,对氧化升温带宽度一次项重要度排序为C(高抽巷抽采流量)>A(供风量)>B(低抽巷抽采流量),二次项重要度排序为AC(供风量和高抽巷抽采流量)>AB(供风量和低抽巷抽采流量)>BC(低抽巷抽采流量和高抽巷抽采流量),且AB,AC,BC之间均无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