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2篇
  免费   239篇
  国内免费   866篇
安全科学   216篇
废物处理   137篇
环保管理   195篇
综合类   2027篇
基础理论   255篇
污染及防治   591篇
评价与监测   259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211篇
  2013年   182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85篇
  2008年   164篇
  2007年   209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41.
针对低碳氮比生活污水的特点,提出新型离子交换膜-超滤组合膜(IEM-UF)氮富集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工艺.研究了新型IEM-UF亚硝化反硝化脱氮系统在三阶段运行工况下各反应器的性能及整个系统的脱氮及COD去除效果,同时应用高通量技术探究菌群结构变化对脱氮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C/N为3,亚硝化反应器中DO=0.5mg/L条件下,亚硝化反应器中NO2--N积累率仅用19d就达到了90%;在短程反硝化进水流量比为2:1的条件下,COD及NOx--N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0%和89%以上.TN去除率最高达到64.8%.高通量16S rDNA测序结果表明,三阶段菌群结构变化与系统脱氮效果的变化一致,亚硝化反应3个阶段亚硝化单胞菌Nitrosomonas所占比例分别为3.69%、5.48%和0.53%,反硝化反应3个阶段反硝化菌Dechloromonas、Thauera之和占活性污泥总菌群比例达到33.35%、25.62%、20.52%.  相似文献   
842.
采用树脂吸附脱附的方法对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MBR)中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SMP)的6种亲疏水性有机物进行了分离,其中,亲水中性物质是SMP的主要成分,占总有机物的74.84%.多糖、蛋白质和腐殖质类物质在亲疏水性有机物中均有分布.采用恒压死端过滤的方式对比分析了6种亲疏水性有机物的微滤特性,发现在TOC浓度相同的条件下,亲水性碱(HIB)是造成膜通量下降最快的物质,其次是亲水中性物(HIN)和疏水性酸(HOA),膜通量下降速率与有机物平均粒径呈指数相关关系(R2=0.9965).采用过滤模型对微滤过程进行拟合,HOA、HIN和HIB的过滤过程分别符合标准堵塞模型、中间过滤模型和滤饼过滤模型的特征,与其粒径分布特征相对应.试验进一步对比了亲疏水性有机物污染层的可逆性,结果表明HIN造成的膜污染不易通过物理反冲洗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843.
建立膜电解电化学氢自养MBBR反应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用于去除水中高氯酸盐,微生物利用阴极电解产生的氢气将高氯酸根还原为氯离子,而后氯离子在阳极发生氧化析氯反应生成活性氯进一步提升出水水质,从而实现高氯酸根的深度转化.利用该反应器研究了高氯酸根的转化过程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进水ClO4-浓度为(4.98±0.091)mg/L,维持HRT(水力停留时间)为4h,施加电流由6mA增加至15mA,反应器对高氯酸根的去除率由(39.75±2.09)%增加至(98.99±0.05)%,总出水活性氯浓度由(0.057±0.003)mg/L增加至(0.070±0.002)mg/L,pH值稳定在7.96~8.11,浊度较低为(0.89±0.27)NTU.进一步增大施加电流(20mA),导致阴极室溶液pH值超过9.5,进而影响微生物活性,去除率急剧下降至(30.75±1.19)%.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反应器内微生物形貌,发现反应器内微生物均附着于填料表面,以短杆菌为主,增殖缓慢.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接种及运行第24d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展开分析.结果显示,反应器运行过程中,菌群多样性下降,Thauera菌属为主要的氢自养还原优势菌属,其丰度达到8.25%.  相似文献   
844.
主要通过浸没式平板膜生物反应器的膜污染阻力分布和膜表面的污染特性来分析波纹微通道湍流促进器减缓浸没式平板膜生物反应器的膜污染效果.结果表明,波纹微通道湍流促进器有效地降低了总阻力Rt,降低率达到68.01%,其中的Rrf、Rc和Rp+Ra分别降低54.20%、87.98%和84.00%;滤饼层厚度、有机和无机污染成分都减少,且污染层更易去除.综合膜污染阻力分布和膜表面污染物表征结果从扰流作用强化机理、逆扩散机理、絮凝机理和微孔强化过滤机理四个方面分析了波纹微通道湍流促进器减缓浸没式平板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的效果.  相似文献   
845.
董秉直  高昊旸  胡孟柳 《环境科学》2018,39(6):2732-2739
研究臭氧、粉末炭以及它们的组合作为超滤膜的预处理,控制膜污染以及去除有机物的效果和机制.结果表明,臭氧主要氧化强疏组分的大分子有机物,将其转化为中分子和亲水性的小分子.臭氧可有效控制膜污染,表明大分子的疏水有机物是主要的污染因素.粉末炭可吸附小分子有机物,也可缓解膜污染,说明小分子有机物也对膜污染有所贡献.臭氧与粉末炭的组合不仅有效控制膜污染,还可强化有机物的去除,它们之间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46.
针对含NO3--N与较高浓度SO42-实际工业废水处理较难的问题,考察了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下连续运行的CO2-氢基质膜生物膜反应器(CO2-MBfR)处理模拟废水和实际工业废水的性能,结果表明,2种废水的出水NO3--N浓度均随着HRT的减小而增大,模拟废水中NO3--N的处理效果和电子通量分配比例均优于实际废水,但其电子通量分配的格局基本不变:NO3--N和SO42-的电子通量分别在90.09%~97.49%和2.51%~9.91%左右.要实现实际废水总氮达到15mg/L的排放标准,需维持HRT不少于10.4h.  相似文献   
847.
采用响应曲面法系统研究了掺硼金刚石(Boron-doped Diamond,BDD)膜电极电化学氧化双酚A (BisphenolA,BPA)的影响因素及含氯副产物的生成。结果表明,电流密度是影响降解速率常数(k)和氯离子消耗量(Δc(Cl-))的最主要因素。以BPA有效降解的同时生成较少量的含氯副产物为标准,通过响应曲面法计算得到的最优反应条件为:对0. 06 mmol/L BPA、40 mmol/L NaCl(pH=8)的溶液,当电流密度为15 mA/cm2时,k为0. 318 min-1,Δc(Cl-)仅为3. 55 mmol/L。BDD电极电解不仅生成了高浓度的高氯酸盐,还生成了1,1,2,2-四氯乙烷、2,3,4,6-四氯苯酚和五氯苯酚等仅在BDD体系中被检测到的含氯有机副产物。综上,经BDD电极电化学氧化处理后尽管整个BPA溶液的毒性明显降低,但还需特别关注反应过程中生成的含氯副产物。  相似文献   
848.
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日渐突出,如何提高环境监测精度和质量是制定环保措施的基础。本文从现场采样和实验室质量控制两个方面探讨了入了进行环境监测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49.
采用混凝-Fenton组合工艺对漳州九龙岭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经NF+RO处理后膜滤浓缩液进行中试试验,探讨了PAC、PAM、FeSO4·7H2 O和H2 O2的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及反应机理,并设计各工艺单元参数.结果表明:混凝工艺药剂最佳投加量为PAC 2000 mg/L、PAM 9 mg/L;Fenton工艺的氧化剂最佳投加量为FeSO4·7H2 O 1.6 g/L、H2 O28 mL/L.膜滤浓缩液经处理后,出水COD约300 mg/L,色度约30,平均去除率分别达76.8%和95.4%,处理费35.52元/t,试验结果为同类膜滤浓缩液提供了经济可行的处理方法和工艺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850.
在监测准备过程中,按照明确监测内容,收集现场资料,制定监测方案,监测人员落实及培训,监测仪器材料准备;在现场监测过程中,按照到达监测现场安顿,现场监测前评估,开始监测采样,监测资料数据收集,样品保存与运输;在监测结束过程中,按照监测结束评估,监测现场恢复,样品及资料交接,返回前最后检查,监测设备交接,进行监测总结等现场监测的基本过程,对环境监测中现场工作流程进行了解释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