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6篇
安全科学   120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107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金属矿山废弃地类型划分与生态退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超  毕君 《环境保护科学》2012,38(1):41-44,49
由于矿山开采中地表结构扰动、环境污染等因素导致矿山废弃地生态系统极度退化。通过对其产生原因和占地现状、特征的分析,将金属矿山废弃地划分为5大类15个类型,对其生态退化特征进行了评价;其中地表结构的不稳定性、土壤和植被的缺失及重金属离子污染是生态退化的主要限制性特征,也是生态恢复的难点和重点,并对不同类型金属矿山废弃地的生态治理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2.
李军 《矿山环保》2002,(6):25-27
针对矿产品采选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因素进行了分析,找出了破坏矿区生态环境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保护矿区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3.
安全被称为"实用劳动科学" 德国东部劳西茨地区开采褐煤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在这片人烟相对稀少的土地上,蕴藏着被誉为"黑金"的褐煤130亿吨,矿层最厚处达16米,最深的矿层深入地下150米.作为德国东部最大的矿业公司,劳西茨褐煤公司在已被批准和纳入计划的3万公顷土地上,通过露天采矿方式采煤,年产量5000万吨.  相似文献   
24.
25.
江苏省的矿产资源相对不足,但开发利用的强度较高。在全省1万多平方公里的丘陵山地上,集中了大量的非煤矿山,并以小型、露采矿山为主。到2006年底,全省非煤矿山约3500处。非煤矿山在给当地提供大量财富的同时,也给从事非煤矿山行业的职工(绝大多数是农民工)带来严重的职业病危害,包括粉尘、毒物、噪声、振动、高温、高湿等.  相似文献   
26.
2007年4月17日,由河南理工大学与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中国煤炭学会、河南省煤炭学会主办,日本室兰工业大学、日本九洲大学、波兰西里西亚工业大学、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采矿系、法国里尔大学、澳大利亚中吉普斯兰理工学院、波兰劳动保护研究院、国际职业安全与人机工程杂志等协办的2007年采矿科学与安全技术国际学术会议在河南焦作隆重开幕。  相似文献   
27.
陈可 《环境》2013,(4):77-79
人类初步观测探测表明,太空中的小行星可能蕴藏着丰富的燃油和贵重金属等矿产资源,如果情况属实的话,太空岂非可以成为人类取之不尽的巨大淘金场?2013年1月15日,一颗编号为2012DA14,直径约45米的小行星与地球擦身而过,这颗体积与足球场相当的小行星距离地球最近时仅有27000千米,甚至比人造地球同步卫星的距离还近。也就在同一天,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陨石雨,陨石在空中  相似文献   
28.
<正>"11·26"阜新煤尘燃烧事故发生后,媒体上出现了一般公众不熟悉的两个专业名词,一个是矿震,一个是煤尘燃烧。所谓矿震,简单地说就是采矿诱发的地震。所谓煤尘燃烧,是大量的煤尘和火焰混合所引发的煤尘燃烧爆炸,能直接造成人员死伤。笔者以为,从这两个专业名词,既能看出企业管理责任缺失,也能看出监管者责任缺失。  相似文献   
29.
“无事故管理”是以安全事故为“零”的安全管理的新模式与新理念 ,是安全管理的一项创新。梅山矿业公司采矿场在安全管理上推行“无事故管理” ,保持采矿安全生产平稳态势  相似文献   
30.
为探究湖北省阳新县复垦工矿废弃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潜在生态风险,对研究区采集的69个复垦工矿废弃地表层土壤样品中As、Cd、Cr、Cu、Hg、Ni、Pb和Zn 8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复垦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复垦土壤中重金属元素Cd、Cu、Hg、Pb和Zn的含量均值高于湖北省土壤元素背景值,存在一定程度的富集,部分复垦土壤中重金属元素As、Cd、Cu和Ni的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中的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超标率分别为8.7%、4.3%、10.1%和1.4%;复垦土壤中无清洁级别,预警、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土壤分别占1.48%、69.57%、18.84%和10.14%,各类型复垦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程度依次为金属矿采选废弃地其他工矿废弃地砂石场废弃地煤矿采选废弃地,复垦土壤中各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依次为CdCuHgPbZnNiAsCr;复垦土壤中重金属元素As、Cr、Cu、Ni、Pb和Zn的单项潜在生态风险均处于低生态风险级别,而Cd和Hg最高分别达到较高和极高生态风险级别,复垦土壤重金属综合生态风险中,低生态风险、中等生态风险和高生态风险级别的土壤分别占66.67%、30.43%和2.90%,无极高生态风险级别的土壤。总体而言,研究区复垦土壤中重金属元素Cd和Cu的污染较突出,但考虑到毒性响应,复垦土壤中重金属Hg和Cd的污染更应引起警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