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3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353篇
安全科学   161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114篇
综合类   1019篇
基础理论   185篇
污染及防治   112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54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Envelopmentanalysis,DEA)的方法,从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两个方面,建立了工业生态效率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了2008年上海市非中心城区各区县的工业生态效率。结果表明,松江区处于上海市工业生态效率的前沿面,9个区县中有2/3区县的工业生态效率优于上海市平均水平。其中,崇明、嘉定和青浦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奉贤、闵行、浦东、金山、宝山则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最后,基于C2R模型对各区县的投入产出情况进行了优化调整,认为削减SO2的排放量和减少能源的消耗应是各区县提高工业生态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2.
磁湖底泥氮释放通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对磁湖底泥氮释放的特性进行实验室静态模拟实验,测定不同温度对磁湖底泥中氮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升高时,底泥中NH3-N、TN释放通量增大,NO2-N和NO3-N释放通量减小。磁湖底泥的TN释放通量为-120到-25 mg/m3.d,NH3-N、NO2-N和NO3-N和TN释放通量基本呈负释放,说明磁湖大部分氮元素沉积到底泥中。本研究为探讨磁湖水质的改善提供相关的依据,并为以后关于磁湖的治理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3.
目前,我国节能潜力和节能压力巨大,而合同能源管理是实现节能减排的一个重要的管理创新。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积极发展节能服务产业,是利用市场机制促进节能减排、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有力措施。然而,从合同能源管理这一商业模式自1997年引入中国以来,近十几年来却发展缓慢,步履蹒跚。究其原因,既有政策问题,也有体制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44.
《中国环境科学》2007年第5期发表的程书波等人的文章上海市地表灰尘中PAHs的来源辨析荣获2008年中国科协颁发的第六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2007年第1期发表的邵立明等人的文章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初期的重金属释放行为及2007年第2期发表的罗专溪等人的文章三峡水库支流回水河段氮磷负荷  相似文献   
45.
NOx是我国十二五期间重点控制的污染物,燃煤工业锅炉是其重要来源。为了研究燃煤工业锅炉NOx的形成与释放规律,在实验室模拟了不同煤种的燃烧过程。采用原煤/焦炭燃烧法分别研究挥发分氮和焦炭氮生成NOx的反应,探讨燃料型NOx的形成与释放规律,并解释试验模拟条件下燃煤NOx产污系数和现场实测值的差异。结果表明,试验中烟煤、无烟煤、煤焦的NO转化率平均值分别为25.77%,22.17%和11.98%,产污系数平均值分别为4.31,5.08和2.00kg/t,高于现场实测结果核算值。燃煤工业锅炉NOx以燃料型为主,燃料型NOx的形成和释放是一个复杂的多相反应过程,由挥发分氮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焦炭氮的氧化还原反应组成,煤种、温度、空气流量、粒径、氧含量等因素对4种反应各自影响及影响程度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46.
湛江特呈岛红树林区底泥TOC的释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湛江特呈岛红树林区为考察对象,通过底泥TOC向上覆海水释放的模拟对比实验,研究了红树林区底泥中TOC的释放规律和泥水比、温度、pH值三个环境因子对TOC释放的影响,同时对静态和动态体系底泥TOC的释放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静态下,不同条件释放规律一致,上覆海水TOC的变化呈近似"W"的趋势;泥水比增大会使底泥向上覆海水的TOC释放量增加;温度对底泥TOC释放的影响较为复杂,上覆海水温度较高或较低都有利于底泥TOC的释放;碱性条件有利于沉积物中TOC的释放;海水的运动对沉积物TOC的释放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7.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但当前土地开发却存在着诸多问题,难以实现提高土地开发质量,提高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初衷。本文结合实际对此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48.
紫色母岩覆盖层控制底泥磷释放的效果及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雪娇  石纹豪  倪九派  李振轮 《环境科学》2016,37(10):3835-3841
选取重庆地区分布面积较广的3种紫色母岩(飞仙关组、蓬莱镇组和遂宁组),和2种经众多研究证明可有效控制底泥污染物释放的岩石(石灰石和方解石)作为活性覆盖材料,进行底泥覆盖模拟实验,研究紫色母岩覆盖层对底泥磷素释放的控制效果及机制.结果表明,3种紫色母岩覆盖层对底泥总磷向上覆水体释放的抑制作用较强,远好于方解石与石灰石(P0.05).其中,飞仙关组紫色母岩覆盖层对底泥总磷向上覆水体释放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为94.4%.5种覆盖材料均可促进底泥总磷的释放与转化,显著促进底泥OP原位转化为Ca-P,而3种紫色母岩覆盖层更有利于底泥释放出的磷转化为无机磷和有机磷.同时,5种覆盖材料均会改变底泥及上覆水体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其中PLFA16:0标记的细菌数量与上覆水体的总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9.
采用1m3的小型环境模拟舱,测试了不同温度和装载度条件下胶合板、密度板、细木工板和复合地板中甲醛释放规律.研究发现:甲醛浓度在初始阶段(0~3h)均迅速增大,随后速度慢慢减小,最后浓度趋于恒定值;温度升高会促进板材内甲醛释放,温度每升高5℃,甲醛释放量会增加10%~30%;而装载度增大则会减少单位体积板材内甲醛的释放量.利用不同装载度条件下板材在密闭环境舱散发过程和平衡状态浓度,求解了影响板材释放特性的关键释放参数:可散发初始浓度Cm,0、扩散系数Dm和分配系数K;模拟计算的浓度结果与实验测试数据吻合良好,为研究板材甲醛释放规律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0.
The use of filamentous fungi in bioremediation of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has been developed recently. This research aims to observe the capability of filamentous fungi isolated from forest soil for bioremediation of mercury contamination in a substrate. Six fungal strains were selected based on their capability to grow in 25 mg/L Hg2+-contaminated potato dextrose agar plates. Fungal strain KRP1 showed the highest ratio of growth diameter, 0.831, thus was chosen for further observation.Identification based on colony and cell morphology carried out by 18S rRNA analysis gave a 98%match to Aspergillus flavus strain KRP1. The fungal characteristics in mercury(Ⅱ) contamination such as range of optimum pH, optimum temperature and tolerance level were 5.5–7 and 25–35℃ and 100 mg/L respectively. The concentration of mercury in the media affected fungal growth during lag phases. The capability of the fungal strain to remove the mercury(Ⅱ) contaminant was evaluated in 100 mL sterile 10 mg/L Hg2+-contaminated potato dextrose broth media in 250 mL Erlenmeyer flasks inoculated with 108spore/mL fungal spore suspension and incubation at 30℃ for 7 days. The mercury(Ⅱ) utilization was observed for flasks shaken in a 130 r/min orbital shaker(shaken) and nonshaken flasks(static) treatments. Flasks containing contaminated media with no fungal spores were also provided as control. All treatments were done in triplicate. The strain was able to remove 97.50%and 98.73% mercury from shaken and static systems respectively. A. flavus strain KRP1 seems to have potential use in bioremediation of aqueous substrates containing mercury(Ⅱ) through a biosorption mechanis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