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83篇
安全科学   50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200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42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74 毫秒
171.
柴油机排放碳颗粒物和NOx催化净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从柴油机排放的特点、柴油机排放的标准、柴油机排放碳颗粒物和NOx催化净化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与探讨,就柴油机排放碳颗粒物和NOx催化净化技术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172.
173.
There were six high diesel oil degrading bacteria strains isolated from the oil contaminated soil that collected from Linzi City. The strain YI was able to produce biosurfactant rhanmolipid when cultivated on diesel oil as carbon source. The 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s (CMC) of rhanmolipid in water and in the soil were measured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urface tension of the medium and the added rhamnolipid concentr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MC of rhanmolipid in water was 65 mg/L, and was 185 mg/L in soil. The tests on diesel oil biodegradation were conducted with the addition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rhamnolipid in water and in soil respectively. When 0.01% rhanmolipid was added to water, the diesel oil degradation was enhanced. On the contrary, when the same concentration of rhanmolipid was added to the soil, the degradation of diesel oil was inhibited.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rhamnolipid could enhance the diesel oil biodegradation, indicating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rhamnolipid was higher than the corresponding CMC in the medium. Kinetics parameters for the diesel oil biodegradation parameters such as biodegradation constant (λ), coefficient of correlation (r) and half life (t1/2) in both tests were numerically analyzed in this paper, indicating that the moderate concentration of rhamnolipid in the medium could not only enhance the extent of diesel oil biodegradation but also shorten the time for oil remediation.  相似文献   
174.
柴油机排气微粒冷却演变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双喜  宁智  付娟  姜大海 《环境科学》2007,28(6):1193-1197
对柴油机排气微粒在冷却条件下的演变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排气的冷却作用对微粒的质量浓度具有重要的影响.引起微粒质量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排气中气态碳氢的冷凝,从而增加了微粒的质量浓度.排气的冷却促使柴油机微粒增大,分布在0.01~1.0 μm粒径范围内的微粒数量有所减少,特别是小于0.1 μm以下的小微粒,微粒数量下降的幅度相对较大,并且冷却温度越低,变化越明显.排气冷却后,0.1-1.0 μm粒径范围内的微粒体积浓度呈减少的趋势.此外,流速对排气冷却条件下的微粒演变特性亦有一定的影响,随排气流速的降低,0.01~1.0 μm粒径范围内的微粒数量浓度和体积浓度减小.  相似文献   
175.
柴油车尾气排放污染控制技术综述   总被引:55,自引:3,他引:52  
贺泓  翁端  资新运 《环境科学》2007,28(6):1169-1177
从柴油机机内净化技术和柴油车尾气后处理技术2方面综述了国际、国内柴油车尾气排放污染控制技术研究现状,重点论述了柴油车颗粒物捕集技术和氮氧化物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的研究思路和进展,并展望了相关技术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6.
研究了中国柴油机与柴油汽车烟度排放标准的发展和现状,分析了现行标准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指出柴油机和柴油汽车烟度排放标准不统一,在烟度限值、试验方法、试验规程、试验仪器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强调了自1993年以来,中国对柴油汽车的烟度排放要求并没有提高,以及出台更为严格的强制性标准和法规对在用柴油车排放监控的重要性,旨在有...  相似文献   
177.
分析探讨了柴油机排气颗粒物的组成及危害,介绍了一种燃媒剂再生微粒捕集器(Fuel Borne Catalyst 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FBC-DPF)的结构及原理,并结合发动机台架试验数据,分析了该微粒捕集器对柴油机排气微粒的改善效果,同时研究了该微粒捕集器的强制再生过程,以及对柴油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微粒捕集器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8.
由R175型柴油机、微粒捕集器(Φ90 mm×150 mm)、CF-G10型臭氧发生器组成实验系统,进行了臭氧再生法离线再生研究。研究表明,在190℃温度下,再生气从DPF上游侧进气再生时,臭氧可以有效再生DPF,再生效率可达90%以上,再生效率达到65%左右时发生臭氧穿透,臭氧利用率下降;穿透时间点随微粒捕集时的柴油机载荷增大而提前,随微粒捕集时间增加而提前;臭氧供给量不变,再生气流量越大,再生效果越明显;再生气从DPF下游侧进气再生时,臭氧穿透时间点较上游侧进气再生滞后,但发生穿透后DPF几乎不再再生,总再生效率低于70%。结果表明,微粒捕集器臭氧再生法是可行的,对于如何提高臭氧利用率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9.
采集6种典型非道路柴油机排放的颗粒物样品,利用BCR连续提取法分析了颗粒物中重金属的形态。结果表明,6种典型非道路柴油机的颗粒物比排放达154~343mg/(kW·h),小功率的非道路柴油机颗粒物比排放较高;各重金属平均质量浓度排序为ZnCrAsMnPbNi≈Cu≈Cd,重金属总量约占颗粒物质量的2.22%;Ni和Cu以有机物结合态为主,其他重金属均以残渣态为主,约占总提取形态的71.83%~96.74%;所有非道路柴油机颗粒物中均存在有机物结合态重金属且比例较高,说明排放颗粒物中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结合紧密。基于风险评价法和污染系数法对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非道路柴油机排放颗粒物中Cd的生态风险最高,Pb、Cr和Mn的风险次之。  相似文献   
180.
为研究柴油机Urea-SCR系统喷射雾化规律,应用CFD软件建立喷射雾化模型,对喷嘴喷射距离、喷射位置与方向、喷孔数目与孔径对催化剂载体入口处的浓度分布情况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喷嘴距反应器距离为排气管直径5倍为宜;采用四喷孔、孔径为0.5 mm、喷嘴处于管道中心,喷射方向为径向时喷射雾化均匀性最好。通过台架实验,验证了采用喷距5D、径向、四孔、小孔径喷嘴方案可使NOx的转化率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