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2篇
安全科学   83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67篇
综合类   253篇
基础理论   32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32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1.
不同水土保持林地土壤有机碳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重庆四面山低山丘陵区不同水土保持林地0~20、20~40 和40~60 cm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及不同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密度。结果表明:0~20、20~40 和40~60 cm土层中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3309、751和321 g/kg;0~20 cm的土壤有机碳密度介于497~1431 kg/m2,而0~60 cm的土壤有机碳密度介于784~1794 kg/m2,均值为1278 kg/m2;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密度随土壤深度增加而显著减少,但其减少程度随水土保持林树种组成不同而异;不同水土保持林地60 cm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天然次生林>人工林>农耕地,其中,天然阔叶混交林土壤有机碳密度最大,为1794 kg/m2,农耕地的最小,仅为784 kg/m2。人工水土保持林中,阔叶混交林的土壤有机碳密度最大。从增加土壤碳的角度,建议营造阔叶混交林  相似文献   
412.
重庆市主城区空气污染天气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3~2008年重庆市主城区大气污染监测资料,分析了轻度污染以上天气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重庆主城区的主要污染物为PM10,PM10浓度具有独特的“双峰双谷”日变化特征;污染天气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主要污染期为秋末到初春;污染天气具有连续性特征,污染天气持续时间尺度主要集中在2~7 d;污染天气过程具有典型的大气环流和天气特征,本地地面天气类型主要以低压或均压场为主,中高纬度高空以纬向环流或西北气流为主,天气以阴天或阴晴相间为主;污染天气过程中本地气象要素变化呈现规律性,地面24 h气压变化总趋势为负变压,24 h变温为正变温,平均相对湿度维持在72%~85%,风速的变化趋势不大,基本维持在1~2 m/s,低层逆温明显。污染天气过程结束时气压明显回升,温度显著下降,相对湿度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413.
《安全》2020,(1):7-8
工矿企业粉尘防治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研究课题由北京科技大学牵头,联合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粉尘研究分院、山东科技大学矿业与安全工程学院、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中国铁科院节能环保劳卫所、中国矿业大学(徐州)等7家单位组成研究团队。本课题于2019年4月开始,于2019年11月完成课题最终报告的验收工作。  相似文献   
414.
长江上游重庆段径流变化归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长江上游重庆段的年径流量持续减少。首先利用MASH移动窗口滑动平均法分析重庆市长江干流寸滩、北碚和武隆3个主要水文站的径流变化特征,然后运用弹性系数法和回归分析法进行径流模拟,定量评价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与基准期(1961~1990年)相比较,影响评价期(1991~2011年)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3个水文站年径流减少量的贡献率分别约为25.2%~35.2%和64.8%~74.8%。(2)气候变化对月径流量的影响幅度有限,导致7月汛期径流量有一定程度的增加,8~10月的径流量普遍减少;人类活动对月径流量影响明显,导致7月份实际径流量减少,并进一步加剧了8~10月径流量减少的幅度。(3)两种方法都指示人类活动已经成为径流减少的重要原因。定量阐明径流变化的成因有助于科学制定应对措施,协调重庆市以及长江上游水资源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15.
重庆城市电网工频电磁环境现状及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场实测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重庆城市电网中各种电压等级、各种类型变电站周边环境,多种形式架空线路下方区域以及地下电缆周围工频电磁环境的现状,对比国家现行标准限值,评价重庆城市电网的工频电磁环境的安全性,同时也指出随着架空线密度的增加,周围工频电场不但不增加,反而有降低的现象.目前擅自在输电线路下建房或增加房屋高度是危及电磁环境安全的主要问题,应加大监管力度,减少日后不必要的环保纠纷.  相似文献   
416.
重庆市春季不同功能区PM10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12年4月在重庆市4个不同功能区连续10 d同步采集了大气PM10环境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测定美国环保局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结果显示,在重庆主城区PM10中检测到16种优控PAHs,总浓度(∑PAHs)范围为31.68~ 189.31 ng/m3,平均浓度为108.05 ng/m3.各个功能区大气PM10中PAHs总浓度存在明显差别:交通区(沙坪坝七中)154.47 ng/m3>工业区(大渡口区政府)132.92 ng/m3>居民区(南岸工商大学)105.58 ng/m3>对照区(缙云山风景区)39.16 ng/m3.根据典型污染来源中PAHs的特征比值综合判断,重庆市春季大气中PM10主要来源于燃煤和交通污染的混合源.  相似文献   
417.
基于重庆市沙坪坝(城区)和北碚(郊区)站点1959~2018年夏季(6~8月)的气象观测数据,探究重庆市城区60年高温事件的时间变化特征,分析城郊差异和暖夜日数的变化特征,并通过计算温度-湿度指数(THI)以探究湿度因子对人体不舒适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重庆市城区高温热浪20世纪60~80年代呈减少趋势,90年代开始呈增加趋势,21世纪之后大幅增加.于2006年夏季到达顶峰,热浪天数达23 d.从城郊两站的差值分析,1997年以后,城市化过程导致城郊日平均气温和日最低气温增大,表明城市在夜间的增温效应明显.相对湿度的差值增大,城市区域湿度明显降低.(2)暖夜的发生率明显大于日间高温热浪,稳定存在,最高暖夜日数发生在2013年,达33 d.在2000~2009年日间、夜间高温同时存在的天数所占比例达到了 35.73%,在2010~2018年增加到55.89%.城市化过程对重庆市城区的夜间高温产生一定影响.(3)近年来重庆地区高温高湿的日数逐渐增多.湿度对人体舒适程度存在不可忽视的影响.THI>24的所有数据中,相对湿度大于70%的天数所占的比例达到22.51%;夜间的不舒适受湿度因子的影响很大,相对湿度大于70%以上的日数日数占比为64.12%,延续了日间高温的危害.  相似文献   
418.
王海燕  杨艳春 《安全》2008,29(9):41-43
1.1重视和关注相关方管理和油田社会责任2003年重庆开县发生“12.23”特大井喷事故,243人死亡。据查死亡241人为周边老百姓。由于中石油集团川东钻井公司在开钻前对本队员工进行安全告知,本队员工知道井喷事故的危害性,知道硫化氢泄漏后应及时向上风向紧急逃生;而钻井公司却没有向周边老百姓进行危害告知,没有对居民进行预防事故发生的安全教育,并且制订和落实在意外发生时组织居民迅速撤退的应急方案,导致事故发生后,老百姓撤离不及时。  相似文献   
419.
人们难以忘记,2008年3月25日,时间定格在这一天,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重庆净化总厂长寿分厂安全运行了整整10年。这个国内第一家自行设计、自行建设的大型天然气净化厂,10年无一例质量健康安全环保事故发生,连年超额完成各项生产任务和关键业绩指标,累计处理原料天然气120余亿立方米,生产硫磺3万余吨,硫磺远销日本。  相似文献   
420.
2006年2月25日,商务部在石家庄召开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制定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确定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第一批试点单位。此后,各地积极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积累了一些经验。本刊特开设“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巡礼”专栏,旨在宣传各地回收体系建设取得的成绩,介绍各地的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促进交流和相互学习,争取全社会对回收体系建设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在此,本刊编辑部希望各地踊跃投稿和提供资料,支持我们办好本栏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