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2篇
安全科学   83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67篇
综合类   253篇
基础理论   32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32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81.
张勇 《环境保护》2013,(20):45-46
结合重庆市大气污染防治概况,介绍重庆市"蓝天行动"的目标、措施、保障机制、科学研究等。  相似文献   
482.
"郑渝铁路建成后,重庆至郑州将缩短至7小时以内,不到原来的一半。重庆到北京也有望从现在的20多小时缩短至10小时左右,群众出行将更加方便。"3月4日,全国政协常委袁祖亮提交提案,呼吁加快开展前期工作,尽早开工建设郑渝铁路。  相似文献   
483.
利用被动采样技术在重庆市主城区117个网格内连续测量SO2和NOx的浓度,测量周期为1 a。采用聚类分析获取SO2和NOx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SO2和NOx平均浓度为51.81μg/m3和34.93μg/m3;通过SO2和NOx被动采样数据与自动监测数据的相关性分析,发现二者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838和0.860;在垂直高度上的浓度分布情况上,SO2分布层出现了一个中间污染层,NOx的分布随着高度递增,浓度减小;在水平方向的浓度分布情况上,SO2主要集中在重庆主城区的正南方和东北方向,主要是受工业源的影响;NOx主要集中在重庆市主城区的正南方,主要受工业源和交通源的影响。  相似文献   
484.
排污权交易作为一种基于市场的环境经济政策,在环境容量资源配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重庆市率先在我国西部启动排污权交易试点,进行了有益探索。在对重庆市排污权交易试点现状全面阐述的基础上,提炼出了排污权交易“重庆模式”的六大特点,分析了试点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85.
蔡博峰 《中国环境科学》2014,34(9):2439-2400
基于点排放源和辅助数据,自下而上构建重庆1km CO2排放空间网格,分析市域(UB1)、市辖区(UB2)、建成区(UB3)和城区(UB4)4个城市范围的CO2排放特征.UB4是重庆城市合理表征,而UB1更适合于区域边界.城市边界选择的不同,将导致很大的排放差异.UB4的CO2总排放量仅为UB1的17.13%,但UB4的人均CO2排放量是UB1的1.6倍.UB4形成了重庆UB1的CO2排放核心,其内单位网格的平均排放量超过了10000t,而UB1内超过70%的范围内单位网格的排放水平都低于200t.工业排放占据绝对主体导致UB4人均排放水平较高,并且高于临近周边及区域人均水平,这和国际城市的情况正好相反.全局和局部显著空间正自相关性说明部分地区高强度的经济活动和能源活动对周边区域的排放有显著影响.基于网格的累积排放分析显示,个别网格的排放量已经占到UB4总排放的40%以上.UB4内7.00%的面积,UB1内1.21%的面积和UB2内3.84%的面积,其CO2排放都超过了其相应范围内总排放的85%.  相似文献   
486.
重庆主城区大气PM10及PM2.5来源解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重庆主城区4个季节大气PM10和PM2.5的主要来源,于2012年2—12月在重庆主城区的工业区、文教区和居住区5个环境监测点同步采集PM10及PM2.5样品,分析了无机元素、水溶性离子、有机碳和元素碳含量及其分布特征. 采集了重庆主城区土壤尘、建筑水泥尘、扬尘、移动源(包括机动车、施工机械及船舶)、工业源(包括固定燃烧源及工业工艺过程源)、生物质燃烧源及餐饮源等7类污染源,建立了重庆市本地化的污染源成分谱库. 利用CMB(化学质量平衡)受体模型及二重源解析技术分析了PM10及PM2.5的来源. 结果表明:重庆主城区大气中ρ(PM10)及ρ(PM2.5)的年均值分别为153.2和113.1 μg/m3,超过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限值2倍以上. 大气PM10的主要来源为扬尘、二次粒子和移动源(贡献率分别为23.9%、23.5%和23.4%),大气PM2.5主要来源于二次粒子和移动源(贡献率分别为30.1%和27.9%).PM10和PM2.5的主要源类贡献率差别不大,表明研究区域内大气颗粒物污染控制应采取多源控制原则. 大气PM10来源的季节性变化特征表现为春季和秋季主要以扬尘为主、夏季和冬季主要以二次粒子为主.   相似文献   
487.
对重庆四面山杉木纯林、杉木×马尾松、杉木×马尾松×木荷、木荷×石栎×枫香×香樟、木荷×石栎人工林进行了有机碳储量研究。运用网格取样法取样,每个样地各层各取样81个,共计取样810个。结果表明:(1)林分类型不同,A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总体差异显著(p〈0.05)。在此五种林分类型中,土壤平均有机碳含量以杉木人工纯林为最高,石栎木荷枫香香樟人工混交林为最小;B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总体差异不显著(p〉0.05)。在垂直剖面上,五种人工林均差异显著(p〈0.05),且表现出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林下土壤有机碳含量随之减小,体现出土壤有机碳含量的表聚作用。(2)有机碳储量规律基本与土壤有机碳含量规律一致。在垂直剖面上,此五种人工林有机碳储量均差异显著(p〈0.05),表现出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的规律。不同林种类型、同一土层深度或是不同土层深度、同一林种类型其有机碳储量变异系数大小均不一样,这说明此五种林地土壤普遍存在空间异质性且其异质程度不一样。(3)就 A 土层而言,本研究区五种人工林平均有机碳密度为5.34 kg·m^-2,比相关研究的重庆市土壤有机碳密度3.11 kg·m^-2,全国森林土壤有机碳密度4.24 kg·m^-2,全国土壤有机碳密度2.67kg·m^-2等分别多出71.70%,25.94%,100%。  相似文献   
488.
重庆市主城区不同粒径颗粒物水溶性无机组分特征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张丹  翟崇治  周志恩  张灿 《环境科学研究》2012,25(10):1099-1106
于2010年3月—2011年7月,在重庆市主城区同步采集PM1.0、PM2.5和PM10三种粒径的颗粒物样品. 用离子色谱分析了样品中F-、Cl-、NO3-、SO42-、Na+、NH4+、K+、Mg2+和Ca2+ 9种水溶性无机组分,并收集了SO2和NO2等气体污染物的数据. 结果表明:采样期间ρ(PM1.0)、ρ(PM2.5)和ρ(PM10)分别为82.9、104和160 μg/m3,PM1.0、PM2.5、PM10中所测9种水溶性无机组分的浓度之和分别为40.82、48.66和57.99 μg/m3. ρ(SO42-)、ρ(NO3-)和ρ(NH4+)相对较高,并且主要分布在细颗粒物中. 多数水溶性无机组分浓度冬季最高,春季其次,夏、秋季浓度偏低. 所测组分溶液的pH显酸性,冬季样品的pH最低,细粒子的酸性要强于粗粒子. SOR(硫的氧化率)与NOR(氮的氧化率)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较高,SOR秋季最高,NOR冬季最高. 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化石燃料以及生物质的燃烧、机动车尾气排放是水溶性无机组分的主要来源,建筑施工、土壤风沙等扬尘类污染源对水溶性无机组分也有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489.
~~重庆森林火灾扑救演练@罗敬军  相似文献   
490.
近日,重庆市政府作出批复,同意重庆中钢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牵头筹建重庆再生资源交易中心。据悉,该交易中心亮相后,可为从事废钢回收的各类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等服务,助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