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42篇
  免费   601篇
  国内免费   2139篇
安全科学   351篇
废物处理   121篇
环保管理   593篇
综合类   5658篇
基础理论   1271篇
污染及防治   699篇
评价与监测   388篇
社会与环境   87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112篇
  2023年   328篇
  2022年   420篇
  2021年   494篇
  2020年   399篇
  2019年   417篇
  2018年   247篇
  2017年   301篇
  2016年   384篇
  2015年   482篇
  2014年   697篇
  2013年   518篇
  2012年   550篇
  2011年   467篇
  2010年   453篇
  2009年   418篇
  2008年   421篇
  2007年   322篇
  2006年   293篇
  2005年   221篇
  2004年   225篇
  2003年   200篇
  2002年   157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本文深入研究了原位固定修复技术,它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土壤治理方法,旨在削减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减轻其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的潜在危害。我们探讨了重金属污染的特性和多方面影响,涵盖了重金属的不同形态、生态传播、食物链中的积累,以及与此相关的土壤酸化、水体污染和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此外,我们详细介绍了主要的原位固定修复技术,包括氧化还原法、石灰固化法、生物修复法和离子交换树脂法。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新一代高效修复技术如生物炭和石墨烯氧化物也在取得显著进展。这些技术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为处理重金属污染土壤问题提供了希望,同时为未来的研究方向开辟了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982.
杂草对重金属的生物积累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立新 《环境保护科学》2004,30(5):43-45,55
采用小区实验法对东北地区 1 1科 2 2种田间杂草进行重金属累积特性研究。结果表明 :欧洲千里光、巨荬菜、欧亚旋覆花、猪毛蒿、黄花蒿、石防风和柳叶刺蓼 7种植物对 Cd的富集系数最大 ,且地上部 Cd的含量大于根部 Cd的含量 ,具备了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的基本特征 ;植物地上部重金属含量与植物上部生物量的大小无关 ;以杂草为研究对象 ,有可能筛选出地上部重金属富集量大并且地上部生物量也高的超富集植物。  相似文献   
983.
沪宁高速公路(镇江段)重金属污染的形态特征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吴长年  王勇  赵磊  邓维 《环境化学》2004,23(4):465-466
以沪宁高速公路镇江段为例,用Muller地积累指数方法评价了公路两侧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并进一步研究了重金属污染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984.
高分子重金属絮凝剂对 Hg2+的捕集及性能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于明泉  常青  安瑜 《环境化学》2004,23(6):664-667
以含Hg^2 废水作为处理对象,研究了几个影响高分子重金属絮凝剂去除水中Hg^2 的因素,实验表明:(1)pH值对Hg^2 的去除率影响不大;(2)水中某些二价离子的存在不仅不会消耗高分子重金属絮凝剂的用量,而且会促进螯合体MHM-Hg^2 絮凝沉淀,Hg^2 的去除率在99%以上,而一价金属离子对处理效果影响不大;(3)Hg^2 和致浊物质会互相促进彼此的去除,浊度的去除率在98%以上,Hg^2 的去除率在99%以上;(4)高分子重金属絮凝剂对重金属离子具有选择性,可将部分重金属离子从其它离子中分离开、回收再利用.  相似文献   
985.
以店埠河为研究对象,采用校正后的相平衡分配法推导了店埠河沉积物中5种重金属(Cr、Cu、Zn、Cd、Pb)的沉积物质量基准(SQG)值,并分析了各金属结合相对不同重金属沉积物质量基准的贡献。结果表明:店埠河沉积物中Cr、Cu、Zn、Cd和Pb的沉积物质量基准值分别为318.80、122.24、1 326.99、7.88和31.43 mg/kg;各金属结合相对不同重金属的沉积物质量基准值的贡献存在差异,细颗粒物(粒径<63μm)对店埠河5种重金属沉积物质量基准值的贡献率为24.49%~48.93%,其中对Cr、Zn和Cu的沉积物质量基准值的贡献最大。酸可挥发性硫化物对Cu、Zn、Cd和Pb的沉积物质量基准值的贡献率分别为2.11%、0.22%、50.13%和21.67%,主要决定着Cd的SQG。总有机碳和残渣态对这5种重金属SQG的贡献率较低,均不足3%。  相似文献   
986.
热脱附技术被广泛用于污染场地修复,但其对多环芳烃(PAHs)与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综合影响仍不清楚。选用PAHs和重金属复合污染模拟土壤,探究热脱附温度(220~400℃)和停留时间(5~60 min)对土壤中PAHs的影响,分析空气与氮气气氛下热脱附温度(310、340和370℃)对土壤中重金属Cu、Pb、As和Cd形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热脱附温度和停留时间的增加,土壤中PAHs去除率显著增加;低环PAHs占比逐渐减少,而高环PAHs占比逐渐增加。在2种气氛热脱附后,Cu、Pb和As弱酸提取态占比略有增加,而Cd弱酸提取态占比显著降低;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的转化趋势具有差异性。随着热脱附温度的升高,Cu、Pb、As和Cd 4种重金属的残渣态占比均逐渐增加,说明热脱附有利于4种重金属的固定。相较于空气,氮气条件下4种重金属可氧化态和残渣态占比均增加;Cu和Pb可还原态占比显著降低,而As可还原态占比有所降低,Cd可还原态占比变化不大。氮气更有利于Cu、Pb和Cd的稳定;相反,空气更有利于As的稳定。  相似文献   
987.
污染稻、麦籽实中Cd、Cu、Pb的分布及其存在形态初探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采用组织化学及溶剂提取法研究了污染水稻、小麦籽实中Cd、Cu、Pb的分布及存在形态.结果表明,3种金属元素在水稻、小麦籽实各形态结构中的浓度具有明显不均一性,胚中浓度显著高于胚乳,颖壳,皮层中浓度也较高;糙米、麦粒中的Cd、Cu、Pb在去离子水、0.1mol EDTA、1%醋酸、2.5% NaCl、0.2%NaOH、70%乙醇中的溶出比例有显著差异;综合2项试验结果可以看出Cd、Cu、Pb在籽实中主要与谷物成分结合形成配合物,其优势形态是蛋白质结合态.  相似文献   
988.
为了掌握黔西北典型铅锌矿区周边稻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分别采集98个土壤样品和稻米样品,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研究区稻田土壤中八种重金属(Cr、Ni、Cu、Zn、Cd、Pb、Hg、As)进行污染特征分析和风险评价,并采用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对研究区稻米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稻田土壤受到重金属不同程度污染,整体处于中度污染水平(PN=2.61),但Cu为重度污染(PCu=3.13);土壤生态风险总体处于中等水平(RI=279),最主要生态风险因子为Hg,其生态风险危害程度为很强(EHg=179);研究区稻米中重金属平均含量未超标,但有部分点位样品重金属含量超标;食用研究区种植的稻米不会对成人和儿童引起单一重金属健康风险,但长期食用,多种重金属复合污染会对成人和儿童健康产生负面影响(THQ成人=2.41,THQ儿童=2.48)。  相似文献   
989.
清水塘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修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阐述了清水塘地区土壤和农作物重金属污染现状,提出了对受污染土壤的修复措施及土地利用构想。  相似文献   
990.
本文将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应用于青藏高原一江两河流域(雅鲁藏布江山南段、拉萨河、年楚河)水体中重金属浓度预测,探讨了输入变量、预测因子、隐藏层节点数和模型结构的影响.模型以溶解氧(DO)、pH、电导率(EC)、总磷(TP)、铁(Fe)作为网络的输入层,重金属砷(As)、锑(Sb)、钼(Mo)、锰(Mn)的含量作为网络的输出层,使用Levenberg-Marquardt (LM)算法进行训练.其中,BPNN隐藏层的传递函数为tansig,隐藏层节点数为9,输出层的传递函数为purelin,输出层节点数为4.结果表明:(1)以单个元素作为预测因子时,As、Sb、Mo、Mn预测值和实测值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8、 0.933、 0.894、 0.928;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9.7168×10-4、 1.2508×10-4、 3.3159×10-4、1.9188×10-3.(2)以4个元素作为预测因子时,预测值和实测值的决定系数(R2)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