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20篇
  免费   630篇
  国内免费   2340篇
安全科学   373篇
废物处理   122篇
环保管理   491篇
综合类   5749篇
基础理论   1292篇
污染及防治   886篇
评价与监测   371篇
社会与环境   92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106篇
  2023年   329篇
  2022年   376篇
  2021年   458篇
  2020年   392篇
  2019年   412篇
  2018年   254篇
  2017年   304篇
  2016年   380篇
  2015年   491篇
  2014年   711篇
  2013年   537篇
  2012年   563篇
  2011年   505篇
  2010年   476篇
  2009年   435篇
  2008年   450篇
  2007年   373篇
  2006年   309篇
  2005年   256篇
  2004年   254篇
  2003年   204篇
  2002年   147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1.
采用野外采样室内分析方法,对泰州某电镀污染区12种优势植物和对应土壤中的Cu、Cr、Cd、Pb和Ni5种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揭示了优势植物对复合污染重金属的富集和转运特征。结果表明,该电镀污染区土壤中Cd平均含量为4.10 mg/kg,是GB15618—200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9.1倍。植物吸收重金属的富集滞留在地上部较多,香樟对Cd,双穗雀稗、野艾篙、牛筋草对Cu,双穗雀稗对Cr,三叶草、蒲公英对Pb,双穗雀稗、苣荬菜对Ni表现出重金属植物修复的潜力,它们是修复Cd污染土壤的理想植物。  相似文献   
812.
以湖北大冶湖和磁湖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矿区湖泊表层水和微型浮游生物中Cu、Pb、Cd、Zn、Cr、Fe 6种重金属的含量,并对矿区湖泊表层水重金属污染和微型浮游生物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大冶湖表层水中重金属Cu、Pb、Cd、Zn、Cr和Fe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009 1 mg/L、0.013 4 mg/L、0.009 2 mg/L、0.043 4 mg/L、0.057 8 mg/L、0.338 2 mg/L,磁湖表层水中重金属Cu、Pb、Cd、Zn、Cr和Fe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004 3 mg/L、0.012 7 mg/L、0.001 1 mg/L、0.389 2 mg/L、0.063 4 mg/L、0.7110mg/L;大冶湖微型浮游生物中重金属Cu、Pb、Cd、Zn、Cr和Fe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78.6 mg/kg干重、695.6 mg/kg干重、23.1 mg/kg干重、578.0mg/kg干重、323.5 mg/kg干重、142 14 mg/kg干重,磁湖微型浮游生物中重金属Cu、Pb、Cd、Zn、Cr和Fe的平均浓度分别为316.1 mg/kg干重、361.4 mg/kg干重、2.06 mg/kg干重、1 004.5 mg/kg干重、313.3 mg/kg干重、18 366 mg/kg干重;大冶湖和磁湖微型浮游生物中的重金属含量远高于表层水中的重金属含量,甚至高于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矿区湖泊微型浮游生物对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在1 800~82 600之间,其中微型浮游生物对Cd、Zn、Cr的富集系数较小,对Cu、Pb、Fe的富集系数较大.  相似文献   
813.
电子垃圾重金属污染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加速,电子垃圾飞速增长,电子垃圾中的重金属对环境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污染.本文回顾了广东贵屿与浙江台州两大电子垃圾回收拆解区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分析了电子产品原材料、加工工艺和电子垃圾不当回收导致重金属污染的原因,提出了依靠政策法规引导、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进行电子垃圾回收处理产业化发展的相应防治对策,以期能改善电子垃圾导致的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814.
为评价不同类型有机酸对风化煤矸石污染释放的影响,通过在风化煤矸石中添加不同种类的外源有机酸(腐殖酸、柠檬酸、草酸、水杨酸)进行处理,分析稳定7d后煤矸石浸出液的特征污染组分及TCLP提取态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对照处理组的风化煤矸石浸出液具有典型的酸性矿山废水特征。添加少量柠檬酸、草酸和水杨酸能显著(p0.05)降低风化煤矸石浸出液的pH和Eh值、明显增加浸出液的盐度、亚铁、总铁和硫酸盐含量,然而腐殖酸处理对浸出液pH、EC、Eh无明显影响,且可降低浸出液硫酸盐含量。少量外源有机酸添加均能不同程度促进风化煤矸石中Fe、Mn、Cu、Zn元素溶出,其中水杨酸处理对4种金属元素的溶出量较大。然而4种外源有机酸处理则能有效抑制Pb溶出,其中柠檬酸、水杨酸处理抑制效果最明显。有机酸添加对风化煤矸石的重金属有效性影响表现为4种外源有机酸处理均能明显增加风化煤矸石中Mn元素的有效性,降低Zn元素的有效性,但对Fe元素的有效性影响不明显。4种外源有机酸添加对煤矸石中Cu元素有效性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腐殖酸、草酸处理能明显降低Cu元素有效性,而柠檬酸和水杨酸处理则明显增加Cu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15.
污泥单独厌氧消化困难,产气量低,能量回收价值低.但“污泥+生物质”混合厌氧消化能够改善物料间的营养平衡,运行更平稳,既有效处理污泥,又能够提高甲烷产气量,更适合生产实际,符合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了安阳市四家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的重金属含量,依据土地利用限值标准,结合生产实际,把安阳市四个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分类,分类混合厌氧消化处理后分类土地利用,既提高了污泥的土地利用,更强化了污泥土地利用的重金属管理.  相似文献   
816.
文章针对污泥发酵物开展替代草坪基质的规模化应用,对其重金属迁移风险进行了分析,通过对重金属在纵向和横向水平上的迁移量变化进行比较的结果表明,与常规对照相比,随污泥发酵物施用量(45~75 t/hm2)提高,重金属(As、Cd、Ni、Pb、Cu、Zn)在地下纵向和地表横向水平上的迁移量无显著性增加.结果表明污泥发酵物应用于草坪基质,在短期(两年)内,由地下渗流和地表径流引起的重金属迁移量甚微,施用区域内地下水和周边土壤的环境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17.
通过总结近年来北京河流中氮磷、有机质和重金属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结果表明北运河水系各河段水质均较差,劣Ⅴ类水质的河流长度超过80%,城市河流污染特征明显,主要污染指标为耗氧型有机污染物和氨氮,重金属污染较轻,悬浮物中的重金属占较大的比重;永定河水系枯水期氮污染较重,主要是硝态氮超标,以颗粒态磷为主要形式的磷污染较轻,重金属含量大都低于地表水Ⅲ类标准;潮白河水系水质较好,各水质指标除个别断面外大都满足中Ⅲ类水标准,重金属含量大都符合Ⅰ~Ⅲ类水标准。  相似文献   
818.
以江西省萍乡地区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了萍乡市土壤中重金属离子的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并初步估算了重金属离子累积现速率和加速度.结果表明:萍乡市土壤整体环境质量较好,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农业生产等人为活动对土壤的影响越来越大.从空间分布来看,在全市5个县区布置的52个采样点中,共有24个测点的重金属离子含量超标.其中上栗县有10个测点的重金属离子含量超标,明显多于其他县区,出现了与其他县区不同的污染特征.  相似文献   
819.
为研究菹草生长对水质的影响,在模拟环境下实验桶内培植处于生长期的菹草并进行跟踪监测,结果表明:在菹草生长试验期内,随着菹草生长的逐渐旺盛,水体的pH值明显上升但后期趋于稳定并有所下降;DO在第10天达到最大值,但水体中DO含量在试验后期随菹草生长趋于成熟呈下降趋势;试验前期菹草对总氮( TN)的去除效果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强,试验结束时去除率达到74.03%和73.47%;试验中菹草组对总磷( TP)的去除率在第30天时为69.57%和73.33%。菹草生长能有效降低水中N和P含量,且两者明显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820.
常见重金属对费氏弧菌的生物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费氏弧菌作为毒性测试物种,研究Hg2+、Pb2+、Cu2+、Cd2+、Zn2+、Cr6+对费氏弧菌的生物毒性.同时,对相对发光强度和金属离子浓度进行线性回归后计算了EC50值(半数效应浓度值),并比较了该菌种对各金属化合物的敏感度差异.结果表明,发光菌的相对发光强度均与重金属离子浓度呈负相关,线性相关系数为0.8764~0.9730.Hg2+、Pb2+、Cu2+、Cd2+、Zn2+、Cr6+对费氏弧菌的EC50分别为0.045、0.181、0.300、0.117、0.614、23.000 mg/L,毒性大小依次为Hg2+ >Cd2+ >Pb2+ >Cu2+ >Zn2+ >Cr6+,可见Hg2+对费氏弧菌的毒性最大,但该发光菌对Cr6+的敏感性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