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19篇
  免费   603篇
  国内免费   2425篇
安全科学   397篇
废物处理   104篇
环保管理   489篇
综合类   5729篇
基础理论   1394篇
污染及防治   837篇
评价与监测   382篇
社会与环境   98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119篇
  2023年   365篇
  2022年   448篇
  2021年   483篇
  2020年   404篇
  2019年   403篇
  2018年   293篇
  2017年   356篇
  2016年   413篇
  2015年   513篇
  2014年   847篇
  2013年   513篇
  2012年   538篇
  2011年   482篇
  2010年   452篇
  2009年   416篇
  2008年   421篇
  2007年   328篇
  2006年   277篇
  2005年   194篇
  2004年   211篇
  2003年   192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本文利用2018年1月盐水上溯期间在磨刀门区域所获得的现场调查资料,分析该区域的重金属污染现状及空间分布特征,探究重金属的迁移转化特点以及盐度等环境因素对重金属分配结果的影响。基于水体盐度及层化水平将研究区域分为淡水区、混合区及咸水区。结果表明,颗粒态与溶解态重金属含量在淡水区与咸水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颗粒态重金属含量均呈现出由陆向海方向随盐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各元素的空间变异程度依次为Cd>Cr>Zn>Pb>Cu>As>Ni>Co;溶解态Pb、Cr、As、Co浓度沿向海方向呈逐渐升高趋势,而Cd、Cu、Ni、Zn浓度则呈现“低—高—低”的变化特征,各元素的空间变异程度依次为Zn>Cr>Cd>Pb>Cu>Co>As>Ni。重金属的固液分配系数沿向海方向呈逐渐下降趋势,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盐度和悬浮物浓度是影响磨刀门河口重金属分配的主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952.
生物炭-植物联合修复对土壤重金属Pb、Cd分布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黄河三角洲湿地退化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Pb、Cd作为该区域典型的重金属,存在较高的潜在生态风险.目前在土壤修复领域,植物修复、化学修复等单一修复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生物炭因其强吸附性及丰富的官能团与植物修复技术具有结合的潜力,因此,探究二者联合修复对土壤重金属的分布效应,对于寻求更加绿色高效的修复方...  相似文献   
953.
报道了湖南、江西和浙江三省石煤开发利用过程中石煤、石煤渣、碳化砖、石煤烟尘灰、矿区周围土壤、水体和气溶胶部分重金属含量的调查方法和主要结果。调查结果表明:石煤的开采和利用对周围的土壤、水体和空气产生了一定污染,尤其是剧毒物质Cd和As的污染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54.
北方海洋生态站几种经济动物体内5种重金属残留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北方海洋生态站生态监测海域几种贝类、鱼类体内Hg、Cd、Pb、As、Cu残留量及季节变化进行了调查、分析,并且评价了这些经济动物的生物质量。结果表明:贝类Hg的含量(×10-6湿重以下同)为未检出~0.026,As为0.330~1.361,Cu为0.67~14.04,Pb为0.022~1.02,Cd为0.086~3.90;鱼类的Hg含量为0.001~0.017、As为0.672~0.998、Cu为1 35~5.90、Pb为0.016~0.57、Cd为0.006~0.45。扁玉螺体内重金属残留量季节变化明显;生物体内Hg和Cu的含量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关于食品中限量卫生标准,其他重金属含量均有超标现象,Cd最严重。  相似文献   
955.
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分析方法,研究了西安市剩余污泥的基本理化性质,污泥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赋存形态及迁移特征,并对市政污泥土地利用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西安市剩余污泥整体pH呈中性(6.24~8.12),具有高有机质(46.71%~72.41%)、高N(6.18%~6.94%)、高P(1.71%~4.21%)、低K(1.02%~2.03%)的特点,具有很好的土地利用价值;污泥中重金属(除Pb、Mn、Co外)及As整体含量高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类标准(pH=6.5~7.5),但除Zn、Ni、Hg超过《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酸性土壤(pH6.5)最高允许含量外,其余重金属及As均低于该标准值;西安市污泥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主要由重金属元素的性质决定,污泥中各重金属的迁移或稳定性顺序(F1+F2)为Cu(19.38%)Cr(21.2%)Pb(47.76%)Co(50.22%)Ni(54.63%)Mn(61.53%)Zn(74.21%);修正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西安市剩余污泥重金属综合污染程度处于重度水平,污泥土地利用时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风险水平为严重,其中Hg为其首要贡献者,其次是Zn和Ni。  相似文献   
956.
通过苜蓿盆栽实验和Tessier五步提取法,研究了不同比例的堆肥污泥施入黄土后,土壤中Cd的形态分布和生物有效性及重金属在施污土壤-苜蓿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比例的污泥施入黄土后,随着污泥施入量的增加,土壤中Cd的主要赋存形态由对照组的不可利用态(残渣态)向潜在有效态(铁锰氧化态)转化,污泥的施入提高了重金属Cd的生物有效性;苜蓿的种植对施污根际土中Cd的活性产生了钝化作用,使施污黄土根际土壤中潜在有效态Cd主要向不可利用态的Cd转化;苜蓿各器官对Cd均有富集和转移能力,苜蓿各部位重金属Cd含量的分布规律为:根部>茎叶部;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碳酸盐结合态Cd是苜蓿茎叶部和根部吸收Cd的主要贡献形态;因此在实际生产时须严格控制污泥的施用量,以避免Cd在苜蓿体内富集危害动物和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957.
Incineration experiments with MSW, which had been impregnated with heavy metals, were presented to obtain information on the volatilization behavior of the elements cadmium (Cd), lead (Pb), and zinc (Zn)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in a bubbling fluid bed system connected to a customized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optical emission spectroscopy(ICP-OES) for analyzing metals in the flue ga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ombustion temperature, the gas atmosphere, and the chlorine content in the flue gas could affect the volatilization behavior of heavy metals. In the fluidized bed combustion, a large surface area was provided by the bed sand particles, and they may act as absorbents for the gaseous ash-forming compound. Comparer with the metals Cd and Pb, the vaporization of Zn was low. The formation of stable compounds such as ZnO.Al2O3 could greatly decrease the metals volatilization. The presence of chlorine would enhance the volatilization of heavy metals by increasing the formation of metal chlorides. However, when the oxygen content was high, the chlorinating reaction was kinetically hindered, which heavy metals release would be delayed.  相似文献   
958.
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极大威胁,因而备受关注.肠道吸收是人体重金属暴露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肠道吸收过程和毒性研究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体外胃肠模拟法和动物模型被广泛用于重金属的相关研究,然而体外胃肠模拟法缺少人体肠道细胞成分,动物模型与人体存在着物种差异且实验成本高.鉴于此,研究者开发了能够部分模拟人体肠道上皮功能的体外肠道细胞模型.此模型作为研究生物有效性的重要工具,能模拟肠道对重金属的吸收转运过程,并能够结合分子生物学等技术、采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探索重金属的肠吸收和肠毒性的分子机制.本文系统介绍了人肠上皮的结构功能、肠道上皮细胞对重金属吸收转运机制、肠道细胞模型的发展及其在重金属相关研究中的应用与优缺点,总结了肠细胞模型功能验证指标和优化方法.同时,还对肠道微流控培养系统(芯片肠道)和肠类器官等三维肠细胞模型技术的最新进展进行了介绍和展望.  相似文献   
959.
铜绿假单胞菌对铜和铅的吸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对Cu和Pb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该菌株对Cu~(2+)的吸附率低于Pb~(2+).对于单一重金属体系,吸附率均随时间的延长先上升后平稳变化,2 h达到稳定.吸附率随投菌量的增加先迅速增加,之后趋于平稳.对于Cu~(2+),投菌量为1 g·L~(-1)时吸附率达到稳定,而Pb~(2+)的吸附效果达到平稳时的投菌量为0.5 g·L~(-1).单位质量菌体对Cu~(2+)、Pb~(2+)的吸附量随投菌量的增加而下降.pH为3时,菌体的吸附效果较差,当pH为5~8时,2种重金属的吸附效果较高.对于活菌,Pb~(2+)对菌体吸附Cu~(2+)有抑制作用,而Cu~(2+)对菌体吸附Pb~(2+)的影响无明显规律.对于失活菌,P.aeruginosa吸附Pb~(2+)和Cu~(2+)的效果均随共存重金属浓度的增大而降低,但Cu~(2+)对Pb~(2+)的影响比Pb~(2+)对Cu~(2+)的影响更显著.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吸附后的菌体较吸附前聚集性更好.总体而言,P.aeruginosa能对水体中共存的Cu~(2+)和Pb~(2+)有较好的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960.
于峥  王琼  张振群 《化工环保》2024,(2):242-248
以掺烧污泥型粉煤灰(电力燃煤和市政污泥混合共燃产生)和纯煤粉型粉煤灰为对象,研究了其物理化学性质,分析了其重金属含量和浸出毒性,并进一步考察了其重金属吸附性能。结果表明:与纯煤粉型粉煤灰相比,掺烧污泥型粉煤灰的微观形貌更接近于规则球形颗粒;二者矿物组成差异明显,掺烧污泥型粉煤灰由多种矿物质均衡组成;两种粉煤灰浸出液中各重金属浓度远低于GB 8978—1996的排放浓度限值,可再利用为水中重金属吸附剂;掺烧污泥型粉煤灰对铜、铅、镉、镍、铬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107.53,119.99,73.39,53.14,42.19 mg/g,均远高于纯煤粉型粉煤灰,这归因于其矿物相反应活性高、化学吸附能力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