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0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86篇
基础理论   18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1.
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法)和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水中的铝元素和元素的含量,并对比这两种检测方法的效果。  相似文献   
62.
铁基固体材料对钒矿污染土壤的固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还原性材料铁粉、硫酸亚铁,氧化性材料三氧化二铁,吸附性材料钢渣、针铁矿,共5种3类铁基固体材料对冶炼渣污染的土壤进行了固化研究.结果表明,固定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硫酸亚铁>铁粉>针铁矿>钢渣>三氧化二铁.在1%的添加量、固化7d的固化条件及水平振荡的检测方法下,铁粉、硫酸亚铁对V的固定效率分别达到了97.7%和98.8%.模拟酸雨的浸出环境对还原性材料影响不大.还原性材料固化1d内对V和Cr便达到较高固定效率,之后30d内固定效率呈现轻微下降趋势.随材料用量增加,还原性材料对V和Cr的固定效率增大,实验最大用量2%时,铁粉对两者固定效率分别达到99.6%和78.5%,硫酸亚铁达到99.9%和90.6%.BCR分析表明,还原性材料对实验土样固化后,大幅降低了V的酸提取态,增加了V的可氧化态.  相似文献   
63.
64.
采用溴化1-丁基-3-甲基咪唑([Bmim]Br)离子液体辅助水热合成法制备了光催化剂Bi VO4。以高压氙灯作为可见光源,亚甲基蓝为目标污染物,考察反应温度、p H、反应时间和离子用量等制备条件对Bi VO4的可见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制备条件。并采用XRD、SEM和UV-Vis漫反射等分析手段对催化剂的晶相、形貌和光学特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离子液体加入量为2 m L、p H=4、反应温度为180℃、反应时间为4 h的条件下,制得的Bi VO4催化剂的可见光光催化活性最高。制得的Bi VO4为单斜相,呈分散的、大小均匀的片状,在200~500 nm范围有一个较宽的强吸收平台,具有良好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在可见光照射下对浓度为5 mg/L的亚甲基蓝的光催化脱色率达97%以上。  相似文献   
65.
纳米铁锰氧化物对钒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求处理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吸附剂,采用模拟实验,开展了纳米铁锰氧化物(MnFe_2O_4)对五价(V~(5+))的吸附特征研究,分析了纳米铁锰氧化物浓度、pH值、时间、温度和初始浓度等因素对MnFe_2O_4吸附V~(5+)的影响,以揭示纳米铁锰氧化物的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等特征,并通过扫描电镜(SEM)和红外光谱(IR)等表征方法分析了纳米铁锰氧化物吸附V~(5+)的机理.结果表明,在初始溶液为100 mg·L~(-1),MnFe_2O_4加入量为0.1 g,pH=4,温度为25℃的条件下,吸附过程在24 h达到平衡,且此条件下有最大吸附值和吸附率,分别为15.14 mg·g~(-1)和60.54%.纳米铁锰氧化物吸附的动力学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等温吸附线符合Langmuir模型.热力学研究表明,升高温度有利于吸附,吸附过程为吸热过程.由扫描电镜结果可知,纳米铁锰氧化物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可提供较多的活性位点.因此,纳米铁锰氧化物可作为一种吸附材料用于污染废水处理.  相似文献   
66.
采用Ce调控负载型磷氧(VPO/TiO2)催化剂的表面酸性并与之形成密切相关的微观结构,研究催化剂VPO-Ce/TiO2的脱硝性能.结果表明,当P/V为1/3、Ce/V为1/4、活性组分负载量10%、催化剂焙烧温度为400℃时,催化剂的脱硝活性最好,反应温度250~350℃范围内的脱硝率高于96.0%.BET测试结果表明,催化剂0.1VP(0.33)O-Ce(0.25)/TiO2的比表面积为10.74m2/g,较0.1VP(0.33)O/TiO2提高了约58.6%.0.1VP(0.33)O/TiO2表面化学吸附氧(Oα)和晶格氧(Oβ)的比例Oα/Oβ为72%,掺杂Ce后Oα/Oβ升高至85%,Ce掺杂还能促进相邻V5+和V4+的形成,提高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能.Ce掺杂对催化剂的表面酸性影响较大,当Ce/V为1/4时催化剂表面Brønsted酸最强,这与活性测试相吻合.控制烟气中SO2和水蒸气的体积浓度分别为200×10-6和4vol.%,催化剂的脱硝活性在150~300℃温度范围内最高下降约15.8%,当温度高于300℃时催化剂的脱硝活性几乎不下降,且反应后的催化剂表面无硫酸根生成,催化剂呈现出较强的抗SO2和水蒸汽的性能.  相似文献   
67.
吴慎初 《环境工程》1990,8(3):25-31
生产五氧化二的工艺中,沉淀后的上层液中,仍含有、铬。本文介绍了这部分资源的回收新工艺及浸出渣的综合利用,并进行了全面的技术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68.
以丰富的实际资源,论证了地下水中Cr、V、Co元素的形成,含量及其分布规律,除了与地下水的含水介质成分有关外,主要爱乔石和氧化还原环境的控制。  相似文献   
69.
70.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水体中痕量V~(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柠檬酸介质中,V~(5+)对KBrO_3氧化甲基橙的反应有催化作用。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其催化动力学条件,非催化体系与催化体系的吸光度之比的对数值与一定浓度的V~(5+)呈线性,据此,建立了痕量V~(5+)的测定方法。方法选择性好。其线性范围为0~8μg/L,检出限为1μg/L。对环境水样进行精密度实验的相对标准偏差为6%;加标回收率为92.2%~10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