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1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1篇 |
废物处理 | 13篇 |
环保管理 | 2篇 |
综合类 | 37篇 |
基础理论 | 6篇 |
污染及防治 | 10篇 |
评价与监测 | 2篇 |
社会与环境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为评估车用钛酸锂(LTO)电池对能源、环境与资源的影响,构建了包括重制与二次使用阶段在内的车用锂电池全生命周期评价模型,以某款国产纯电动客车用钛酸锂电池包为评价对象,计算得出每kW·h钛酸锂电池全生命周期的总能量消耗(CED)、全球变暖潜值(GWP)和不可再生矿产资源耗竭潜值(ADP(e))分别为2.80×104MJ、1.86×103kg CO2eq.以及4.77×10-3kg Sbeq.其全生命周期CED与GWP主要与两个使用阶段中由电池充放电效率引起的能量损耗相关,生产阶段GWP主要来源于正负极材料、铝制材料和N-甲基吡咯烷酮.基于全生命周期存储-释放每MJ能量的视角,发现二次使用可显著降低电池全生命周期GWP;与已有研究中其他锂电池对比可知LTO电池生产阶段GWP最低. 相似文献
52.
Mohammad Shahi Ibrahim El Saliby Andrew McDonagh Leonard D. Tijing Jong-Ho Kim Ho Kyong Shon 《环境科学学报(英文版)》2014,26(11):2348-2354
Potassium titanate nanostructures were synthesised by hydrothermal treatment of TiO2 (P25) in KOH and H2O2. As-produced powders were characteris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energy-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X-ray diffraction, and nitrogen adsorption-desorption methods. Longitudinally-oriented-wire-like structures with a length up to several micrometres and diameters ranging from 10 to 30 nm were obtained. Larger size fibrous nanowires resulting from the hydrotherrnal treatment showed high affinity in adsorbing crystal violet (CV), which was mainly due to their high surface area. The photocatalytic bleaching of CV solution revealed that the wires are photoactive under ultraviolet light irradiation. Macroporous nanowires are considered as effective adsorbents of CV, capable of photocatalvtic degradation, and they can be easily separated from the solution by settling. 相似文献
53.
在微波辅助下对四钛酸进行了有机胺插层,获得了正辛胺﹑正十二胺﹑正十六胺插层四钛酸材料,研究了3种层状物质作为吸附剂,pH﹑震荡时间﹑吸附剂用量等因素对直接湖蓝5B偶氮染料吸附的影响,确定了3种材料吸附的最佳条件。研究表明:微波有机胺插层四钛酸材料具有优良的吸附性能,pH=1.0时,正辛胺插层四钛酸用量为0.8 g/L﹑振荡时间40 min,正十二胺插层材料和正十六插层材料用量为0.4 g/L﹑振荡时间分别30 min和50 min时,吸附脱色效果最好。随染料浓度增大,温度升高,插层四钛酸材料会发生板层分离,表现为常规的物理吸附过程。在50℃时,正辛胺﹑正十二胺﹑正十六插层四钛酸对直接湖蓝5B染料的吸附量分别达到636 mg/g﹑3 349 mg/g﹑2 856 mg/g。 相似文献
54.
55.
为了探究储能用锂离子电池在真实应用场景下的热失控及其传播行为特征,选用86 Ah方形磷酸铁锂(LiFePO4)电池,对其在热滥用触发方式下的热失控行为及模组箱体空间与开放空间中的传播行为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单体实验结果表明,电池热失控产生的高温烟气会导致模组箱体内沿高度方向出现明显温度梯度,模组底部与顶部温度测点的最大温差达118.4℃。传播实验结果表明,模组箱体空间内热失控电池通过产气及喷出高温电解液向其他电池传热,在热失控电池影响下,模组箱体空间内3块电池上表面所能达到的最高温度均高于开放空间实验12℃~150℃,模组空间内热失控电池向同侧两块电池的传热量高于开放空间实验225 kJ和44.4 kJ。但箱体环境中有限的氧气供给会减缓电池在热失控时的内部放热反应进程,模组箱体空间实验中电池热失控峰值温度较开放空间实验低33℃~145℃,并且模组箱体空间实验中热失控完全传播所用时间较开放空间实验滞后213 s。研究结果对于锂离子电池模组的安全设计和热失控传播阻隔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6.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锂盐改性累托石。通过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比表面积/孔容积(BET/BJH)等表征手段,分析了锂盐改性累托石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锂盐改性并未改变累托石的片层结构,但可使其层间距和孔容积明显增大。为了进一步探索累托石锂盐改性前后的性能变化及蒙脱石层的变化,测定了锂盐改性累托石的膨胀倍及胶质价。锂盐改性累托石的膨胀体积为77m L/g,远大于未改性的原累托石(13 m L/g),胶质价也由改性前的12 m L/3g增至198 m L/3g。锂盐改性累托石的吸附性能大大提高,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高达210.8 mg/g。 相似文献
57.
调查发现,凭净山铜矿厂和鱼场两处深层构造裂隙水为高氟、高短碱性HCO3-Na+型水。根据此种水的化学特征和地质产状,初步阐明了此种水形成的地质地球化学条件及其形成机理,讨论了此种水形成的环境地球化学和成矿作用地球化学意义。 相似文献
58.
锂电池为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在各种应用场景下事故的发生,也让其安全问题引发重点关注。本文通过案例分析,介绍锂电池的构成与特性、生产安全、使用安全,以及应急处置等内容。锂电池是指以锂或含锂化合物为正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的电池,通常可分为锂离子电池和锂金属电池。 相似文献
59.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石油能源短缺及尾气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但其动力锂电池的寿命一般在5~8年,意味着在近几年退役动力电池大量累积.退役锂电池属于严重污染类固体废物,如果没有得到恰当的处置,既容易造成其中可利用有价金属的资源浪费,也有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因此,退役动力锂电池的回收与综合利用是缓解能源金属短缺的必... 相似文献
60.
日本某重工业公司开发了一种从废弃的锂电池电极中回收高纯度金属钴的处理工艺。截至日前,除了采用一种昂贵的金属提炼方法外,对从电池中回收的钻进行再利用是非常困难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