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7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658篇
安全科学   175篇
废物处理   127篇
环保管理   78篇
综合类   1235篇
基础理论   213篇
污染及防治   312篇
评价与监测   38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用聚硅酸铝铁/羧基壳聚糖复合絮凝剂对硫化黑染料废水进行了处理,研究了影响絮凝剂处理硫化黑染料废水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较佳的条件为转速50 r/min、聚硅酸铝铁和羧基壳聚糖的质量配比为3、废水pH值为9.0、絮凝剂用量为60 mg/L。在该条件下,复合絮凝剂对硫化黑染料废水的COD、色度、浊度去除率分别为92.1%,88.6%,96.3%。  相似文献   
142.
周丛生物在稻田土-水界面上广泛存在,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土壤养分转化,但其生物质的腐烂分解对土壤中溶解性有机质(DOM)、铁和磷耦合关系的影响尚不清楚。通过开展微宇宙实验向水稻土中添加不同量的周丛生物,利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法(FT-ICR MS)表征DOM分子组成,分析周丛生物腐解对水稻土DOM组分、Fe2+含量、氧化铁活化度(Feo/Fed)、不同形态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周丛生物的腐解显著提高土壤DOM含量,改变DOM不同组分占比,其中,单宁类物质相对丰度增加1.97%~9.74%。同时,土壤Fe2+含量显著增加,Feo/Fed升高,土壤还原性增强。此外,土壤无机磷含量增加,其中,磷酸铁盐(Fe-P)变化幅度最大,土壤磷的有效性增加。周丛生物腐解改变土壤DOM组分和铁形态,而DOM中单宁类物质等惰性组分可以通过影响矿物对磷的吸附来影响磷的有效性。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添加周丛生物腐解处理与对照之间DOM含量、单宁类物质相对丰度、磷酸铝...  相似文献   
143.
采用SEM、EDS、XRD和称重法对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聚(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纳米铁(PNIPAm/PHEMA-n ZVI)材料进行了表征和性能测试;并研究PNIPAm/PHEMA-n ZVI在不同浓度、p H值和温度条件下对4-NP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温敏水凝胶载体具有较好的多孔贯穿结构,其孔洞直径为2~20μm;负载的纳米铁颗粒粒径为70~100 nm,纳米铁的负载量为0.154 5 g/g;低于17℃时PNIPAm/PHEMA平衡溶胀比均在20左右,当温度从25℃升高到32℃时平衡溶胀比降至2左右。采用0.3 g干凝胶制备的PNIPAm/PHEMA-n ZVI,在18℃、p H=5、振荡速度100 r/min条件下,处理100 m L质量浓度为400 mg/L的4-NP水溶液3 h后去除率达到100%;PNIPAm/PHEMA经过5次重复使用后,4-NP的还原去除率仍可达到80%以上;PNIPAm/PHEMA-n ZVI储存105 d以后,储存稳定性仍在75%以上。研究表明,该温敏性凝胶在负载纳米铁方面是一种很好的载体,在去除硝基苯酚方面有实际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144.
为实现总氰浓度的达标,采用过硫酸盐热活化和紫外活化处理水中的铁氰化物。考察了反应时间、过硫酸根投加物质的量比及初始pH值对两种活化方式去除铁氰化物中总氰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活化方式的活化速率和活化过程有所不同。两种活化方式中,反应时间为3 h时总氰浓度均趋于稳定,总氰去除效果均随投加物质的量比增加而减小。热活化中,初始pH值小于10时对反应结果基本没有影响,大于10时呈抑制作用;紫外活化中,初始pH值小于10时无明显影响,大于10时呈促进作用。去除效果对比表明,过硫酸盐紫外活化优于过硫酸盐热活化。  相似文献   
145.
纳米零价铁的制备及其去除水中对氯硝基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FeSO4与KBH4反应,利用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零价铁颗粒(NZVI),用XRD、SEM和BET对其性能进行表征。在常温常压下利用纳米铁还原废水中的对氯硝基苯(p-CNB),探讨了反应条件对还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过程中碱性物质(NaOH)的添加可以明显减小颗粒粒径,增大比表面积,提高纳米铁还原反应的效率。NZVI对于对氯硝基苯有很好的去除效果,NZVI用量、p-CNB初始浓度和pH值均对其去除效率产生影响。在纳米铁投加量为1 g/L,pH=2的条件下,添加NaOH的纳米铁能在120 min内将质量浓度为50 mg/L的对氯硝基苯基本完全降解,降解率为98.8%。此外,还对NZVI还原对氯硝基苯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6.
改性粉煤灰协同PSFA处理高度乳化油废水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正交实验对改性粉煤灰协同粉煤灰基混凝剂PSFA处理高度乳化油废水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当处理500 mL废水,投加改性粉煤灰25 g,粉煤灰基混凝剂6~8 g,PAM6~9 mL,pH为7.0,搅拌10~15 min的优化条件下,高度乳化油废水中COD、石油类物质的去除率可分别可达85.4%及50.3%。该方法与传统CaCl2+PFS+PAM组合相比,具有处理效果好,沉降速度快,运行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7.
树脂固载纳米铁对偶氮染料直接湖蓝5B的脱色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FeSO4和NaBH4水溶液为前驱溶剂,以聚苯乙烯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为载体,制备了树脂固载的纳米铁,室温下用于对偶氮染料直接湖蓝5B水溶液进行脱色研究。研究结果发现,脱色反应遵循准一级反应动力学,在初始pH为3~10的范围内,反应进行14 m in时,50 mg/L的染料溶液脱色率均能达到83%以上。固载的纳米铁材料可多次重复利用,溶液中释放的铁离子浓度不超过0.1 mg/L。  相似文献   
148.
研究了脉冲电解法预处理酸性偶氮类染料废水的处理效果,考察了不同工艺条件对废水COD去除率、脱色率和可生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脉冲电源峰值电压12 V,频率600 Hz,占空比50%的条件下电解40 min后,COD去除率可达59%,废水脱色率达91.4%,BOD5/COD由0.09提高至0.34。在相同条件下,脉冲电解法的电流效率是直流电解法的2倍左右。与现行常用的铁/碳反应床相比,脉冲电解法在成本上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应用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149.
偕胺肟合铁(Ⅲ)纤维对α-萘酚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腈纶纤维为原料络合Fe3+制得偕胺肟合铁(Ⅲ)纤维,用其处理α-萘酚溶液,研究了偕胺肟合铁(Ⅲ)纤维对α-萘酚的吸附工艺条件和吸附动力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偕胺肟合铁(Ⅲ)纤维对α-萘酚的最佳吸附工艺条件为pH=3.0、吸附温度313.15K和吸附时间45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偕胺肟合铁(Ⅲ)纤维对α-萘酚的吸附在所研究的α-萘酚浓度范围内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未达到饱和吸附前,偕胺肟合铁(Ⅲ)纤维对α-萘酚的吸附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50.
为了研究改性前后活性炭对水中铬离子(Ⅵ)的吸附效果,以磷酸活性炭(PAC)为原料,用10%硝酸改性得到硝酸改性活性炭(N-PAC)及直接蒸发法载铁改性得到载铁活性炭(Fe-PAC)。通过静态吸附研究表明,改性后活性炭对Cr(Ⅵ)的吸附率有较大提高。在常温、自然pH条件下,0.2 g活性炭处理50 mL浓度为100 mg/L的含Cr(Ⅵ)溶液,N-PAC和Fe-PAC对Cr(Ⅵ)的吸附率分别为79.21%和90.59%,都高于原PAC对Cr(Ⅵ)的吸附率49.58%。pH从2.2升高到11.92,Fe-PAC对Cr(Ⅵ)的吸附率从99.86%降低到14.77%,N-PAC则从99.86%降低到3.23%,PAC从97.05%降低到2.53%。温度从25℃升高到70℃,3种活性炭对Cr(Ⅵ)吸附率都有较大提高,都增加到98%以上。且吸附过程较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