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8篇
  免费   217篇
  国内免费   681篇
安全科学   500篇
废物处理   99篇
环保管理   291篇
综合类   2163篇
基础理论   394篇
污染及防治   181篇
评价与监测   192篇
社会与环境   174篇
灾害及防治   122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142篇
  2021年   192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48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284篇
  2013年   203篇
  2012年   186篇
  2011年   211篇
  2010年   161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188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21.
由于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煤炭在我国的主体能源地位不会改变,全国许多地区均可能面临持续的大气煤基PAHs污染.为此,本文选取PAHs污染相对严重但缺乏足够关注的广西、四川、贵州与云南4个西南省份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煤基PAHs排放、能源消耗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了一套综合评估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分析不同情景下西南四省(区)煤基PAHs排放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维持情景下,未来10年煤基PAHs排放相对增长率的省份次序为:广西(44.54%)贵州(29.44%)云南(26.37%)四川(-2.19%).经过产业与能耗结构的调整,四川和云南在规划情景下的相对增长率分别比维持情景减少了27.17%和20.88%,这两个省的减排效果最大.同样的情况,贵州与广西仅分别减少了7.32%和5.52%,仍保持较快的增长趋势.要实现煤基PAHs的有效减排,各省份需实施有针对性的调控政策.云南应同时考虑工业源与生活源控制政策,四川应减少工业源排放量,广西和贵州应在进一步优化产业与能耗结构的基础上分别采取工业源和生活源控制政策.总体而言,系统动力学方法适用于分析非常规大气污染物的复杂动态变化,可为当地政府提供科学调控区域经济-能源结构-环境质量之间发展关系的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422.
我国东南地区台风降水显著,但对这种强降水事件中的稳定同位素研究较少,限制了对短时间极端降水稳定同位素变化过程和影响因素的认识。论文根据2015年9月28日至29日第21号台风“杜鹃”两次登陆(台湾宜兰、福建莆田)前后台北、福州两地气象数据和降水稳定同位素数据,分析了此次台风的降水稳定同位素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台风期间,两地降水δ18O波动范围为-3.4‰~-15.0‰,变化幅度达11.6‰。台风前端和尾端两地降水同位素值相对偏正,平均值为-4‰~-6‰而台风中端两地降水同位素值极其偏负,平均值分别为-12.4‰和 -13.2‰。台风前端与尾端降水同位素值偏正,水汽受蒸发效应影响明显;而台风中端降水δ18O值极端偏负主要受“云雨区效应”的影响,即云雨区气流急剧上升,水汽在过饱和环境中快速凝结降落,受动力分馏作用小,降水δ18O极端偏负。结合降水δ18O变化特征、过量氘及模拟水汽轨迹,得到台风“杜鹃”降水主要的水汽来源为西太平洋海域。  相似文献   
423.
基于16S rDNA的PCR-DGG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技术研究了倒置A2/O(anoxic-anaerobic-aerobic)工艺处理染织废水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从兼氧、厌氧和好氧区共取6个不同处理阶段的样品,测量了不同处理阶段样品的COD、pH、NH4+-N、H2S、总磷(TP)、污泥含量(TS)、色度及其脱除率,并分析了这些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COD在处理后期降到了145mg·L-1,NH4+-N的脱除率可达到85%,硫化氢的去除率达到了90%以上,磷的脱除率可达80%以上,TS处于逐渐升高的趋势,色度的脱除率达到65%.DGGE图谱显示,好氧处理阶段的微生物多样性明显比兼氧处理和厌氧处理的阶段的要丰富.  相似文献   
424.
以废铜为原料冶炼贵重金属是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对典型废铜冶炼加工企业污染因子产生及排放分析,进行综合回收利用和有效治理,旨在回收贵重金属的同时,减少二次污染,"三废"达标排放,在发展铜加工产业基础上实现铜资源循环利用,达到污染减排的目的。  相似文献   
425.
全球:火山频发当属正常 回顾2010年,全球火山频频爆发,令人目不暇接:1月2日哥伦比亚、刚果、印度洋分别发生火山爆发;1月11日厄瓜多尔通古拉瓦火山爆发;2月中旬俄罗斯2座火山同步爆发;3月21日冰岛艾雅法拉火山爆发;3月24日加勒比海地区苏佛里耶火山爆发;4月14日冰岛艾雅法拉火山大规模爆发;  相似文献   
426.
实验采用短程硝化工艺处理高氨氮废水,并用PCR-DGGE分析了系统中的微生物区系。结果表明,进水氨氮浓度在50~400mg/L之间梯度增加时,出水氨氮浓度在10mg/L以下;随着氨氮浓度的增加,亚硝态氮积累率逐渐升高,当氨氮浓度达到300mg/L时,积累率达到90%左右。DGGE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微生物区系多样性减少;氨氮负荷为50mg/L与400mg/L相比,相似性为0.24。  相似文献   
427.
伴随着电子信息等高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电子垃圾已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固体废弃物。电子垃圾成分复杂且其污染物众多,尤其是其中的铅污染对环境与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电子垃圾的不恰当处理势必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本文调研分析了中国电子垃圾中铅元素污染的现状,探讨了铅污染的原因及其防治对策,并对各种对策的可操作性进行了评价。另一方面,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对中国电子垃圾中铅元素的污染防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28.
腐殖酸以及共存阳离子对膨润土吸附废水中铅离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岳钦艳  李仁波  高宝玉  杨晶  李颖  于慧 《环境科学》2008,29(7):1897-1902
研究了钠基膨润土的理化性质及其对水中铅离子的吸附作用,考查了pH值、共存阳离子浓度、腐殖酸浓度对铅离子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钠基膨润土对水中铅离子有较好的吸附效果.铅离子在膨润土上的吸附量随pH值的升高而增加,随共存阳离子浓度的升高而减少,随腐殖酸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从热力学角度探讨了吸附机理,发现钠基膨润土对铅离子的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并且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计算了相关的吸附热力学函数:△H=0.9594kJ/mol, △S=16.611 3kJ/(mol·K).  相似文献   
429.
SPM对铅溶液的处理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铅废水仅经过化学沉淀法处理后的出水不够稳定,因此需要后期处理来保证出水稳定并符合国家综合污水排放标准。新型特种粉体材料Special Powder Materia(lSPM)为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粉体材料,对微污染的水源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去除重金属的主要机理为电化学反应、吸附等。文章目的在于研究SPM去除铅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SPM处理含铅溶液的浓度范围,考察将SPM的应用范围扩展至含铅废水后期处理的可行性。影响SPM处理效果的因素有进水流向、流量、填料高度、停留时间、含铅溶液浓度等,为了定量研究各个因素对SPM处理效果的贡献大小,文章采用配水试验,考察不同条件下SPM对铅的去除效率并进行正交分析。结果表明,进水方向采用逆流方向优于顺流方向,影响SPM处理铅溶液效率的主要因素为进水流量和进水浓度,SPM对较高浓度含铅溶液有明显的除铅效果,有望用于废水后期处理。进水方向为逆流,流量为12L/h,进水浓度为2mg/L时,出水浓度能长时间保证在1mg/L以下,符合国家综合污水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430.
比较了9种壳寡/聚糖系列衍生物作为吸附剂对同一浓度铅离子的吸附,结果为交联香草醛壳聚糖(CTSV-G)〉香草醛壳聚糖(CTSV)〉羧甲基壳聚糖(CM-CTS)〉巯基化壳寡糖(O-CTS-SH)〉壳寡糖(O-CTS)〉香草醛壳寡糖(O-CTSV)〉壳聚糖(CTS)〉壳寡糖硫酸酯(O-CTSS)〉羧甲基壳寡糖(CM-O-CTS);比较了同一吸附剂对不同浓度的铅离子的吸附率,其吸附率随着溶液浓度的升高而降低。研究了各吸附剂在铅、镉、铬金属离子竞争中对铅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吸附剂对镉和铅离子的吸附效果最好,可达80%,对铬离子吸附较少,在4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