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7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408篇
安全科学   84篇
废物处理   75篇
环保管理   70篇
综合类   862篇
基础理论   196篇
污染及防治   142篇
评价与监测   111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中国环保产业》2007,(5):55-56
由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开发的蓄电池铅回收清洁生产技术,适用于废旧蓄电池的处理。  相似文献   
992.
儿童的铅接触及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是铅危害的敏感人群,在相同环境污染条件下其危害明显高于成人。近年的研究发现当婴幼儿血铅在人们认为是低浓度时,已对神经系统、造血系统、泌尿系统等产生影响。并且有远期效应.  相似文献   
993.
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蔬菜样吕中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其林  肖广全等 《四川环境》2001,20(1):65-66,69
铅作为一种对人体有害元素,在蔬菜样品中必须被检测。应用原子荧光光度计检测铅中的含量,具有取样量少、灵敏度高、检出限低等优点,先例于环境样品的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994.
稀土矿中汞、铅、钍的含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稀土在生产和排放过程中形成的原矿、精矿、尾矿和矿渣都含有一定量的汞、铅和钍。通过对各种稀土矿样中汞、铅和钍含量的测定,以及对钍放射性比活度的推算,这3种物质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如处理不当会污染自然环境。生产单位应加强监测和管理,防止对人群造成危害,以及污染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995.
当前测定土壤中铅的国标方法为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FAAS法),准确度高但时效性差,如何快速测定是目前支撑土壤应急监测亟须解决的问题。采用GFAAS法与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法(PXRF法)测定土壤中的铅,比对2种方法的差异,分析土壤应急监测应用PXRF法测定土壤中铅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检出限、精密度和正确度均满足规范要求,且PXRF法测定标准样品和实际样品的精密度均优于GFAAS法,因此在土壤应急监测及初步监测中应用PXRF法测定土壤中的铅可行。  相似文献   
996.
为探索不同清洗剂对铅蓄电池厂区内铅污染土壤的去除效果及铅在不同粒径土壤清洗过程中的行为,本研究通过设定清洗剂的浓度梯度,对土样粒径分级、设定清洗时间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EDTA和EDDS对铅具有最佳去除率(B点土107.19%和96.49%);盐酸对A点土最佳铅去除率为49.57%,B点、C点土在99.03%和89.93%;柠檬酸对3点位土的铅去除率最大为39.51%;鼠李糖脂对3份土铅去除率均低于10%。EDTA和EDDS在高浓度铅的去除中表现优势;柠檬酸适合去除中低浓度铅;盐酸的使用需考虑土壤本身情况。粗沙粒和细沙粒中的铅去除率高,粉粘粒的铅去除率低;最佳清洗时长为240min。此外,土壤本身理化性质对清洗剂效果的发挥有影响,清洗剂浓度过高可能降低清洗效率。该研究可为铅污染土壤清洗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7.
冯涌  卢龙  方超  杨敏 《环境工程》2012,30(2):20-22
采用聚磷活性污泥分别与硝酸铅、醋酸铅组成反应体系,反应体系处于厌氧状态,采集上清液测定铅含量,并测定残余污泥中铅的形态。结果表明:聚磷活性污泥对铅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随时间的增加,铅的去除率呈增加的趋势,实验结束时(32 d),铅的去除率可达99.8%。且污泥中的铅是稳定的,主要含有机物及硫化物结合态铅、残渣态铅,其中残渣态铅占50%以上,主要由磷酸铅组成。  相似文献   
998.
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过程中铅-镉的挥发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考察含重金属类危险废物在水泥窑协同处置过程中,铅、镉随时间和温度变化的挥发特性,本研究选择铅、镉两种重金属元素的氯化物和硫化物开展挥发动力学实验.通过热重实验、水泥熟料煅烧及熟料消解实验,得到了重金属挥发率随时间及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两种重金属元素的挥发率在实验温度区间内均随温度的升高、时间的增加而增大;根据等温动力学及阿累尼乌斯方程对Pb、Cd的挥发率随温度和时间变化的规律进行动力学模拟,得到了较好的线性拟合效果,并得出了以氯化物和硫化物形态存在的铅和镉元素在水泥窑协同处置过程中的动力学方程.本实验结果可为预测水泥窑协同处置过程中重金属的挥发量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999.
王成  夏学齐  张义  廖启林  杨忠芳  季峻峰 《环境科学》2014,35(11):4251-4256
环境中铅污染及其地球化学行为关系到生态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利用地球化学同位素方法研究长江下游典型地区土壤和河流悬浮物中铅富集特征和成因,量化不同端元源对铅富集的影响,对于环境科学发展以及铅污染治理具有重要促进意义.结果表明,南京城区表层土壤和长江下游悬浮物中的铅相对于当地背景土壤呈现出富集特征.土壤和悬浮物的铅同位素相对于自然端元具有较高的206Pb/207Pb和较低的208Pb/206Pb比值,为受到了人为铅输入影响的缘故.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端元识别模型估算表明,南京市区土壤中的铅有18%~56%(平均35%)来自人为端元源,而长江下游悬浮物样品中铅的人为端元源贡献率为22%~46%(平均32%).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探索土壤起尘后悬浮颗粒物对铅的携带特性与其矿物组成、粒径尺寸之间的关联,揭示土壤起尘矿物特性及其重金属污染赋存行为,并为雾霾矿物基源特性分析及后期治理提供理论参考.通过对土壤样品进行铅污染预处理,在实验室系统内模拟风速条件下进行起尘试验,利用悬浮颗粒采样仪对经过风吹起尘后的悬浮颗粒物(TSP)、吹前表层土、吹后表层土、吹后地表土及不同粒径悬浮颗粒物进行了收集,并对悬浮颗粒物、吹前表层土、吹后表层土、吹后地表土及不同粒径悬浮颗粒物中铅的赋存状态及矿物组成与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土壤经过风吹起尘后,悬浮颗粒物中w(Pb)为2.584 mg/g,吹前表层土中w(Pb)为0.916 mg/g,悬浮颗粒物中w(Pb)约是吹前表层土中w(Pb)的3倍;②不同粒径悬浮颗粒物上的w(Pb)各不相同,>10.2 μm的粒径中w(Pb)为1.716 mg/g;>4.2~10.2 μm的粒径中w(Pb)为2.720 mg/g>2.1~4.2 μm的粒径中w(Pb)为3.937 mg/g>1.4~2.1 μm的粒径中w(Pb)为5.442 mg/g,w(Pb)随着粒径的增加而减小;③随着悬浮颗粒物粒径的减小,黏土矿物(伊利石+绿泥石)的含量在不断的增加.研究显示,土壤起尘过程是对Pb的一种高于本底浓度的迁移过程;起尘颗粒物中w(Pb)随着悬浮颗粒物的粒径的减小而增加,呈负相关;w(Pb)与黏土矿物(伊利石+绿泥石)含量在不同粒径悬浮颗粒物上的变化规律具有一致性,呈正相关,黏土矿物(伊利石+绿泥石)对Pb具有较好的吸附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