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8篇
安全科学   22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251篇
基础理论   23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81.
西坑银矿为20世纪80年代在检查验证化探异常时发现的,后经详查评价确定为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形成的硅化破碎蚀变岩型银矿床,其银资源储量达中型规模。因其矿体硫化物少,蚀变弱,肉眼难于辨别,但银品位富等特点而倍受找矿界的关注。本文介绍了矿床的发现过程,成矿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82.
江西崇义塘漂孜岩体型钨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崇义塘漂孜钨矿产于张天堂燕山期中细粒斑状二云母花岗岩顶部细粒斑状白云母花岗岩中,矿体出露地表,矿床的形成与细粒、似斑状酸性岩浆岩有关,并与花岗岩自蚀变作用白云母化、钠长石化等关系密切。成矿物质主要源于陆壳重熔型岩浆岩,矿床成因类型为白云母化、钠长石化蚀变花岗岩亚型(变花岗岩型)。塘漂孜岩体型钨矿床的发现,对本区同类矿床找矿具有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可进一步在赣南拓展钨多金属矿的找矿空间。  相似文献   
83.
通过对底舒铅锌矿床地层岩石和矿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作者认为,同生沉积成岩成矿阶段矿层(或矿源层)中的金属组分主要来自海底合矿热水和正常海水沉积物,热液改造阶段矿石中的金属组分源自沉积成岩成矿阶段矿层和矿区外围地层。  相似文献   
84.
层控块状硫化物型铜矿床,是九江—瑞昌地区铜矿床中重要的组成部份,它常在一个矿区与矽卡岩铜矿床、斑岩铜矿床的贴邻地段产出,组成所谓“三位一体”。层控块状硫化物型铜矿床,具有独特的地质特征,矿体受层位、岩性控制,走向稳定,形态简单,以含钢黄铁矿石为主,具有同生沉积结构构造。本文运用被人们所忽视的传统地质理论揭示矿床受后期地质构造、岩浆热液改造、迭加的主要特征,从面阐明矿床为沉积—改造(再造)—迭加复合作用形成,即以沉积改造为主,迭加为次的成矿物质多来源,成矿多期次,多成因的复合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85.
对位于板块构造边缘的星星峡地区的基本构造单元进行了构造地球化学分带,研究了该地区不同类型岩浆岩微量元素的演化规律和所展构遣对元素空间分布的控制,发现矿床规模与断裂构造复合组数具有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6.
产于火成岩(侵入岩、火山-次火山岩)断裂带中的脉状金、银矿床的地质特征表明,矿床的形成明显滞后于火成岩的成岩时代,属后成矿床,成矿多发生在地下500~3000m处,断裂构造使其与地表导通,形成开放半开放体系;地球化学资料表明至少有一部分矿床成矿元素主要来自已团结成岩的火成岩;成矿流体有大气降水成分及与主岩不同期的岩浆热液成分;成矿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岩脉侵入带来的热液使早期的岩体遭受蚀变,蚀变过程中金等成矿元素析出并在断裂构造中沉淀成矿;二是下渗的大气降水在深部被加热,萃取岩石中的成矿元素而形成含矿溶液,这种分散在岩石中的溶液,在构适应力作用下汇聚到构造薄弱带——断裂中,因降温减压而沉淀成矿。概括地说,这些矿床是通过热液对火成岩(矿源岩)的改造而形成的,可称之为火成改造矿床。  相似文献   
87.
滥木厂铊 (汞 )矿床产于NE向滥木厂鼻状背斜核部和近核部 ,并严格受控于与背斜关系密切的NE向断裂组。矿床中矿体的产出则多与层间虚脱空间有关 ,且主要产于晚二叠世龙潭组 (P2 l)和长兴组 -大隆组 (P2 c+d)。对该矿床不同部位取样并进行构造地球化学模拟实验 ,其结果表明 :成矿元素的活化和迁移与塑性变形关系密切 ,脆性变形和塑性变形的层间滑移则为矿体形成提供了有利空间 ;在应力作用下 ,导致有机质的局部富集 ,为富铊矿体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实验结果与汞铊矿体和富铊矿体主要产于晚二叠世含煤岩系有利岩石组合内的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88.
本文通过对东湾金矿矿区的地质概况、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研究,得出东湾金矿是岩浆热液形成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成矿时代属燕山晚期,燕山期岩浆活动不仅提供强大的热动力条件,而且还从矿源层中携带大量的成矿物质,在构造有利部位,尤其是NNE向断裂构造部位沉淀富集成矿,总结出了找矿标志和预测了今后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89.
浙西北八面山一带寒武系碳酸盐岩中广泛发育燕山期中、酸性岩体,其中岩前岩体为重要的萤石矿成矿岩体。研究表明,岩前岩体与芙蓉岩体均为二长花岗岩,它们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具有相似性,F含量较高(≥0.36%),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基本一致,Eu亏损明显(δEu为0.01~0.07),表明二者为同源岩浆活动的产物。地球物理特征表明,岩前岩体与芙蓉岩体在深部相连,为同一岩体。利用RGIS软件,采用2.5D人机交互反演法计算岩前岩体与芙蓉岩体的顶面埋深,结果表明两岩体间的隐伏部分顶面埋深约900~1 200m。目前,已在岩前岩体南侧外接触带碳酸盐岩中发现数个"常山式"大、中型萤石矿床,但在岩前岩体东侧及芙蓉岩体北侧尚未有重大突破。岩前岩体与芙蓉岩体具有同源性的认识,对于指导该地区萤石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0.
利用直流激发极化法对称四极测深装置对印尼塔里阿布岛铅锌多金属矿化地段进行勘探,结合该区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及岩层地球物理特征,获得该矿区铅锌矿体(化)的产状及规模信息。研究表明,该矿区矿体的低阻高极化异常特征与围岩差异显著。采用RES2DINV电法二维反演软件对测深剖面进行反演处理,在反演时加入剖面地形数据,可有效制约地形起伏对异常体形态及埋深的干扰,提高数据处理的精确度。依据激电测深数据反演结果并结合物性工作成果,对测深剖面进行地质解译推断。利用I线剖面布置的槽探及钻探工程对解译推断成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见矿位置及产状规模与物探解译推断成果吻合度较高,激电测深法在该区多金属勘查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