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5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359篇
安全科学   55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310篇
综合类   1717篇
基础理论   204篇
污染及防治   61篇
评价与监测   87篇
社会与环境   351篇
灾害及防治   62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134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194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生态缓冲带能够有效减缓流域内的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对水环境和水生态系统的影响.在长江经济带构建流域生态缓冲体系,对长江生态保护修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讨论了构建流域生态缓冲体系涉及的生态缓冲带位置选择、缓冲体系所占最低面积比率、宽度划定等一些基本的原则要求;利用卫星遥感影像数据,提取各汇水单元的地形特征、土地利用类型特征、土壤类型、土壤侵蚀强度、水文水系等数据,对长江经济带流域生态缓冲体系进行布局.结果表明:①长江经济带内林草地是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占区域总面积的62.46%,但是分布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西部高地和中下游的丘陵地带,在人口密集、农田密集的区域分布偏少;城镇用地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②土壤类型空间差异显著,浙江省、江苏省、湖南省、江西省及安徽省大部分区域的土壤多是黏性比较大,污染物迁移能力较低;而污染物迁移能力较强的砂质土或者土层较薄的山地草甸土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北部、西北部.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和冻融侵蚀均有分布,且以水力侵蚀为主,建议在中度及以上侵蚀强度区域尽量减少污染源,重点布置缓冲带,增加该区域的缓冲力度.③长江经济带范围内可以利用的中小型湿地、小型河流支浜的面积至少有1.4×104 km2,再结合林草缓冲带,就可以形成一个生态缓冲体系.④在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结果基础上,叠加土壤侵蚀强度和水系分布,将污染源区、中度及以上侵蚀强度区、水体区作为缓冲对象,建立缓冲体系的重点区域,总面积约14.26×104 km2,占长江经济带总面积的6.95%.对照欧美地区的研究,6.95%的缓冲体系面积占比是偏低的,需要在长江经济带开展深入研究来确定适宜的缓冲体系面积比,推进长江经济带流域生态缓冲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借助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突变检验对气象水文序列进行一致性分析,划分基准期(1961—1979年)和影响期(① 1980—1989年、② 1990—1999年、③ 2000—2016年),利用基准期校准的可变下渗容量(VIC)模型,采用步进式方法,探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伊逊河流域径流变化的波动影响过程。结果表明:研究区近56年年均气温显著升高,年降水量无明显变化趋势,流域年径流量下降趋势明显,季节尺度上流域非汛期降水量增加显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均会对径流产生显著影响且作用机理复杂,步进式方法对影响机理的研究较传统方法更能体现其变化过程;在降水丰沛的影响 ② 期,冬季降水量增加会显著增加流域径流量,而在降水略少的影响 ① 期和 ③ 期,蒸发量增加以及土壤含水量降低使得流域径流减少;人类活动耗水在影响 ① 期和 ③ 期引起流域径流减少并且影响作用逐渐增强,影响 ② 期由于城镇化和耕地扩张使得流域产流能力增强导致径流增加。深入研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机制,可为流域水资源管理和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文章研究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最小二乘法、综合方法等分析了深圳市各流域现状污染和水环境容量,并预测了各流域未来污染和水环境容量。结果表明深圳市9个流域中,废污水排放量密度和污染负荷密度呈现出西部流域高、东部流域低的趋势,深圳河流域最大、大亚湾流域最小。深圳河流域现状年和2035年污水排放量密度分别为212.32和282.85万t/(km~2·a),大亚湾流域分别为7.68和10.46万t/(km~2·a);深圳河流域现状年和2035年COD污染负荷密度分别为141.83和79.34 t/(km~2·a),氨氮分别为14.93和1.40 t/(km~2·a),总磷分别为1.96和1.10 t/(km~2·a),总氮分别为24.88和2.33 t/(km~2·a);大亚湾流域现状年和2035年COD污染负荷密度分别为8.93和4.86 t/(km~2·a),氨氮分别为0.93和0.06 t/(km~2·a),总磷分别为0.13和0.07 t/(km~2·a),总氮分别为1.55和0.14 t/(km~2·a)。现状年按照各流域需要达到地表水Ⅴ类水计算,雨季1个流域和旱季6个流域即使不排放污水,COD、氨氮、总磷仍超过水环境容量;2035年按照各流域需要达到地表水Ⅳ类水计算,雨季1个流域和旱季7个流域即使不排放污水,COD、氨氮、总磷仍超过水环境容量。未来污水排放量密度增加的情况下,通过雨污100%分流和污水排放标准达到地表水Ⅳ类水等能使污染负荷密度大幅降低,但是旱季污染负荷仍大于水环境容量,未来需要继续提高污水排放标准或者实施河流补水。研究可为深圳市打造高品质的水环境提供科学依据和战略预判。  相似文献   
14.
15.
选取云南者海典型铅锌矿区周边冶炼区(A)、粮食主产区(B)、保护区(C)三个区域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三个区域内林地(LD)和耕地(GD)土壤pH、总碳(TC)、总氮(TN)、总磷(TP)和5种重金属(Hg、Cd、Pb、Zn、Cu)含量,利用典范对应分析(CCA)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它们之间的关系,基于系统熵值与重金属生物毒性改进灰色聚类评价法对研究区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A、B、C三区土壤的5种重金属均超过云南省土壤背景值,且含量A区 > B区 > C区,所有土壤样品Hg、Cd、Pb、Zn、Cu平均含量分别为7.24、1.53、1 794、2 892、210 mg/kg;LD土壤重金属含量普遍高于GD。研究区土壤pH总体呈弱酸性,但A区土壤受矿业活动影响呈弱碱性。TC、TN含量和C/N值均表现出LD大于GD,但TP含量表现为GD显著大于LD (P<0.05)。CCA分析表明LD和GD土壤pH与Cd和Cu呈负相关,与Zn和Pb呈正相关,且pH对重金属含量的影响最大;TC、TP与重金属Cd和Cu在LD土壤中呈正相关,在GD土壤中呈负相关。改进灰色聚类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污染程度均表现为LD大于GD;A区污染最严重且均呈重度污染,B区次之,C区污染程度最轻。经比较本文改进的灰色聚类评价法在准确性和灵敏度方面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世纪70年前,全球因灾害每年经济损失400亿美元,其中40%是洪涝灾害损失.1988年我国发生洪涝灾害62次,居20多个常见灾种之首位,经济损失254亿元,占灾害总损失的54%.江淮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和产业密集地区.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以约占全国1/7的土地,1/4的人口,提供了1/3以上的工农业产值.位于长江下游南翼的太湖流域,人口众多,城镇密集,士地面积仅占全国0.4%,人口占3%,而工农业产值竟占全国1/6.江淮丘陵和里下河地区又是我国重要的能源、钢铁和商品粮基地.因而防治江淮流域洪涝灾害,具有特别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1985年~1989年由新疆、甘肃、青海、西藏、内蒙古、陕西、宁夏等省、自治区环境监测站(研究所)对内陆流域各类水体中U、Th、~(226)Ra、~(40)K浓度进行调查,由调查的29条内陆河、23个湖泊、15座水库、55处井泉和34个自来水的统计结果表明,流域内各水体中U和~(40)K浓度的平均值与同期调查的黄河水系同类水体的浓度相近,明显高于长江水系,与全国同类水体相比亦属偏高。Th和~(226)Ra的平均浓度与全国同类水体的浓度相近,甘、新内陆区浓度较低。调查发现,一些咸水湖、井水和自来水中U、~(226)Ra,或~(40)K浓度异常偏高。  相似文献   
18.
贵州省铅锌矿开发利用中的放射性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放射性环境保护的角度,在现场采样、测量和分析的基础上,论述当前贵州省重要的伴生放射性矿物资源-铅锌矿开发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放射性污染现状,并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的汉江水污染信息管理系统的结构设计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介绍了基于GIS开发的汉江流域水污染信息管理系统的结构设计 ,本系统可实现对汉江全流域的基础地理信息、用水信息、污染信息的输入、输出、查询 ,进而利用水文水质预测模型作出评价、预测 ,为有效控制汉江流域水污染 ,促进全流域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0.
松花江大顶子山枢纽工程建设后,库区内水体流线及扩散规律的变化将影响库区内水质,受沿江排污影响,其规划目标的水环境容量将发生改变,因此对建库后上游水质总量控制进行研究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