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4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621篇
安全科学   162篇
废物处理   110篇
环保管理   86篇
综合类   1374篇
基础理论   365篇
污染及防治   193篇
评价与监测   89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222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Cu2+或表面活性剂AE对黄鳝肝损伤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透射电镜研究了亚致死浓度的Cu^2 或表面活性剂AE(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对黄鳝肝细胞结构的损伤作用.观察发现,在ρ(Cu^2 )=4.5mg/L的污染环境中,黄鳝肝脏细胞核变形,染色质凝集,内质网囊泡化,细胞质中出现较多的溶酶体和过氧化物酶体;在ρ(AE)=4.0mg/L的表面活性剂污染下,黄鳝肝脏细胞核变形,内质网呈线状,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体积大、数量多,部分细胞质解体,细胞中出现空腔甚至死亡.图版1参10  相似文献   
12.
<正>2013年12月19日ECHA发起了多项关于统一分类和标识(CLH)提议的意见征询。这些提议包括:1)法国提交的对于主要在生物杀灭和杀虫剂用途中使用的10种铜化合物的统一分类和标识提议。这些提议建议,应将这些物质被列为水生环境有害物质、急性毒性物质和/或刺激物。这些化合物是波尔多液  相似文献   
13.
铜氰溶液的电子束辐照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铜氰溶液中总氰初始浓度、pH、铜浓度等对总氰降解效率的影响,比较了KCN溶液和铜氰溶液的总氰降解率,初步推断了铜氰溶液在辐照过程中的降解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在同样的辐照剂量下,随着总氰初始浓度的增加,总氰降解率降低,相应的总氰降解G值增大;铜浓度越低,总氰降解率越高;pH越小的铜氰溶液总氰降解率越高.电子束辐照KCN溶液和铜氰溶液的总氰降解反应属于表观一级反应.在相同的辐照剂量下,KCN溶液的总氰降解率比铜氰溶液要高得多.铜氰溶液的电子束辐照降解过程非常复杂,主要是铜氰络合离子逐步离解出的CN-与·OH的反应.  相似文献   
14.
鸡粪腐解过程中不同溶性腐殖质结合铜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鸡粪为材料,添加不同比例的铜锌进行腐解试验,研究了腐解过程中不同溶性腐殖质结合态铜(水溶性、氢氧化钠溶性、氢氧化钠-焦磷酸钠混合液溶性)浓度的动态变化、受锌含量的影响及其与有效铜的关系.结果表明,粪肥原样H2O-Cu(水溶性腐殖质结合态铜)占其全铜量的10.97%,在腐解过程中先上升后下降;随着粪肥中添加铜量的增加(1:1、2:1、3:1处理),H2O-Cu占其全铜的比例相应减少了(平均分别占其全铜的比例的7.10%、5.18%和3.74%);H2O-Cu随着腐解时间延长呈增加趋势;在腐解的后期(45、60d),粪肥中锌含量的增加会降低H2O-Cu含量.腐解初期粪肥原样NaOH浸提腐殖质-铜(NaOH-Cu)占其全铜量的70.87%,随腐解进行其比例大幅度下降;NaOH-Cu占其全铜的比例随着加入铜的增大而有所下降,分别为55.59%、46.04%和38.08%,且随着腐解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粪肥中锌含量的增加对NaOH-Cu含量变化影响较小.粪肥原样中NaOH-Na4P2O7提取腐殖质结合态铜(NaOH-Na4P2O7-Cu)占其全铜量的24.29%,随腐解过程呈增加趋势,NaOH-Na4P2O7-Cu量随着加入铜量的增加而增加,占其全铜比例的15%~25%;粪肥中锌含量增加对NaOH-Na4P2O7-Cu有促进作用.粪肥添加铜锌后,3种浸提剂提取的可溶性腐殖质结合态铜有55%~80%分配在NaOH的溶液中,10%~30%分配在NaOH-Na4P2O7碱性混合液中,0~10%在水溶液中;随加入铜含量和锌含量的增加,NaOH-Na4P2O7-Cu平均分配比(占3种町浸提性腐殖质-Cu的比例)增加,NaOH-Cu和H2O-Cu的分配比减少.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H2O-Cu、NaOH-Cu和NaOH-Na4P2O7-Cu之间显著正相关,它们与有效铜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  相似文献   
15.
生物除磷系统启动期聚磷菌的FISH原位分析与聚磷特性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应用FISH对以乙酸钠为碳源的强化生物除磷 (EBPR) SBR反应器启动期的微生物进行原位分析,考察除磷生态系统形成过程中聚磷菌种群结构、空间分布关系动态变化及其聚磷特性.结果表明,以异养菌为主的活性污泥经过厌氧/好氧驯化后,聚磷菌大量富集,在全菌中的比例由11.5%增加到40.48%.启动过程中,生物系统内菌群竞争持续进行:首先,聚磷菌淘汰异养菌,历时5 d;聚磷菌种群内选择过程历时19 d;经过优势聚磷菌群的二次增长后,共计34 d完成生物除磷系统的启动.富集过程中快速增殖的聚磷菌不能立刻行使除磷能力,要有一段“积累期”形成一定的PHA和poly-P储备.表现为污染物去除效率滞后于聚磷菌的增殖,经过4~8 d的 “积累期”后上升出现峰值.二次增长的优势聚磷菌群也经过“积累期”后才发挥作用.FISH图片显示,快速增殖期的聚磷菌菌体小,菌群结构松散.经过“积累期”之后,菌体不断增大,并开始紧密聚集形成致密的团状,此时反应器处理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壳聚糖螯合剂去除水中Cu^2+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报道了用海虾、蟹壳为原料制取的脱乙酰度为69%的壳聚糖,在电解质存在下螯合絮凝除铜的方法,对Cu^2+浓度为20-60mg/l的水样,除铜率为99.5%。  相似文献   
17.
贵阳市城区路侧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研究了贵阳市城区各交通干线两侧表层土壤中重金属的质量分数、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基线作为参比值,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对其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各交通干道两侧土壤中重金属质量分数存在显著差异,除Pb和Cr外,其余重金属质量分数均高于中国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和贵阳市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基线值. 整体上,贵阳市路侧土壤尚未受到Pb和Cr的污染,其w(Hg),w(Cd)和w(Zn)已达中度污染甚至强污染水平,同时各路段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As,Cu和Ni污染,但并不严重. 据调查,路侧土壤中重金属质量分数及其分布格局主要受到燃煤、交通运输、地形及路况、气象因素以及城市建设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城郊区农业土壤重金属镉(Cd)的生态阻控技术,结合田间试验、盆栽试验和室内分析测定等手段,以蔬菜茎叶部分Cd含量、富集系数、转移系数、单株生物量、茎叶维生素C含量、还原糖含量等因子为考察指标,分析13个红菜薹品种、5个莴笋品种和4个芹菜品种的Cd积累特征和品质表现.结果显示,两种Cd水平下(土壤总Cd分别为0.43 mg/kg和3.00 mg/kg),供试蔬菜茎叶部Cd含量不论是种间还是种内均差异显著(P<0.05).三大类供试蔬菜茎叶Cd含量与富集系数的大小均为芹菜>莴笋>菜薹,且在低Cd水平下,菜薹的生产性能及品质指标也为最优.在13个菜薹品种中,低、高Cd水平下茎叶平均Cd含量分别为0.021 0 mg/kg和0.302 1 mg/kg.13个菜薹品种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金秋红3号、钟声红和二早子属于弱吸收低积累Cd品种.且金秋红3号在低Cd条件下还有较高的品质表现,其可食部位维生素C含量和还原糖含量分别达到77.2 mg/100 g和19.44%.在本研究设置的高、低Cd条件下,供试蔬菜品种的Cd积累特性、品质特征以及生物量指标都具有较强的一致性,集合这些指标应用于筛选弱吸收低积累Cd的茎菜类蔬菜品种是可行的.因此,挖掘作物自身潜力,基于植物不同种及品种吸收积累重金属Cd的基因型差异,利用弱吸收低积累重金属的作物品种,在轻度或中度重金属污染农田中进行作物生产,可以降低Cd等重金属元素经农产品进入人类食物链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删去灰化步骤,缩短干燥时间,在无基体改进剂的条件下,提出了快速测定水中痕量Cu、Pb、Cd的方法。方法简单、快速,符合常规水质分析需要。  相似文献   
20.
通过测定半夏根际土壤及植株不同生长时间不同部位的酚酸类化感物质,明确半夏酚酸类化感物质积累的规律,为进一步探明半夏化感自毒作用导致连作障碍提供理论依据.间隔15 d对半夏块茎皮、块茎(去皮)、叶、须根和根际土壤进行取样,共取样6次,通过HPLC方法检测与化感现象密切相关的6种酚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丁香酸、香草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