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4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301篇
安全科学   118篇
废物处理   84篇
环保管理   54篇
综合类   742篇
基础理论   192篇
污染及防治   139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以土-膨润土为阻隔材料,使用硅灰及水泥对其进行固化改性,研究改性后阻隔墙对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矿氨氮污染的阻控效果。通过了解阻隔墙材料的渗透性能、力学性能,并结合阻隔材料对氨氮的吸附效果、穿透效果和数值模拟结果,探讨改性土-膨润土阻隔材料对氨氮污染的阻控性能。结果表明:硅灰改性土-膨润土阻隔材料,最佳质量配比为硅灰∶土=1∶10,最佳含水率为67.80%;改性阻隔材料生成的铝硅酸盐提高了阻隔墙防渗性能,渗透系数为2.36×10~(-9) m·s~(-1);CaCO_3提高了材料的力学性能,使抗压强度达到0.896 MPa;改性阻隔材料对氨氮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及Langmuir等温模型。这说明该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并且该吸附是放热过程。在不同氨氮浓度的穿透下,渗透系数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实验期间并未达到穿透浓度。利用Visual MODFLOW数值模型对阻隔墙的阻控效果进行模拟发现,7 300 d后NH_4~+扩散范围小,未穿透阻隔墙。硅灰改性土-膨润土阻隔墙用于对离子型稀土矿氨氮污染阻控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2.
为有效防止粉尘爆炸泄爆引起的二次爆炸及火灾问题,基于泄压理论、消火机理,设计开发无火焰泄压装置,装置主要由消火结构、底座、爆破片及夹持机构组成,消火结构由不锈钢金属丝网组成。选择铝粉尘为测试粉尘,通过自建除尘系统试验平台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无火焰泄压装置可成功阻止火焰传播,装置释放的冲击波在5 m外均小于5 kPa,除尘系统内部最大泄爆压力为0.1 MPa,装置前端火焰传播速度均大于100 m/s。  相似文献   
93.
改性粉煤灰协同PSFA处理高度乳化油废水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正交实验对改性粉煤灰协同粉煤灰基混凝剂PSFA处理高度乳化油废水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当处理500 mL废水,投加改性粉煤灰25 g,粉煤灰基混凝剂6~8 g,PAM6~9 mL,pH为7.0,搅拌10~15 min的优化条件下,高度乳化油废水中COD、石油类物质的去除率可分别可达85.4%及50.3%。该方法与传统CaCl2+PFS+PAM组合相比,具有处理效果好,沉降速度快,运行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94.
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法研究比较了北京和上海两地纸塑铝复合包装处置阶段的环境影响。通过现场和资料调研的方式获得此阶段的能量物质的输入输出和环境外排数据。结果表明:北京和上海两地纸塑铝复合包装处置阶段的环境影响潜值分别为-0.428 Pt和9.776 Pt,其主要集中在气候变化、土地占用和无机物对健康的损害三方面;每提高10%的回收率,其环境影响潜值北京和上海可分别降低5.446 Pt和5.799 Pt;上海地区纸塑铝复合包装处置阶段对环境的影响在任何同回收率的情况都要高于北京地区,其主要原因是上海地区填埋产生的温室气体释放量过大和再生企业距离打包点较远。  相似文献   
95.
脱硫灰与钾矿石复合生产钾钙硅镁硫肥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林 《环境工程学报》2010,4(10):2339-2342
对脱硫灰与钾矿石复合生产钾钙硅镁硫肥的研究意义、反应原理、生产流程、环境安全性能以及施肥方法等进行了介绍和评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脱硫灰与钾矿石复合生产钾钙硅镁硫肥在理论上可行;生产出的产品中硫酸钾的含量达10.34%~12.0%,枸溶氧化钙19.06%~32.28%,枸溶二氧化硅10.98%~14.46%,枸溶氧化镁1.46%~1.82%。产品的pH值从原脱硫灰的10.65下降到9.60。重金属含量低于农用粉煤灰国家标准,生产过程中不会产生SO2等有害气体污染。肥料的生产成本低于350元/t,该肥料不但可以增加土壤中钾、钙、硅、镁和硫等中微量元素的含量,而且可以提高或改善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达到变废为宝,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之目的。  相似文献   
96.
珠江三角洲潮土和水稻土对不同种类的酸具有一定的缓冲性,不同种类的酸对不同类型土壤的酸化趋势不同。大旺水稻土对酸的敏感性强于龙山潮土,龙山潮土属于稍易受害的稍敏感土壤,大旺水稻土属于易受害的敏感土壤;同一土壤对酸的缓冲能力比对碱的缓冲能力强;不同种类的酸对土壤的敏感性不同,土壤对硝酸的敏感性强于对硫酸的敏感性;土壤加酸后酸缓冲曲线和土壤中铝释放曲线的交点可以作为衡量土壤对酸敏感性的指标,交点越低,敏感性越强;加酸后土壤中铝的释放可以用模型y=nx+k来预测。  相似文献   
97.
在研究氢氧化镁混凝特性的基础上,复配氯化镁和硫酸铝作为混凝剂,以高岭土配水水样为研究对象,运用iPDA在线监测技术对混凝过程絮体形成进行监测,探讨了单独使用氯化镁和硫酸铝以及二者复配使用的混凝效果和絮体特性,确定复配使用的各种条件。结果表明,对于浊度20 NTU,pH 11.5的高岭土配水水样,氯化镁、硫酸铝最佳投加量分别为7.2 mg/L(Mg2+计)和3 mg/L(Al3+计);硫酸铝跟氯化镁复配使用时,先投加硫酸铝,间隔30 s后投加氯化镁,混凝效果较好;在镁离子最佳投加量7.2 mg/L时,铝和镁最佳质量比在1∶3~1∶2之间;镁铝复配时其FI值明显大于单独作用时,即絮体尺寸大小:二者复配硫酸铝氯化镁,而且复配条件下Zeta电位值在零电势左右浮动,浮动范围小,更利于聚集沉淀;镁铝复配时发生了协同效应,弥补了单独使用氯化镁混凝过程的不足。  相似文献   
98.
以泡花碱和氯化镁为原料合成出了一种新型硅镁胶(MgO·2SiO2)吸附材料,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对模拟放射性废水中的Co2+进行吸附实验。结果表明,控制合成pH在10.50~11.00,可以得到目标硅镁胶(MgO·2SiO2),在460 cm-1处出现了较强的吸收峰,这是由Mg—O伸缩振动和Si—Mg—O弯曲振动引起。在500℃焙烧4h后,可以得到吸附性能良好的硅镁胶,随着溶液pH的升高,去除率增大,在pH为4~8时达到最大。25℃时,最大吸附量可达135.5 mg/g,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重复使用4次,对Co2+的吸附量仍然达到130 mg/g,说明硅镁胶是一种可重复利用的吸附剂。  相似文献   
99.
MCM-41介孔分子筛的合成及其对铜离子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微硅粉为硅源,CTAB和PEG-6000为模板剂,合成MCM-41介孔分子筛。采用XRD、N2吸附-脱附曲线、FTIR以及TEM表征了其结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及晶体形貌,并且以该样品为吸附剂,对含Cu2+的溶液进行了静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以微硅粉为硅源成功合成了具有典型六方排列孔道结构的MCM-41,其比表面积为869.5 m2/g,孔容为0.97 cm3/g,平均孔径为3.3 nm;溶液pH为5~6时,MCM-41对Cu2+的去除效果最好;MCM-41对Cu2+的最大吸附吸附容量36.3 mg/g;MCM-41对Cu2+的吸附性能符合Langmuir吸附方程的特征。动力学研究表明,该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00.
王学海  李勇  刘忠生 《化工环保》2011,31(6):549-552
以堇青石蜂窝陶瓷为载体,采用TiO2浆液涂覆载体,再负载活性组分V和W,制备了NH3选择性还原NOx催化剂,研究了TiO2涂层的制备工艺条件,并对催化剂的活性及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制备TiO2涂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TiO2浆液中铝溶胶质量分数12%,浆液pH 1.91,浆液固含量(TiO2与铝溶胶中Al2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