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0篇
安全科学   83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51篇
综合类   225篇
基础理论   28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91.
以上海中心城区徐汇区为例,通过水资源供需分析,剖析了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从节约用水,改善水进行水资源合理调度、重视城市化水文效应、发展数字管理技术等角度探讨了中心城区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的途径,旨在为中心城区的水资源供需管理提供决策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92.
上海市中心城区低空大气臭氧污染特征和变化状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005年1月~12月上海闸北地区地面空气臭氧污染浓度连续监测结果分析,表明臭氧小时浓度均值超过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160μg/m3的频率为2.88%,其中6月份超标率居全年之首,1月、2月和12月超标率为零.臭氧浓度日变化规律表明,日最大值出现在12时~14时之间,具有受污染地区光化学过程臭氧生成的典型日变化特征.臭氧浓度日振幅6月最大,2月最小.5月份臭氧月均浓度91μg/m3全年最高,最高小时均值浓度350μg/m3出现在5月19日,说明上海中心城区空气中臭氧生成可能受到前体污染物的浓度影响更大.太阳紫外辐射、气温、风速、风向、相对湿度、降水等气象因素的变化对O3变化的影响分析,在高温晴朗的天气中观察到NO2/NO比值与O3成显著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93.
上海市中心城区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水平和变化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对上海市闸北区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10μm的颗粒物的总称)的污染状况进行了一年的连续监测.结果表明:全年各月PM10污染均以2级为主,占总样本数的67.6%;其次是1级占20.0%,3级占11.0%,4级占1.4%.全年空气质量状况最好的为9月份,最差为11月份.PM10浓度与CO和NO2浓度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说明机动车尾气是该区域PM10的主要来源;PM10污染程度还明显地受到降水、气温、气压、风向、风速、相对湿度等气象条件以及北方沙尘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4.
姚亚洲 《环境导报》2003,(22):38-38
盐城市开发区大力实施东扩南延战略,东区、南区开发建设全面启动,环境整治全面铺开,招商引资形势喜人,开发区正处于新一轮经济腾飞的起跑这一关键阶段。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坚持把工业化、城市化与生态化有机结合起来,对于建设现代化生态新城区,实现两个率先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5.
黑河市城区座落在黑龙江中游,市区常住人口有11万人.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边境口岸城市之一,是黑河地委、市政府的办公所在地.近几年来,黑河市区的老区改造和新区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196.
张伟捷  李争争  李芳德  王艳 《环境工程》2020,38(12):118-123
论述了我国北方县城城区(县级市除外)改善和加强民用供暖的必然趋势,以及优化民用供暖热源和供暖方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结合北方县域的生活垃圾处理和供暖现状,研究了北方城乡生活垃圾产生量及其焚烧热能与县城供暖需求的匹配关系,提出了未来最适合我国北方县城城区民用供暖的能源形式、热源形式和供暖系统形式——基于垃圾焚烧热电联产的城区集中供暖系统模式。以期为提高我国北方县城城区居民的生活品质,采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清洁环保、经济高效、可循环再生、安全可靠的民用供暖方式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97.
近地面臭氧(O3)已成为广州市的主要空气污染物.由于受地形、气象条件和前体物排放差异的影响,同一个城市内不同地区臭氧的变化特征与影响因素也存在较大差异.基于2015年10月广州4个代表不同站点类型[城区:广州市监测站(GMC)、上风向郊区:花都师范(HNS)、下风向郊区:番禺中学(PMS)和山区:帽峰山森林公园(MFS)]的空气质量监测站数据,结合WRF模拟的气象数据,研究了各站点O3的变化特征、影响因素及敏感性.结果表明,4个站点的O3和NOx日变化分别呈现单、双峰分布特征(MFS站点NOx除外),GMC、HNS和MFS站点的O3峰值出现在周六,而PMS出现在周四.MFS的O3日均浓度最高(98.61 μg·m-3),GMC的O3日均浓度最低(44.83 μg·m-3).不同站点臭氧浓度超标的NOx拐点区间分别为:GMC:55~90 μg·m-3,PMS:30~60 μg·m-3,MFS:10~20 μg·m-3.O3增长率的温度(T)拐点区间分别为:GMC:28~30℃,HNS:26~28℃,PMS:24~26℃,MFS的拐点温度不明显;湿度(RH)拐点区间分别为:GMC 55%~65%,HNS和PMS 60%~70%,MFS 80%~85%.轻风类风速(WS:1.5~3.3m·s-1)与O3呈现正相关;当风向为西北风向时,PMS站点的O3浓度最高,其他风向下MFS的O3浓度最高.通过各影响因子与O3的多元线性拟合发现,影响各站点O3的主控因子是,GMC:WS和T;PMS和HNS:T和RH,MFS:RH和WS.各站点O3敏感性分别是,GMC和HNS为VOCs控制区,MFS为NOx控制区,PMS为协同控制区.  相似文献   
198.
对太原市2014年重污染天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和时间、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全年太原市城区有28个重度以上污染天,首要污染物为细颗粒物,集中出现于采暖期和10月。重污染期间,冬季PM_(2.5)、PM_(10)、SO_2、NO_2、CO浓度之间显著正相关,但均与O3显著负相关;主要超标因子PM_(2.5)、PM_(10)、SO_2浓度与风速(2.0 m/s以上时)显著负相关,与气压(P)总体负相关,与相对湿度(RH)总体正相关。重污染天城区大气污染物浓度空间分布南北差异明显、南部高于北部,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城区北部远郊的南寨和上兰有类似污染特征,城区中部尖草坪、桃园、小店、金胜等点具有类似颗粒物污染特征,污染物分布主要与区域地形、风向、污染源分布特征有关。基于重污染天特征,该项研究提出了减缓太原市大气污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9.
为了解中国极干旱区域和田市城区大气PM2.5的组成特征及污染水平,于2014年1-12月采集和田市城区大气PM2.5样品,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离子色谱仪(IC)、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及元素分析仪分析其中PAHs(多环芳烃)、金属元素、水溶性无机离子、OC(有机碳)和EC(元素碳)等化学组分.结果表明,采样期间和田市城区大气PM2.5质量浓度年均值为(770.11±568.01)μg/m3,呈夏季最高、冬季最低趋势;金属元素、水溶性无机离子、OC、EC、∑16 PAHs(总多环芳烃)分别占PM2.5质量浓度的15.292%、9.789%、4.246%、0.331%、0.015%.利用PMF(正交矩阵因子分解法)分别对PM2.5中PAHs和金属元素、水溶性无机离子、OC、EC进行来源解析表明,PAHs主要来源为煤和汽油燃烧排放(13.91%)、生物质燃烧(33.98%)、天然气燃烧(52.11%);金属元素、水溶性无机离子、OC、EC的主要来源为土壤尘(56.49%)、油类燃烧(25.49%)、机动车排放(10.09%)、燃煤及生物质燃烧(7.93%).研究显示,采样期间沙尘对和田市城区大气PM2.5组成影响较大,是该地区大气污染来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0.
利用道路边大气污染的常年监测数据,对风向与无限线源成任意角的高斯内插大气扩散模式进行了系统测试,分析了影响预报精度的主要因素,在分析武汉市气象因素和天气状况的基础上,对模式进行了恰当地修正,经实测数据验证,预报准确度有了明显地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