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6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72篇
安全科学   48篇
废物处理   45篇
环保管理   31篇
综合类   459篇
基础理论   112篇
污染及防治   67篇
评价与监测   39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761.
土壤重金属污染成为中国严重的环境问题。以刺槐、臭椿、法桐、红花景天、木槿、构树6种常见绿化植物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通过栽培基质中填加不同浓度的氯化锌,研究了6种植物对氯化锌的耐性和对锌的富集能力。结果表明,红花景天对土壤中氯化锌很强的耐性和富集能力,可用于土壤Zn2+浓度达到3 000 mg/kg的绿化,是锌污染土壤适宜的绿化和修复植物;刺槐、构树、木槿对氯化锌有较强耐性和富集能力,可作为土壤Zn2+浓度达到2 000 mg/kg时的绿化植物,臭椿可用于1 000 mg/kg Zn2+浓度背景下的绿化;法桐对氯化锌的耐性最弱,不适用于锌污染土壤的绿化。土壤中低浓度的氯化锌可对植物生长起到促进作用,高浓度氯化锌会对植物的成活和生长起到抑制作用,氯化锌对植物生长的抑制作用表现为株高强于地径(冠幅),临界浓度较集中地出现在土壤中Zn2+浓度500~1 000mg/kg。  相似文献   
762.
采用静态失重试验与电化学测试方法测量了在不同浓度、种类的酸溶液中锌和铁的反应速率问题,测试表明,铁和锌在酸中反应速率取决于在此电流密度下的析氢超电势,当电流密度较小时,纯铁的反应速率大于纯锌,电流密度大时则相反  相似文献   
763.
固定化细菌胞壁多糖吸附铜、锌和镍最佳包埋条件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为包埋刺,将细菌胞壁多糖进行包埋固定后,以吸附铜、锌和镍的能力为考察指标,从机械强度、传质性和耐酸性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了固定化小球最佳配方。按照此最佳配方进行吸附能力验证实验,结果发现,该固定化小球对铜、锌和镍的吸附量分别达到0.9571mg/g、0.7843mg/g和0.4548mg/g,且机械强度、传质性和耐酸性都较好。  相似文献   
764.
研究了废锌锰电池正负极电极材料在硫酸中的溶解情况。H2O2的加入会对溶解过程产生较大的影响,适宜的溶解条件为:硫酸浓度3mol/L,液固比为6,反应温度50℃,H2O2浓度2.5%(质量分数),反应时间20min.  相似文献   
765.
目的 研究20#钢表面环氧富锌-石墨烯涂层在中性盐雾和高低温循环浸泡(3.5%NaCl溶液,45℃12 h+RT 12 h)试验中的失效过程与行为.方法 采用电化学交流阻抗(EIS)测试、开路电位(OCP)监测、扫描电镜观察与分析(SEM/EDS)以及红外光谱(FTIR)等方法研究涂层在两种试验环境中的失效特征和对20#钢的保护作用,并探讨涂层失效的低频阻抗评价标准.结果 涂层试样分别在中性盐雾79 d和高低温循环浸泡160 d后,表面开始出现锈点,失去对基体的保护作用,此时低频阻抗(|Z|0.01 Hz)值降至7×104?·cm2左右.除了屏蔽作用以外,环氧富锌-石墨烯涂层还可为钢基体提供一定的阴极保护作用,其中高低温浸泡环境中的阴极保护作用时间略长.在两种加速试验环境中,涂层后期的失光率均处于"明显失光",色差值达到或接近"较大变色".红外光谱显示,涂层中的特征官能团未发生明显的变化.结论 通常利用低频阻抗(|Z|0.01 Hz)低于1×106?·cm2来衡量有机涂层(不含导电颗粒)失效的判据,不适用于评价碳钢表面的环氧富锌-石墨烯涂层体系,对于该体系的失效评价可能需要再降低近2个数量级,约为7×104?·cm2左右.  相似文献   
766.
陈灿  王建龙 《环境科学》2006,27(11):2261-2267
研究了酿酒酵母无缓冲溶液体系吸附Zn(Ⅱ)的过程中各种阳离子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当Zn(Ⅱ)的初始浓度是0.08~0.8 mmol·L-1,酵母浓度约1 g·L-1,初始pH为5.65,反应38h内,酵母的Zn(Ⅱ)吸附量为74.8~654.8μmol·g-1,去除率达到76.4%~92.8%,pH值升高0.55~1.28.吸附过程中酵母首先快速释放大量K+,其次是Mg2+和Na+,Ca2+的释放量较少,数量级一般可分别达到几百、几十和几个μmol·g-1.以离子交换为基础计算的各阳离子释放量总和一般超过Zn(Ⅱ)的吸附量,证明酵母吸附Zn(Ⅱ)的机理之一是离子交换,但不唯一.无缓冲溶液体系酵母吸附Zn(Ⅱ)的过程中溶液pH值升高,H+被吸收,K+等阳离子释放,是生物体细胞的本质属性,与Zn(Ⅱ)是否存在无关,但是Zn(Ⅱ)可以促进阳离子的释放以及降低酵母对H+的吸收,也反映出Zn(Ⅱ)与H+之间可以竞争细胞表面吸附位.死酵母的吸附量低于未处理酵母,与阳离子交换能力关系不大,可能与细胞表面变形导致Zn(Ⅱ)吸附困难有关.  相似文献   
767.
浅谈湿法炼锌工艺的浸出渣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斌  王伟涛 《四川环境》2007,26(2):105-108
湿法炼锌已占据世界炼锌总量的80%以上,是世界炼锌生产的发展方向,而湿法炼锌中产出的锌浸出渣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及其防治,成为该类项目中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对锌浸出渣的产生、处理过程中的污染环节以及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根据作者的工作实践,提出了防止锌浸出渣处理过程产生污染的措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68.
郭强  赵巍  张冲 《装备环境工程》2024,21(3):129-137
目的 研究Zn-Al合金涂层在热带海洋大气环境中的腐蚀行为,为低合金钢长效防护涂层的选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电弧热喷涂和高铝合金丝制备高铝含量Zn-Al合金涂层,通过户外暴露试验,采用目视、扫描电镜及能谱仪、金相显微镜、XRD、电化学交流阻抗谱和动电位极化曲线等方法,对不同暴露周期的涂层宏观、微观表面形貌、成分组成、截面形貌、腐蚀产物组成、电化学性能和腐蚀速率等进行观察、测试。结果Zn-Al合金涂层是以质量比为50%:50%的Zn/Al合金组成。在0~540 d周期内,涂层腐蚀产物主要由碱式锌铝碳酸盐化合物Zn6Al2(OH)16CO3·H2O和羟基锌铝碳酸盐化合物Zn0.70Al0.30(OH)2(CO3)0.15·x H2O、Zn0.71Al0.29(OH)2(CO3<...  相似文献   
769.
豆渣对水中Cd2+和Zn2+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新型生物吸附剂豆渣对水中Cd^2+和Zn^2+的吸附机制和吸附能力;分析了吸附时间、溶液pH、豆渣质量浓度和重金属离子质量浓度对重金属离子去除效果的影响。豆渣对Cd^2+和Zn^2+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在Cd^2+溶液和Zn^2+溶液的pH分别为6.0和7.0、质量浓度为50mg/L、豆渣质量浓度为10.0g/L的条件下,吸附12h,Cd^2+和Zn^2+的去除率分别为96.O%和89.4%。通过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拟,得出豆渣对Cd^2+和Zn^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9.61mg/g和11.11mg/g。  相似文献   
770.
NTA对玉米体内Cu、Zn的积累及亚细胞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向多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中加入螯合剂氨三乙酸(NTA)并运用差速离心法研究了NTA对玉米根、茎和叶中Cu、Zn亚细胞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Cu和Zn在玉米细胞内的分布特征与其吸收和富集重金属能力密切相关,NTA能显著促进Cu和Zn在玉米体内的吸收和积累并且影响重金属在细胞壁和液泡内的分布.在玉米细胞内,细胞壁是Cu的主要结合位点,其次为含液泡的细胞质部分,只有少量的Cu分布在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核等细胞器组分中;Zn更趋向于分布在以液泡为主的细胞质中,并且在细胞器中也有较高的分布.在NTA诱导下,Cu和Zn在液泡内的分布呈强化趋势,有从细胞壁向细胞质转移的趋势,叶片中细胞器的重金属也部分向细胞质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