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8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99篇
安全科学   107篇
废物处理   49篇
环保管理   37篇
综合类   407篇
基础理论   43篇
污染及防治   45篇
评价与监测   43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31.
自然水体中溶解性有机质(DOM)具有丰富的官能团,对溶解态锑(Sb)的形态转化(真溶解态和胶体态)及毒性有潜在影响.以碳酸盐岩区受锑矿山排水污染水库为研究对象,运用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法、切向流超滤等技术及环境化学理论,结合水体理化性质,分析DOM与Sb、Fe形态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水体弱碱性及水化学类型为Ca2+-Mg2+-HCO3-的水质背景下,水体溶解态Sb浓度较高,且上层浓度高于下层,平均约为112.74μg·L-1,其中,真溶解态Sb约占86%,主要以Sb O3-形态存在;溶解态Fe浓度高于Sb,真溶解态Fe为其主要形态,且下层浓度高于上层,在水库碱性水环境条件下易水解生成胶体;DOM有陆源和内源两种输入途径,主要有陆源腐殖质(C1)、芳香族蛋白质和类富里酸(C2)、类酪氨酸蛋白质和类腐殖酸(C3)等3种荧光组分,其中以C2组分为主;腐殖化程度较低,相对分子质量较小;DOM与Sb、Fe的相互作用中,胶体态...  相似文献   
732.
锑(Sb)是湘江上游部分区域的特征重金属污染因子,为精准助力Sb污染预警与防控,基于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酚(5-Br-PADAP)分光光度法,采用优化的在线自动监测仪自动测定地表水中的Sb。测定结果表明,测试范围为0~0.10 mg/L,检出限≤1 μg/L,相对误差≤±10%,相对标准偏差≤5%,实际水样加标回收率范围为88.2% ~104%。该方法适用于地表水中Sb的自动在线监测,可为环境管理部门对水中Sb等重金属的污染预警、溯源、防控等环境决策提供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733.
还原环境(如湖泊、海洋沉积物)中,FeS是重金属的重要载体。在富营养化过程中,磷酸盐可能对重金属在FeS上的吸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通过不同pH、磷酸盐浓度的批次试验,结合X射线衍射仪(XRD)和场发射透射电子电镜-能谱仪(TEM-EDS)固体分析手段,进行磷酸盐对FeS吸附Sb (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酸性和中性条件下,磷酸盐会与FeS溶解释放的Fe (Ⅱ)反应生成磷酸亚铁沉淀,促进FeS溶解,同时释放出更多的H2S (aq)/HS-与Sb (Ⅲ)结合形成Sb2S3沉淀,从而促进溶液中Sb (Ⅲ)的吸附。碱性条件下,FeS对Sb (Ⅲ)只有吸附作用,而磷酸盐会占据FeS表面部分的吸附位点,与Sb (Ⅲ)形成竞争关系,进而抑制溶液中Sb (Ⅲ)的吸附。  相似文献   
734.
锑的生物毒性测试可以间接反映锑及其化合物对生物与生态系统的影响.在简要介绍锑在土壤环境中赋存特征的基础上,综述了不同类型生物对土壤及其浸提液中锑的毒性响应,比较了不同的生物毒性测试方法在土壤环境中锑污染识别的可行性及适应性,并提出了考虑土壤性质及老化时间对锑生物毒性评价的影响,以及使用不同营养等级指示生物(微生物、动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