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40篇
安全科学   26篇
废物处理   36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274篇
基础理论   74篇
污染及防治   76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21.
水土化学体系中钙镁对土体结构强度贡献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区域的土体环境一般是处在常态即常温、常压、缓变异的水化学环境中,在这种环境中,影响土体稳定的要素-土体中的化学组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其对诸如地面沉降、土洞的产生都有重要影响。土体稳定受其结构强度控制,钙镁是土体结构构成中重要组成部分,理论与实践分析表明,在常态水环境下,其对结构往往起着控制作用,在常态水环境中,土结构的破裂面并不是通过颗粒本身,而是通过颗粒、颗粒集合体与集合体之间粒间连结。设计的常态水环境下的化学组份变异与CO2分压增高水环境下的室内模拟试验,揭示了化学组份钙镁对土体结构的贡献与对宏观强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2.
红壤中镧积累对水稻的生理生态效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盆栽试验 ,研究了红壤中稀土元素镧对水稻的生长发育 ,产量和一些对环境敏感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结果表明 ,La浓度为 75mg·kg-1时水稻的生育期明显滞后 ,La浓度为 30 0mg·kg-1时水稻的生长显著受到抑制 ,产量显著降低 ,水稻生物量降低一半的EC50 =32 3 0 2mg·kg-1.La浓度为 75mg·kg-1时水稻的叶绿素a b显著降低 ,POD活性、细胞质膜透性和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增高 .  相似文献   
123.
采用盆栽试验系统研究了不同耐酸特性的4个玉米自交系苗期、拔节期和散粉期的生长状况和钙、镁营养特性.结果表明,铝毒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贯穿于全生育期,但是影响强度随时间推移而减轻.在苗期,铝毒严重影响玉米对钙、镁营养的吸收,且对钙吸收的影响大于镁,不同基因型间存在明显差异.与酸敏感自交系相比,耐酸自交系苗期可保持较高的钙、镁浓度,地上部钙、镁耐酸指数显著高于酸敏感自交系.苗期之后,玉米钙、镁营养受酸胁迫的影响相对较小,除散粉期耐酸自交系功能叶中钙镁比表现较稳定外,其它钙镁营养特性没有表现出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124.
镧对微囊藻的生长效应及被富集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稀土元素La3 对微囊藻生长效应及其被微囊藻富集的动力学过程 .结果表明 :当La3 的添加浓度小于 2mg·l- 1 时 ,对微囊藻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当La3 的添加浓度大于 2mg·l- 1 时 ,微囊藻的生长受到抑制 .La3 在微囊藻中富集的动力学过程可用表面配位模型表征  相似文献   
125.
磷酸铵镁沉淀法脱氨机理、应用及沉淀剂循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铵根离子可以和镁盐、磷酸根在适当的条件下生成磷酸铵镁沉淀,利用这一反应可以去除水中的氨氮。本文从磷酸铵镁的性质、反应机理、反应条件及沉淀剂循环利用等方面,对这一方法进行了介绍和总结,并对今后该技术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6.
本文对中和共沉淀法Fe_3O_4生成过程中重金属离子并合程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在实验条件下,发现重金属离子在Fe_3O_4晶格中的并合与其离子半径、电负性和外层电子分布等因素有关。并合程度为:Cu~(2+),CO~(2+),Fe~(2+)>Mn~(2+),Zn~(2+)>Ni~(2+),Cd~(2+),当Fe~(2+)/Fe~(3+)=0.5,pH=9.5±0.5时,对40mgCu~(2+),总铁量(Fe~(2+)+Fe~(3+))2.5g为最小投料量,其并合率可达99.7%以上,相同条件下CO~(2+)并合率大于99.7%,其它重金属离子由于本征特性影响,并合率各不相同,工艺条件适合于污水中Cu~(2+)和Co~(2+)的有效去除,对Mn~(2+),Zn~(2+)的去除也有一定效果,从沉渣的XRD物相分析可知,重金属离子在Fe_3O_4中的并合,是以尖晶石型结构取代式固溶体组成完成的。  相似文献   
127.
用14 C标记葡萄糖法研究了外源镧对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外源镧在低浓度下可增强土壤微生物利用碳源进行呼吸作用 ,而高浓度下则产生显著抑制作用 ,最大抑制率为 3 3 %。土壤微生物呼吸产生的14 CO2 主要是培养初期释放的 ,培养 14d后14 CO2 释放已非常少。外源镧可增强土壤微生物利用碳源合成自身的生物量 ,最大增幅为 2 5 %。  相似文献   
128.
污水化学除磷技术的现状和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化学除磷的各种方法,原理,特点及其在使用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化学除磷技术—固定化活性氧化镧的化学—吸附除磷技术。通过将其和一般的化学除磷技术进行对比,介绍了该技术所具备的开发潜质。  相似文献   
129.
铁氧体化法在重金属污染物解毒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汤兵 《环境导报》2001,(2):26-29
综合介绍铁氧体化法在重金属污染物解毒处理方面的应用研究情况,提出毒害性污染物解毒处理的概念,并进一步指出开发降解性毒害污染物解毒处理工艺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0.
常温铁氧体法处理电解锌厂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常温铁氧体法对山西某电解锌厂废水进行了处理。经试验研究确定了处理该废水的工艺条件:Fe2+/M2+10,添加剂用量1.4g/L,M3+/M2+1.6,Zn2+/Cu2+33.3(废水初始Zn2+/Cu2+),所得磁性产物的饱和磁化率为45.9emu/g,回收率为85.0%。试验中还发现,金属离子的半径对铁氧体的生成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