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52篇
安全科学   18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45篇
综合类   138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89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要闻     
《环境教育》2013,(4):5-5
环保部布置今年工作将建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站3月28日,环保部发布了《空气质量新标准第二阶段监测实施方案》,布置今年工作。年内将启动区域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共3个区域还将建设空气质量预警中心。按照国务院批准的空气质量新标准"三步走"实施方案,2013年,环保部将在全力巩固第一阶段监测实施工作基础上,组  相似文献   
132.
联防联控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兴 《环境教育》2013,(10):16-16
无论是京津冀,还是长三角、珠三角,要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如果仅从行政区划角度考虑单个城市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已难以做到。  相似文献   
133.
基于产业地理集中与分散的视角研究了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污染密集型产业的空间分布变化,本文探究一体化影响污染产业地理集中的内在逻辑与效果差异,并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对两者关系展开实证研究,得到如下结论:①长三角市场一体化和政府合作一体化能够促进污染产业地理集中度的不断下降,而环境规制一体化在阶段性地降低污染产业地理集中度后,又将引起污染产业地理集中度的再次上升。②在市场、制度建设和环境政策共同推动的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长三角政府合作一体化更加显著地降低污染产业地理集中度。③异质性污染产业表现出差异化的地理集中倾向,高排放、高迁移成本以及高市场需求的污染产业更倾向于地理集中。  相似文献   
134.
135.
《环境保护》2020,48(1):100-101
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建设于2013年,占地面积12.58km2。以"简单、高效、低成本、高质量"为发展理念,致力于打造世界最高效率的绿色碳钢制造基地。敢为人先,依标准超前整改2013年湛江钢铁以原环境保护部对部分重点控制地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自2015年起执行颗粒物特别排放限值的要求为标准,着手对建设中的一二高炉系统采用了116项的节能环保技术。  相似文献   
136.
随着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及其面临问题,长三角泛化已成为必然,研究泛长三角空间结构演变有利于正确认识和把握其空间发展态势,从而为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提供问题依据。以场强模型为基石,根据扩散理论,构建了场对数扩散效应模型,从城市场这一新视角分析了泛长三角区域空间演进过程。泛长三角城市影响区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疏点-“之”-“几”-“皮皮虾”-“鳊鱼”5种空间形态;根据这一空间形态极其演变规律提炼出疏点类型、散块类型、条带类型、团块类型、板块类型五种空间结构类型;在此基础上,由“以点建轴,以轴布面”思想,以产业结构整体升级为引导,对泛长三角区域进行空间整合,形成由三级中心城市、三级发展轴线以及内核城市群、邻接城市群和外缘城市群组成的核心-边缘结构三级产业城市群。  相似文献   
137.
长三角地区火电行业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估算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丁青青  魏伟  沈群  孙予罕 《环境科学》2015,36(7):2389-2394
以2012年为基准年,利用排放因子法估算了长三角地区火电行业主要大气污染物(SO2、NOx、烟尘、PM10、PM2.5)排放.其中,SO2、NOx、烟尘、PM10、PM2.5的排放量分别为473 238、1 566 195、587 713、348 773、179 820 t.对于SO2和NOx,300 MW以上机组的贡献分别为85%和82%;烟尘、PM10和PM2.5方面,100 MW以下的机组贡献占比分别为81%、53%和40%.地区贡献方面,由大到小依次为江苏、浙江和上海.另通过对上海地区多家电厂不同等级机组污染排放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得出上海地区300 MW以上等级机组的污染物排放因子,对比分析可知,上海地区火电厂污染物排放因子水平总体较低.假设长三角地区火电行业同等级机组均与现在上海地区机组排放水平相当,则行业排放SO2可削减55.8%~65.3%,NOx可以削减50.5%~64.1%,烟尘可以削减3.4%~11.3%.若能提高较小等级机组的发电技术和污染控制水平,各污染物排放削减量可进一步提高.然而,根据长三角地区实际污染情况,应综合因素考虑火电行业削减排放,以促进区域空气质量不断改善.  相似文献   
138.
春季是长三角地区对流层O3污染的高峰期之一,高浓度的O3暴露会影响冬小麦生长导致减产.利用长三角地区各城市2014年春季逐时ρ(O3)观测数据,研究了长三角地区春季O3污染特征,并结合O3暴露指数(M7指数和AOT40指数)和剂量-响应关系模型,详细评估了长三角地区O3污染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春季ρ(O3)空间上总体呈南低北高的分布,长三角地区北部江苏和上海的ρ(O3)明显高于南部的浙江地区,在浙江北部、江苏和上海等地区,整个春季日最大8 h ρ(O3)平均值超过107 μg/m3,最高值出现在5月,超过128 μg/m3;一半以上的城市ρ(O3)超标[超过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8 h滑动平均ρ(O3)的二级标准限值(160 μg/m3)]日数在10 d以上,其中南京和扬州超标日数最多,分别为27和20 d;相应地,O3暴露指数也呈南低北高的分布,其中苏北地区O3暴露指数最高,导致长三角地区平均冬小麦相对损失达5.7%(M7)~25.5%(AOT40),造成的产量损失为7.85×105 t(M7)~4.49×106 t(AOT40),其中,苏北地区为5.8%(M7)~25.9%(AOT40),造成的产量损失为6.77×105 t(M7)~3.86×106 t(AOT40),占长三角地区冬小麦产量损失的86%以上.研究显示,当前长三角地区O3污染及其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已相当严重,特别是对苏北地区,而苏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冬小麦产地之一,因此,应当科学有效地治理O3污染以缓解粮食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39.
为了更好地掌握安徽省城市竞争力的现实状态,基于可持续消费与舒适性理论,构建了城市可持续竞争力评价模型。选择了安徽8个城市以及苏浙沪6个城市进行对比,利用熵值法与协调发展度模型来处理数据,最后得到如下结论:安徽的城市可持续竞争力正在上升,但是仍然落后于苏浙沪;与苏浙沪相比,安徽的经济舒适性、社会舒适性与环境舒适性仍有待进一步提升;虽然安徽的社会可持续性与环境可持续性都低于苏浙沪,但是这两种可持续性之间更加均衡,未来可能会有助于安徽省吸引人才。  相似文献   
140.
钟坚 《环境保护》2007,(3A):8-11
人均GDP近4000美元——逐渐富庶起来的浙江已成为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典范,但高速发展的浙江经济一度面临“成长中的烦恼”,高能耗、粗放式的发展模式也带来对环境社会的蚕蚀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