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6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345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77篇
综合类   526篇
基础理论   20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186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66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196篇
  2009年   209篇
  2008年   254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41.
孙丹儿 《民防苑》2009,(2):20-21
我国的邻国日本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每年发生有感地震1000多次,全球10%的地震都发生在日本和它周边地区。但是在这样一个经历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地震的国家为什么每次地震后能够做到人心临危不乱,社会秩序井然呢?  相似文献   
142.
《民防苑》2009,(6):43-43
上海市新建的学校、医院,抗震设防标准有望超7度;“身高”超高的高层建筑,今后要接受地震安全性“体检”。为配合新《防震减灾法》的施行,《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办法》年底有望出台。  相似文献   
143.
日本从江户时期就建救援简易房避难,经过多次地震灾害的避难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训。特别是阪神大地震后,日本总结了避难行动与避难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方法,这些方法对我国规划、建设、管理、利用避难疏散场所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4.
“5.12”汶川大地震过去一年了,但巨大的损失和惨痛的教训依然震荡着每一个国人。笔者参加了四川的抗震救援工作,亲身感受到加强抗震设计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5.
四川省汶川发生地震后。距离汶川只有百余公里的绵阳市震感强烈。在第一次强震发生后的10分钟内,市特检所在征得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同意后,立即通知各特种设备用户停止了特种设备的使用。5月14日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会同维保部门和使用单位,对我单位的在用电梯和起重机开始排查和预检。  相似文献   
146.
汶川地震重灾区雅安市资源环境承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是汶川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目的在于为重灾区恢复重建提出适宜人口规模,使灾后重建的人口空间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对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3个关键要素--耕地资源、水资源和环境容量进行分析评价,应用“木桶短板效应”原理,确定以耕地资源的人口承载力反映整个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并从耕地粮食的人口承载力和耕地经济收入的人口承载力等2个方面分别进行计算,综合确定人口的合理规模。结果表明:雅安市人口的合理规模,在2010年之前的恢复重建阶段,为1535~159万人,恢复重建阶段基本上不用考虑大规模移民;从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而言,为1585~164万人,总体上雅安市的资源环境能够满足其震后人口的小康社会建设需求,但要采取综合性政策措施,引导人口向市域内资源环境承载潜力大、产业、人口聚集能力强的雨城区、名山县转移  相似文献   
147.
采用DEM数据对汶川地震极重灾区地形起伏度特征分析,海拔高度和地形起伏度总体上是南西高,北东低。5km×5km单元地形起伏度〉1000m的区域面积占27.98%。0.5km×0.5km单元〉100m的区域面积占50.63%。在8.0级主震和6.4级余震震中之间典型区段剖面0.5km间隔分析中,南西段起伏度大于北东段,南西段起伏度〉200m区段占全段14.84%,北东段仅占6.64%。地震导致生态环境受损程度的差异与地形起伏度的差异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重合,具有高起伏度的南西段生态系统破坏面积占总破坏面积的88.55%,新增水土流失面积占新增总面积的70.99%。地震灾区地形起伏度是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致灾关联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8.
汶川地震对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影响评估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四川汶川地震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同时也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尤其对该区域分布的大量具有国际意义的自然保护区造成严重威胁,给区域生态安全带来巨大的隐患。本文在对受灾省份自然保护区损失调查结果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灾区自然保护区基础状况,分析比较震前和震后生态环境变化,调查地震造成的自然保护区损失情况,分析了面临的生态风险,并相应提出了自然保护区恢复重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9.
“5·12”汶川地震灾区典型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影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秋劲  徐亮  周春兰  于飞  刘佳 《四川环境》2009,28(5):96-98,103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带来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次生地质灾害等,给灾区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本文重点以汶川县作为典型区域,运用“3S”技术,通过对汶川县震前、震后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其变化情况进行定量评价。分析“5·12”大地震对龙门山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以期为区域灾后重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0.
2008年5月20日凌晨,在地震灾区四川省绵竹市九龙镇中心小学的废墟里,抢险队员正在搜寻幸存者。5月19日下午5时许,空降兵某团、唐山抢险队、西南石油抢险队的数百名抢险队员发现地震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