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8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35篇
安全科学   264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10篇
综合类   455篇
基础理论   207篇
污染及防治   28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32篇
灾害及防治   4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江南稻田系统生产力与抗逆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29 a的田间施肥小区试验和4 a的养分耗竭盆栽试验,比较分析了不同施肥方式对江南丘陵稻田生产力及抗逆性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NPK+OM处理)方式下,双季稻各季和周年生产力最高,其周年平均生物量和籽粒产量比化肥氮磷钾配施(NPK处理)高24.5%和20.2%。与单施氮肥相比,化肥氮磷钾配施显著提高了双季稻的氮素利用效率,而适量增施有机氮能够进一步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化肥单施方式(N和NPK处理)下水稻周年籽粒产量呈递减趋势,下降幅度分别为43.7和1.8 kg.hm-2.a-1,而有机无机肥配施方式下水稻周年籽粒产量呈递增趋势,上升幅度为6.9 kg.hm-2.a-1。平衡施肥方式(NPK和NPK+OM处理)下,水稻各季及周年籽粒产量的年际变异较小,可持续性产量指数和系统生产力稳定性较高。养分耗竭试验4 a后,各处理水稻各季及周年生物量和籽粒产量高低基本表现为NPK+OM>NPK>N,试验期内周年籽粒平均产量以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最高,说明有机无机肥配施的稻田土壤耐瘠能力高于其他施肥处理。可见,有机无机肥配施不仅能使稻田系统持续保持较高的生产力,而且能够提升系统的抗逆性,有利于江南丘陵稻田系...  相似文献   
52.
通过对1996~2005年渤海湾近岸海域海水镉、汞、铅和石油烃浓度变化的分析,发现海水中镉浓度呈明显上升趋势,汞、铅和石油烃则无明显变化趋势.加速生命试验法模型(Accelerated Life Testing model)的研究显示,1996~2005年渤海湾近岸海域海水镉、汞和铅平均浓度均已超过其对渤海湾常见渔业资源生物的安全浓度.镉、汞、铅和石油烃对生物的长期致死率鱼类分别为4.5%、16.3%、0.0%和12.0%,甲壳类为0.4%、7.9%、0.3%和6.6%,双壳类为10.5%、0.2%、0.2%和2.3%.效应加和模型(Independence Action model)的估算表明,在镉、汞、铅和石油烃组成的复合污染条件下,渤海湾常见鱼类、甲壳类和双壳类的长期死亡率分别为29.7%、14.6%和12.9%,其种群增长率分别降低约6.4%、14.6%和12.9%.与镉、汞、铅和石油烃单种污染物暴露相比,其复合污染导致的渤海湾常见渔业资源生物种群(鱼类、甲壳类和双壳类)增长率的降低更明显.因此,复合污染是导致渤海湾渔业资源衰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3.
江西红壤生态试验站长期定位试验中不同施肥处理红壤水稻土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差异较大,土壤脲酶和脱氢酶活性可以作为土壤肥力的指标。经过20 a施肥管理及水稻种植,土壤酶活性及生物量有很大提高;但是B IOLOGTM生态测试板测定结果显示,施肥使微生物生物群落物种丰富度有所减少,施P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均大于未施P土壤,采用秸秆还田处理的群落物种均一性高于未采用秸秆还田处理。  相似文献   
54.
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对菜园土壤及蔬菜硝酸盐类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和室内测定,研究了有机肥与化肥以不同比例配合施用对小白菜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以及土壤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可以明显降低小白菜硝酸盐含量,减少硝酸盐在土壤剖面中向下淋溶,尤以有机肥与化肥施用比例为1:1(质量比)时小白菜产量较高,体内硝酸盐含量较低,土壤下层的硝酸盐含量也较低,达到蔬菜高产优质,生态环境清洁健康的目标。  相似文献   
55.
采用α-多样性指数即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群落均匀度指数Jsw和Js和β-多样性指数(相似性系数Cs)研究宁夏盐池县草原群落在不同荒漠化治理措施下(人工封育、退耕还林、撂荒)生物多样性变化.2002和2003年固定样地观测数据表明,到2003年,各样地的α-多样性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以撂荒地和退耕还林地α-多样性变化较大.Simpson指数、Js指数变化最为明显,分别平均增加了140%、109%,Shannon-Wiener指数、Jsw指数次之,分别增加67%、49%.人工封育不同处理区α-多样性指数也有较大变化,由核心>边缘>外围,变为边缘>核心>外围排列次序.β-多样性的研究结果同样表明,各样地的种类组成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文章还进一步分析了引起生物多样性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6.
成都市一次重度灰霾期间大气PM2.5的自组织临界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史凯 《环境科学学报》2014,34(10):2645-2653
2013年1—2月期间,四川省成都市出现大范围、长时间、高浓度的严重霾污染.本文运用频度统计分析和消除趋势波动分析方法,研究了成都市2013年1月25日—2月7日一次典型重度灰霾期间8个监测站点(草堂寺、人民公园、梁家巷、金泉两河、十里店、沙河铺、三瓦窑、灵岩寺)大气PM2.5小时平均浓度序列的时空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各站点大气PM2.5的浓度波动并非随机,而在统计上服从典型的负幂律分布,同时均表现出很强的长期持续性特征.这些特征刻画了灰霾期间大气PM2.5浓度波动的宏观特征.将PM2.5浓度演化与沙堆崩塌进行类比,发现大气PM2.5演化具有自组织临界性复杂系统的基本特征.进一步根据自组织临界(SOC)理论,建立了大气PM2.5数值沙堆模型,模型算法考虑了此次灰霾期间成都市的气象因素和PM2.5的迁移扩散机制.通过对该模型的数值模拟,能够定量阐明此次重度灰霾期间成都市各监测站点大气PM2.5浓度时空波动宏观统计规律的产生根源.同时,深入讨论了该模型的自组织临界特征.模拟结果和实际结果的高度一致表明该模型真正阐明了导致PM2.5浓度时空波动的重要动力机制.SOC内禀机制是控制此次成都市灰霾期间大气PM2.5浓度演化的主要机制之一.本研究可为灰霾期间PM2.5的演化动力学提供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7.
对偶极子法电极形状和外形尺寸以及其他影响定位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偶极子的检测电压与偶极子的外形尺寸关系不大.偶极子检测电压最大值出现在偶极子中心与漏洞的距离等于偶极子间距的1/2处,并且偶极子的间距越大,检测电压越高.偶极子下沿距离HDPE膜越近,检测电压变化越明显.在多漏洞的情况下,当偶极子的间距小于漏洞间距时,2个漏洞都能被检测出来;当2个漏洞间距小于偶极子间距时,将可能漏检1个漏洞.膜上供电电极的位置对漏洞定位有一定的影响,在测量时应尽可能将供电电极远离测量区.   相似文献   
58.
综述了国内外布袋收尘穿漏监测及漏袋定位主要技术现状,预测了该技术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9.
低施磷水平下不同施肥对太湖地区黄泥土磷迁移性的影响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8  
对太湖地区水稻土上长达13年的长期不同施肥处理的某试验田进行了土壤全磷、树脂磷和水溶性磷的测定分析.不同处理的年施磷量为0~53kg/(hm2·a),土壤全磷为0.3~0.5g·k-1.根据土壤磷素的质量平衡,计算表明该水稻土存在的磷素流失量为2~8kg/(hm2·a),单施化肥下的流失量最大,为配施有机肥处理的2~4倍;水溶性磷的比率在0.2%~0.4%间,且不同施肥实践对其的影响不明显.但单施化肥有使亚表层树脂磷和水溶性磷含量提高的倾向.长期施用化肥配施大量鲜猪粪使树脂磷含量提高20~40 mg·kg-1,但与长期施用化肥配施秸秆的处理一样没有发生在有机质增加下的磷活化而提高磷流失.这些说明本地区长期单施化肥的水稻土中可能存在强烈的磷流失,且水稻土磷流失并不以水溶解发生.为了防止水稻土磷的强烈水流失而加剧农业非点源污染,要避免长期单施化肥,而应坚持和推广配施适量有机肥.  相似文献   
60.
3S技术在澳门邻近水域县沙信息定量定位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中实  程声通 《环境科学》1998,19(6):73-75,78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是空间信息定位和定量研究的强有力技术与方法。3S技术在其进行空间定位和定量研究中各有特点,本文综合各技术优势对澳门邻近水域县泥沙进行了定位与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澳门邻近水域的悬浮泥沙有明显的一个高浓度带和一个低浓度带,悬浮泥沙高浓度带分布在澳门地区的东南水域。悬浮泥沙的这一分布特点将对位于澳门半岛东南的澳门外港泥沙淤积有重要影响,这一结论对澳门外港的建设有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