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7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59篇
安全科学   2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64篇
综合类   275篇
基础理论   30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235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51.
绿地空间公平性揭示了居民能否平等享用绿地资源所提供的各项服务,以城市不透水面为表征的人类活动区域相对更适宜用于绿地空间公平性评价。本研究以城市不透水面像元为单位,综合考虑城市不透水面像元内部绿地组分及其周边绿地,结合基尼系数与空间自相关性分析,评价珠三角城市群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各年份的城市不透水面绿地空间公平性并探讨其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珠三角多数城市和区县(市)的不透水面绿地基尼系数在2005—2015年均呈现下降态势,表明其绿地空间公平性趋于改善;同时,各区县(市)的绿地空间公平性没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和集聚现象,具有较高的空间异质性。最后,从绿地空间公平性提升的角度提出了未来珠三角城市空间发展规划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52.
张琪  袁明 《环境保护》2020,48(20):36-40
优化开发区是"提升国家竞争力,带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顶层设计,其核心是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以长江三角洲为分析样本,可发现优化开发区环境保护的法治保障面临多重现实困境,主要表现为环境规范多元化与环境保护整体化的矛盾紧迫、宏观规划指导与微观制度构建之间的衔接不足、政府绩效考核的经济权重和环保权重结构失衡。优化开发区环境保护的法治保障可从三个方面展开:首先,以《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为基础,推动环境政策法规体系一体化建设;其次,拓展宏观规划与具体制度构建的融合深度;最后,建立"生态+经济"双元分级的绩效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653.
随着中国城镇化发展进入中后期,以城市群为主体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牛鼻子”。在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指引下,为统筹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国土空间规划与治理成为重塑区域发展秩序与提升区域发展绩效的重要政策工具。对此,本文以谋求实现“双碳”目标下区域均衡、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提出面向中国城市群国土空间治理的战略、多层次规划路径与多维度治理机制,以期为新发展时期的中国城市群治理提供发展思路与政策参考建议,进而带动国土全域有序实现碳中和的长期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654.
通过构建复合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空间自相关分析,结合GIS对2005、2010、2015和2019年京津冀城市群城市发展质量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各城市发展质量普遍提升,空间格局由“京—津双核心”向“京—津—石弱三核心”转变,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发展差距明显,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与其他方面发展不协调;(2)空间相关关系反映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水平相对较低,且京津冀南部与中东部发展差距较大。由此提出促进城市发展质量子系统协调、完善协同发展机制、坚持生态文明导向及同数字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建议。  相似文献   
655.
为研判中国城市群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空间演化特征,深究其内在影响因素,通过构建城市群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中国19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各城市群2010—2019年空间面板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法、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深入研究城市群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各城市群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有较强相互支撑作用,但科技创新发展的滞后,制约了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撑作用的进一步提高。(2)各城市群间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差异显著,时序上发展较为平稳。(3)政策扶持、经济延续力、技术进步、教育水平和政府科技投资为影响耦合协调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56.
在城市群一体化过程中,要特别关注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协调处理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以黄河流域7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将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划分为经济、社会、生态环境3个子系统,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分析了2005—2019年黄河流域城市群在一体化进程中各系统的协调水平,并运用GM(1,1)灰色模型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2005—2019年,黄河流域7个城市群在城市群一体化过程中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各系统发展水平均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水平最高,社会次之,经济发展最后。(2)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度处于较高水平,系统间交互作用逐渐增强,耦合协调关系不断趋于优化。7个城市群的协调发展类别呈现出“过渡发展类—协调发展类”的改变,制约各城市群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经济滞后型和社会滞后型两大类。(3)2020—2025年,各城市群协调度将稳步提升,但仍不会达到优质协调,实现高水平的互相促进、协调发展仍需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657.
为揭示我国主要城市群近地面臭氧的时空分布规律,使用空气质量监测网站发布的2019年243个城市共计1215个站点的臭氧浓度数据对中国正在稳步建设的19个城市群的臭氧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臭氧污染高发期主要集中在夏季6、7月份,春末秋初次之,冬季基本不发生污染.城市群100μg/m³以上的臭氧浓度占比变化趋势大致表现为不规则的“V”和“W”两大类.2019年我国19个城市群可明显提取出北部和南部两个浓度分布高值中心,分别出现在夏季和秋季,夏季根据污染严重程度又可将高值中心划分为两个层级.城市群臭氧浓度分布具有空间自相关特性,夏季热点区域与北部高值中心重合,秋季则与南部高值中心位置一致,此时冷点区域面积达到最大.由于臭氧污染成因的复杂性,不能简单以现有城市群等级划分结果对其进行分级管理,需要根据实际分布情况对不同城市群制定相应污染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658.
研究成渝城市群PM2.5浓度时空变化和驱动机制,对区域大气环境保护和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PM2.5遥感数据、 DEM数据、基于站点的气象数据、 MODIS NDVI数据、人口密度数据、夜间灯光数据、路网数据和土地利用类型数据,采用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显著性检验等方法,结合地理探测器,在多时空尺度上分析成渝城市群PM2.5时空变化,并探测影响其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2000~2021年成渝城市群PM2.5浓度整体呈波动下降态势,冬季PM2.5污染最为突出.PM2.5浓度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呈现出“中间高,四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PM2.5浓度高值区主要集中在自贡、内江、资阳和广安,PM2.5浓度呈显著下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重庆西部等地.因子探测结果表明,成渝城市群PM2.5浓度空间分异受气候、地形、植被和人文因子共同影响.高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