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74篇
安全科学   10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255篇
基础理论   30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54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31.
为探究九段沙附近水域浮游动物(包括轮虫、桡足类和枝角类)群落结构、丰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2年分季度进行了采样调查.该水域共检出浮游动物37种,其中轮虫31种,桡足类5种,枝角类1种.浮游动物丰度存在一定的季节差异,空间分布差异性极显著(p<0.01).轮虫和桡足类在河口集中分布的区域不同,枝角类数量极少.通过对生物指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发现该区域浮游动物主要受温度、盐度、营养盐(TN、TP)、叶绿素a的影响.与前人研究比对,九段沙附近水域浮游动物种类数有增加趋势,优势种由原来较为单一向多元化发展,且一些富营养指示种现已成为优势类群.研究表明,该水域目前的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周边环境压力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232.
上海滩涂春季鸻形目鸟类群落及围垦后生境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上海市位于长江口,拥有大量可开发的滩涂资源,但是由于不合理的开发方式,滩涂景观和生物群落发生改变。在2004年春季,鸻形目鸟类迁徙中转停留时,实地调查位于上海东部沿岸的10个调查点,研究滩涂生境指标与鸻形目鸟类群落关系。此次观察到的鸻形目鸟类有13种,优势种有尖尾滨鹬和黑腹滨鹬,而20年前的类似调查则观察到23种,优势种为黑腹滨鹬、细嘴滨鹬和红颈滨鹬。通过分析滩涂结构、植被分布与鸻形目鸟类群落之间的关系发现鸻形目鸟类对生境选择中,滩涂结构完整度、藨草带和光滩带的宽度、周边景观的多样性、人为干扰程度都是影响鸻形目鸟类栖息地选择的关键因子。最后,分析了鸻形目鸟类群落与栖息地景观的关系,并就如何改善围垦堤内的生态环境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33.
长江口大气多氯联苯干湿沉降通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气干、湿沉降是水体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主要来源.长江口是我国陆海相互作用研究的关键区域,是大气污染物监测的重点区域.为了解长江口大气中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PCBs)的污染特征,本研究共采集了自2013年10月—2014年8月4个季度93对大气样品(气态和颗粒态)和13个雨水样品,分析了样品中7种典型PCBs浓度并估算了PCBs的干、湿沉降通量.结果表明:①长江口大气中PCBs(气态和颗粒态)浓度范围是2.37~207 pg·m~(-3),平均浓度为44.9 pg·m~(-3);与以海洋为背景的国内外大气中PCBs相比,浓度处于中度水平;大气中PCBs主要存在于气态中,占77%;夏季气态PCBs浓度明显高于其他3个季度;颗粒态PCBs浓度呈冬、春季高,夏、秋季低的特点.②PCBs的干沉降通量为681~2330 pg·m~(-2)·d~(-1),年均值为1880 pg·m~(-2)·d~(-1),冬、春季干沉降通量明显高于夏、秋季;湿沉降通量为184~1210 pg·m~(-2)·d~(-1),年均值为863 pg·m~(-2)·d~(-1),夏季湿沉降通量明显低于其他3个季节.总体上,PCBs干、湿沉降通量年均变化为865~3300 pg·m~(-2)·d~(-1),年均值为2250 pg·m~(-2)·d~(-1),干沉降占总沉降通量的69%.  相似文献   
234.
基于2002年4、7、11月及2003年2月长江口滨岸潮滩采集的4个点位的柱状沉积物样品,对典型剖面孔隙水中氨态氮和磷酸盐含量的分析测定表明,孔隙水中氨态氮的浓度范围为0.04~16.87mg/L,最高浓度基本都出现在春季;而总可溶磷的浓度为0.01~0.37mg/L,其中大部分的浓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通过对长江口滨岸潮滩典型剖面孔隙水中氨态氮和磷酸盐含量变化的综合分析,探讨了研究区域内沉积物的早期成岩作用,并建立早期成岩作用下沉积物孔隙水中氨态氮和磷酸盐的“扩散-平流-反应”模型。研究发现孔隙水中氨态氮地球化学过程主要受有机质分解和粘土矿物的吸附反应控制,而磷酸盐的转移反应主要受有机磷分解、磷酸盐吸附和沉淀的控制。二者反应均遵循一级动力学。  相似文献   
235.
上海市区合流污水,经竹园排放口排入长江口南港。为预测其有机物降解作用,应用Streeter-phelpsBOD-DO模型,以竹园和与其相距14km下游的另一断面的水文水质实测数据进行拟合,确定合理的耗氧和复氧速度常数。经计算,BOD_5负荷为170~550t/d时,南港水体最大氧亏量约1.3~1.7mg/l。经灵敏度分析,估计南港夏季BOD5负荷每增加100t/d,水质氧亏量约增加0.075mg/1。在目前长江口有机污染负荷条件下,排放口BODs排放量不宜超过600t/d,以保证水体DO不低于6mg/l。  相似文献   
236.
长江河口低盐度河段化学物质的分布及其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长江口水体 2 0个站位的DO、ABS、Cl-、B、P、BOD5、NH4 N、TOC、Pb、Cu、Mn、CODCr、SS、Cr(VI)等指标的系统监测结果 ,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引起长江河口上游来水水质变化的因素作出了综合判断。各种影响因素中海水入侵、支流进入、城市污水排放的成因率分别达到 6 2 .0、2 4 .9和 4 .8%。  相似文献   
237.
根据近海海洋环境污染的特点和污染物的种类,对水体总有机污染物的监测与评价常采用CODCr、CODMn、BOD5等方法进行监测和评价,但这些监测方法本身易造成二次污染。本文根据有机物易趋向水体表面的特性,介绍一种无二次污染的动态膜压法监测技术用于长江口水域微表层的环境监测,该方法动态表面张力的滞回环面积与COD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38.
尾水外排长江口水域数值模拟的网格生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祖军  华建男 《上海环境科学》2001,20(5):221-223,240
尾水外排入长江口水域的数值模拟中,为提高对该水域中水动力场、浓度场模拟的精度,采用坐标变找方法建立了泊松方程控制的贴体正交曲线网络系统。选择适当的聚并函数控制的方法生成网格的结果,与拉普拉斯方程变换后的贴体正交曲线网格系统进行了比较分析,表明相同条件下前者效果更好,具能很好地拟合研究区域的复杂边界及计算水域,该方法适用于含有小岛的长江口水域复杂的多连通域的网格生成。  相似文献   
239.
长江口潮滩含氯有机物的分布及与TOC、粒度的相关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长江口潮滩表层沉积物中的含氯有机物进行GC—ECD测试。结果表明,含氯有机物总量在1.159~54.957ng/g之间,平均值为11.204ng/g,其中多氯联苯(PCBs)含量<有机氯农药(OCPs)含量。含量高低分布随采样点位置变化显著,排污口附近出现最大值,离排污口越远,含量越低,总体显示出在近河口区含量远高于沿岸区。同时,PCBs和OCPs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很可能具有相似的分布机制和输入来源。另外,长江口潮滩表层沉积物中含氯有机物的含量与TOC、粒度的相关性很低(r2<0.05),显示了研究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240.
测定3种盐沼植物体内TN、TP、重金属Cu、Zn、Pb和Cd的含量,计算了3种盐沼植物地上部分TN、TP和重金属库的大小.结果表明,3种盐沼植物在养分的分配模式上显著不同,3种盐沼植物地上部分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地下部分;互花米草地上部分的养分库和重金属库均大于芦苇和海三棱镳草,表明其对养分和重金属的吸收与滞留效率更高.如果从湿地植物净化的角度来考虑,收获互花米草对河口环境的净化作用最佳,特别对P的去除效率最高;但另一方面,互花米草的入侵将会显著改变长江口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如提高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有可能把更多的重金属输入河口水体和食物网,使湿地成为重金属的源而不是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