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2篇
安全科学   29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31篇
综合类   546篇
基础理论   23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44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2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01.
自2008年7月之后,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实行的"以奖促治"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环境保护。而在重点流域区域海域污染防治中能否改变现行的项目补助形式,实施"以奖促治"的治污资金分配新机制、加快推进重点流域区域海域污染防治工作呢?  相似文献   
202.
烟台市海洋渔业资源丰富,水产业在该市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近海海域存在石油、无权氮和活性磷酸盐的污染,水质污染对水力业构成了严重危害.为控制该市近海海域水质污染,本文建议当地政府加强对工业污染源的管理,尽快兴建新的污水处理工程,加强海上船舶排污的监督与管理力度,以及引导农民合理应用化肥.  相似文献   
203.
归纳介绍了1995年两篇报告中的中期预报意见及主要依据,并据此讨论了这次中期预报与南黄海6.1级地震的对应关系及今后长南带海域6级以上地震中期预报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4.
205.
蕙季 《交通环保》2005,26(1):12-12
据国家海洋局2005年1月9日公布的《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2004年,中国全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16.9万km^2,比上年增加2.7万km^2。2004年,近岸海域污染严重,污染海域主要分布在渤海湾、江苏近岸、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等局部海域;监测结果显示,2004年,中国近岸海域镉、铅、砷等污染物在部分贝类体内的残留水平较高,表明近岸环境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相似文献   
206.
黄河三角洲附近海域浮游动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以文献资料和定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分析了黄河三角洲附近海域浮游动物物种多样性;以定量调查结果,探讨了浮游动物多样度以及与均度、单纯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该海域浮游动物物种占中国海的5-7 % ,占渤海的51-7% ;浮游动物多样度在0-10 ~2-28 之间,均度在0-02~0-97 之间,单纯度在0-14 ~0-99 之间;多样度与均度呈显著的正相关,与单纯度呈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7.
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小平 《环境技术》2002,20(5):46-48
介绍广东省近岸海域的污染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近岸海域的污染途径,主要污染物及污染特性,并对近岸海域环境污染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近岸海域环境污染的防治对策和要进行的具体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08.
浙江近岸有害赤潮发生区麻痹性贝毒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小白鼠生物检测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采自浙江舟山海域和浙江中南部海域的麻痹性贝毒素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浙江舟山海域六横岛的西格织纹螺含有贝毒,其毒素含量为3.7 Mu/g,舟山海域有毒贝类检出率为3.1%。浙江中、南部海域南麂列岛的棒锥螺含有贝毒,其毒素含量<1.7 Mu/g,浙江中、南部海域有毒贝类检出率为9.1%。  相似文献   
209.
污染物入海总量准确测算对于厘清污染源排放对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聚焦天津市陆域和海域两个氮、磷入海通道,系统开展污染源调查和入海总量核算研究。针对陆域氮、磷入海量,研究建立一套基于入海系数的污染物入海通量计算方法,即以实测数据为基础,对土壤流失方程(USLE)模型进行了改进,并通过德尔菲法确定影响因子的权重系数,最终构建一套陆域氮、磷入海系数,在此基础上得到陆域氮、磷污染物入海量。通过与实测值进行分析比较,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调查估算结果显示,“十三五”期间,天津市近岸海域总氮年均入海量为14490吨,总磷年均入海量为768吨,陆域氮、磷输入量占绝对优势。天津近岸海域氮、磷污染来源主要集中在永定新河、蓟运河、海河干流、独流减河,主要来自城镇居民和畜禽养殖等方面。  相似文献   
210.
近岸海域风电场等海洋工程产生的水下噪声可以影响海洋环境。本文以如东海域为研究区域,划分为港口区、风电场区和鱼类洄游区,分别监测其海洋环境噪声,获得水下噪声和水文气象要素数据,计算海洋环境噪声功率谱值,对噪声的频谱和区域分布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海洋工程的影响下如东海域不同频率段的噪声功率谱显著增加,同时噪声功率谱峰值也有所增多。港口区低于140 Hz的水下噪声出现浅层大于深层的现象,异于其他区域;风电场区域噪声功率谱的极值增加最大;鱼类洄游区海域的噪声功率谱在1000 Hz以下出现多个峰值。港口区和风电场区海域水下噪声呈现近岸海域大于远岸。如东海域的水下噪声在海洋工程的影响下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噪声主要频率与该海域部分海洋生物的敏感频段相似,噪声功率谱临界甚至超过其听觉阈值,这会干扰海洋生物的听力和生存,严重者可直接致死,因此亟须对如东海域水下环境噪声进行长期的监测和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