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8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2篇
安全科学   29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31篇
综合类   547篇
基础理论   23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44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2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河口区污染源总量分配由于计算的复杂性而受到较多的关注. 以长江口及毗邻海域为例,研究基于响应场的线性规划方法在污染源总量分配计算中的应用. 主要步骤:通过水动力水质模型计算各污染源在单位负荷下的响应场,建立污染源与水质之间的响应关系;构建总量分配计算的优化目标和约束方程,采用线性规划方法,计算污染物环境容量;考虑污染源之间的公平性原则,进行污染源总量分配. 选取有代表性的水文设计条件,完成对CODMn,NH3-N,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的总量分配计算. 在给定的设计水量、水质目标、排污口位置和分配原则等条件下,得到CODMn,NH3-N,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的最大允许入海量分别为200.8×104,16.9×104,22.6×104和1.8×104 t.   相似文献   
272.
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小平 《环境技术》2002,20(5):46-48
介绍广东省近岸海域的污染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近岸海域的污染途径,主要污染物及污染特性,并对近岸海域环境污染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近岸海域环境污染的防治对策和要进行的具体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73.
黄海海域大气气溶胶特征及重金属的大气输入量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分别于1995、1996两年的春,夏两季在黄海千里岩采集66个大气气溶胶样品,测定了16种金属元素的浓度,讨论了其浓度的变化及其来源,并初步估算了大气气溶胶中这些重金属在黄海海域的沉降通量。结果表明,黄海海域大气气溶胶中大多数元素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季的浓度大于夏季,这与大气颗粒物的浓度是一致的;黄海海域大气尘土的年沉降量为(60-900)*10^10g/a,占该海域河流每年的泥沙总输入量的4%-  相似文献   
274.
大连海域大气气溶胶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和讨论了1994、1995两年在大连石槽海洋大气观测站所监测的大气气溶胶及气溶胶中元素和离子的浓度、富集程度、相互关系等物理、化学特征,还讨论了天气及某些气象要素对气溶胶浓度分布特征的影响,对气溶胶的来源也作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275.
根据青岛近海海域采集的157个和周边入海河流4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重金属元素(As、Cd、Cr、Cu、Hg、Pb、Zn)测试结果,系统地研究了该区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并运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Nemerow Index)对其环境质量做出了评价。结果表明:青岛近岸海域沉积物重金属Cu、Pb、Zn、Cr、As、Hg、Cd含量分布特征基本上分为3种类型:(1)Cr、Cu、Zn为一类,其高值区主要呈条带状或舌状自东北向西南延伸;(2)As、Cd、Pb为一类,其高值区集中分布在崂山东南部海域;(3)Hg自成一类,其高值区集中在胶州湾北部。尼梅罗指数综合计算结果表明青岛近岸海域部分站位表层沉积物已经受到重金属的污染,污染主要集中分布在崂山东南部海域和胶州湾东北部区域。通过与河流表层样作重金属元素的对比研究,河流沉积物是该区重金属的可能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276.
黄海和东海海域溶解氧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根据黄河和东海海区四个季度的调查资料,描述了溶解氧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黄、东海溶解氧分布的基本特征是北高南低,西高东低,随着水温的变化,不同季节这一差别有所不同。黄、东海溶解氧平均值分别为495.4和420.3μmol/L,测定范围分别为90.2-681.9和133-9-692.8μmol/L。以长江口以东H断面为例,描述了夏季溶解氧的断面分布特征,在20-30m水层出现一氧跃层,30m以下垂直分布比较均匀。文中还深入研究了东海陆架区黑潮水溶解氧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77.
渤海海域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32,自引:8,他引:32  
根据沿海地区陆源污染调查材料,评价了渤海海域的环境质量现状,指出了渤海近岸海域污染严重,生态受到影响,离岸深水海域水质尚好。进而分析了其污染原因,提出了保护渤海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278.
本文以长兴岛附近海域为研究区,以2005年和2015年两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GIS技术手段,提取及分析了长兴岛及其附近海域围填海分布、面积及利用类型信息,计算了海域利用类型动态度、海域利用转移矩阵、海域利用结构信息熵及海域开发资源环境压力指数,分析了长兴岛附近海域2005—2015年海域开发利用的动态变化,从而对该海域开发资源环境压力强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2005—2015年长兴岛附近海域港口用海扩张速度最快,动态度高达11.09%,未利用扩张速度次之,而盐业用海面积呈现负增长状态,动态度为-0.16%;(2)10 年间围填海类型主要转变方向为海域转为围海养殖、港口和未利用类型;(3)研究期间信息熵由2005年的0.96增加到2015年的1.40,海域利用结构均衡度加强,海域利用结构趋于多样化、均衡化;(4)2005年和2015年长兴岛资源开发环境压力处于中等强度及以上的海域所占比例分别为56.14%和62.97%;海域开发资源环境压力指数变化量大于零值的面积高达80.7%,海域资源开发环境压力强度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279.
影响赤潮的气象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 1 998年 7~ 1 0月辽东湾海域赤潮为例 ,分析了气象因素对赤潮全过程的影响。分析表明 :气温、降水、光照、风速等气象因素与赤潮的发生、发展和消亡有密切的关系 ,气象条件是诱发赤潮的关键因素。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 ,降水量的多少对赤潮的发生、发展有关键的作用。最后探讨了利用气象因素与赤潮的关系进行赤潮发生、发展的气象潜势预报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80.
渤海湾近岸海域春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8年4月下旬在渤海湾近岸海域进行了21个站位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99种,其中包括多毛类24科45种,软体动物15科19种,棘皮动物3科3种,甲壳动物18科25种,其他类群7种. 调查区内大型底栖动物的优势现象不明显,优势度指数大于1%的物种仅有7种,分别为黄海埃刺梳鳞虫、深钩毛虫、不倒翁虫、豆形胡桃蛤、长尾虫、绒毛细足蟹和纽虫. 调查区内大型底栖动物的总栖息密度平均值为228.81 m-2,总生物量平均值为36.03  g/m2,其中多毛类的平均栖息密度为71.43 m-2,生物量为2.95  g/m2;软体动物的平均栖息密度为76.19 m-2,生物量为8.28  g/m2;棘皮动物的平均栖息密度为6.90 m-2,生物量为16.69  g/m2;甲壳动物的平均栖息密度为53.10 m-2,生物量为4.53  g/m2. 调查区内大型底栖动物的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为0~4.18,平均值为2.99;丰富度指数为0~2.97,平均值为1.71;均匀度指数为0.51~1.00,平均值为0.84. 与1959年全国海洋综合调查的渤海底栖生物调查结果比较表明,近半个世纪以来渤海湾近岸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生物量显著升高,群落结构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