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1篇
安全科学   29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31篇
综合类   545篇
基础理论   23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44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2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19 毫秒
701.
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我国四大海域(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均面临不同程度的PAHs污染问题.在此背景下,解析我国四大海域,尤其是近岸海域的PAHs污染状况,对于制定适宜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政策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调研收集渤海、黄海、东海、南海近岸海域沉积物中16种优先控制的PAHs污染物数据,结合熵值法(EWM)和层次分析法(AHP)模型分别对海域沉积物中芳烃污染物及4片海域进行赋权,并采用优劣解距离法(TOPSIS)计算各监测点的综合得分,进而对我国四大海域PAHs污染特征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菲和芘在4片海域近岸沉积物中均含量较高,海域总体污染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黄海>南海>渤海>东海.对各近岸海域沉积物内的PAHs含量比进行分析发现,黄海中16种污染物在各监测点的含量接近,无关键污染物;南海的关键污染物为萘、苊烯和苯并[g,h,i]苝;渤海的关键污染物为苊和芴;东海的关键污染物为芘、荧蒽和菲.本研究可为我国近岸海域芳烃污染防治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02.
为了解粤东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空间分布、污染程度、生态风险和潜在来源,对粤东近岸海域153个表层沉积物样本中重金属(Cu、Pb、Zn、Cd、Cr、Hg和As)含量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粤东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危害程度进行评价,利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结合重金属排放特点解析了重金属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7种重金属含量均不同程度超过了背景值,入海河口及其附近区域是重金属的主要富集区。地累积指数的评价结果显示,各重金属污染程度为Pb>Cu>Hg>Zn>Cr>As>Cd。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结果表明,粤东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整体表现为中等程度的生态风险,Hg和Cd是主要的贡献因子,需加强监测。分析表明,粤东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主要来自电子垃圾拆解、化石燃料燃烧、涉重金属企业排放、农业生产活动和船舶排污。  相似文献   
703.
基于2013-2018年秦皇岛海域实测遥感反射率和叶绿素a浓度数据,建立了该海域Sentinel-2MSI影像的叶绿素a浓度遥感反演模型。结果表明:443 nm、490 nm和560 nm处的等效遥感反射率比值与叶绿素a浓度相关系数普遍高于其他波段或组合,通过经典的OC3Mv6算法拟合分析,得到秦皇岛海域叶绿素a浓度遥感反演的最佳算法,R2=0.804,MAPE=40.2%,RMSE=4.73 mg/m3;利用2016年7月6日的实测叶绿素a浓度数据对Sentinel-2 MSI遥感反演结果进行了真实性检验,MAPE=35.9%,可以满足应用要求;采用2020年2月、5月、7月及10月Sentinel-2 MSI影像进行叶绿素a浓度反演,发现春、夏季秦皇岛海域叶绿素a浓度梯度变化显著,而秋、冬季叶绿素a浓度分布相对均匀,且春、夏季沿海海域叶绿素a浓度明显高于秋、冬季。  相似文献   
704.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负责在中国海域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及天然气资源,是中国最大的国家石油公司之一。中国海油致力于追求人、企业、社会与自然的和谐进步,全方位建设高水准的质量健康安全环保(QHSE)体系。  相似文献   
705.
《防灾博览》2011,(2):20-23
据中国国家地震俞网中心测定,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在位于宫城县以东的西太平洋国际海域(北纬38.1度,东经142.6度)发生了9.0级地震,震源深度约20公里,震中距仙台约190公里,东京有强烈震感。  相似文献   
706.
本文基于河北省沿岸4个海洋站的观测数据,综合统计分析该海域的表层海水温度和盐度,发现其具有地域性和季节性特征。表层水温存在年际变化和上升趋势,与气温显著相关,反映出其对海气相互作用的响应。表层盐度主要受黄河径流量的影响,秦皇岛站的表层盐度与黄河径流量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表层盐度对黄河径流量的响应存在一年的滞后。  相似文献   
707.
137Cs和210Pbex定年是确定近百年来浅层湖泊沉积物年代学框架的首选方法,然而,该方法在河口滩地及邻近海域沉积物断代中的适用性仍然不清。本文以渤海黄河三角洲为研究对象,通过钻孔采集了1929~1990年间四个不同成陆年限的淤成土泥芯,分析了137Cs和210Pbex活度及粒度的深度分布特征;结合已报道的邻近海域水下地形特征、沉积物特性、沉积构造等资料,讨论了黄河口泥沙沉积和三角洲形成的特点,评价了沉积物137Cs和210Pbex断代法在该区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是由入海口冲积扇不断向前推进而形成,具有快速且不均匀沉积的特点。20世纪50~70年代大气层核试验产生的放射性同位素137Cs是黄河三角洲和邻近海域沉积物断代可靠的示踪物,含137Cs的沉积物可被确定为1963年(或1954年)以来的沉积物。210Pbex是大气持续沉降的天然放射性尘埃,不适用于具有快速且不均匀沉积特点的入海口水下冲积扇沉积物断代;水下冲积扇成陆后,地面继续承接210Pbex核数沉降,因此,210Pbex也不适用于黄河陆地三角洲的沉积物断代。泥沙的沉积速率在远离水下冲积扇的海域较低,且经水面沉降至海底的210Pbex比例较高,沉积物的210Pbex深度分布曲线形态类似于稳定环境的湖泊、海湾。计算沉积速率的CIC和CRS模型未考虑核素的向下扩散迁移过程,这可能会导致估算的黄河三角洲邻近海域泥沙沉积速率偏大。  相似文献   
708.
2012年4月、7月、10月和2013年1月,对宁波南韭山附近海域15个站点的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丰度分布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浮游植物优势种组成、多样性指数及其群落结构。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68属157种,其中硅藻门有40属113种,占总种数的71.9%,为优势类群。该海域优势种22种,全年优势种为星脐圆筛藻,浮游植物种类数呈现环岛海域高于岛外海域的趋势,数量变化由多到少依次为:秋季夏季冬季春季。浮游植物丰度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全年丰度最高点是夏季S3(700.00ind/L),最低点冬季S5(11.50 ind/L);丰度数量变化由多到少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生物量大小为秋季春季夏季冬季。海域各站点物种丰富度指数(d)、物种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生态优势度指数(d')的波动范围分别为1.70~5.12、1.95~4.06、0.67~0.84、3.38~13.00,表明调查期间南韭山附近海域物种多样性高,群落结构稳定,其中秋季的物种多样性最高。  相似文献   
709.
海域资源配置是海洋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海洋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海洋产业经济学、海洋区域经济学、海洋生态经济学、产权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等学科构成了海洋经济学的基本框架,海洋经济学各学科理论对海域资源配置具有重大的指导价值。本文以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基础理论为视角,分析了该学科理论对海域资源配置的指导价值。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可持续发展理论,2012年6月的"里约+20峰会"上提出了"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这是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深入和发展。海洋资源无疑是地球的关键自然资本之一,在海洋资源配置中,必须以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引领。国家在进行海域配置工作时,必须注重人口、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10.
长江口邻近海域赤潮水体浮游植物光吸收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洋洋  沈芳  李秀珍 《环境科学》2015,36(6):2019-2027
根据2013年8月对长江口邻近海域赤潮水体浮游植物优势物种及光吸收特性进行调查,在34个调查站位中,共10个站位发生赤潮,其中,6个站位发生硅藻赤潮,3个站位发生甲藻赤潮.赤潮水体和非赤潮水体浮游植物吸收系数变化很大,440 nm处吸收系数范围分别为0.199~0.832 m-1和0.012~0.109 m-1;而比吸收系数变化相对较小,440 nm处比吸收系数在赤潮和非赤潮水体的平均值分别为0.023 m2·mg-1和0.035 m2·mg-1.从赤潮水体向非赤潮水体过渡,大粒径浮游植物所占比例减小,小粒径浮游植物所占比例上升,打包效应减小,因而比吸收系数升高.浮游植物粒径指数的变化对440 nm和675nm处的比吸收系数变化的贡献可分别达到43%和25%.不同类型赤潮(如硅藻和甲藻赤潮)在浮游植物粒级结构接近的情况下吸收光谱仍具有明显差异,这是色素组成不同的结果.甲藻赤潮中硅甲藻黄素和叶绿素c2的浓度之和与叶绿素a浓度的比值大于硅藻赤潮,是甲藻在465 nm附近出现吸收肩峰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