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5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163篇
安全科学   220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82篇
综合类   615篇
基础理论   59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66篇
社会与环境   142篇
灾害及防治   49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0 毫秒
711.
为探究红壤旱坡花生地气态氮(NH3和N2O)排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用通气法和密闭式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原位监测翻耕和免耕条件下红壤旱坡花生地土壤NH3挥发和N2O排放的动态变化特征,并基于增强回归树(boosted regression tree,BRT)方法识别关键影响因子.结果 表明:(1)整个花生生育期翻耕和...  相似文献   
712.
韩继冲  张朝  曹娟 《灾害学》2021,(2):193-199
准确评估地震诱发的滑坡风险,并及时绘制滑坡易发风险图是灾害应急救援的科学前提和理论基础.目前机器学习在滑坡敏感性评估中具有广泛应用,但大多数研究缺乏对模型的普适性探讨,且该类预测模型缺乏定量评价地震动参数对模型精度的影响.该文以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8级地震和2014年8月3日的鲁甸6.5级地震为例,先通过相关系数...  相似文献   
713.
生态退耕前后张家口市耕地变化及影响因素识别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耕地变化与相关土地政策密切相关,为揭示生态退耕政策实施前后,耕地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差异性,该研究以北方农牧交错区——张家口市为例,分析了生态退耕前后(1989—2000年和2000—2015年)耕地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应用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了耕地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耕地面积由1989年的1 090 031.02 hm2减少到2015年的924 647.32 hm2,持续减少了15.17%,特别是生态退耕后,耕地减少速度加快;但耕地仍然集中分布在张北县、康保县、沽源县。2)生态退耕前后,耕地转出与转入并存。与生态退耕前相比,生态退耕后耕地转换变化总面积增加121 695.72 hm2,其中转出面积增加占88.72%;耕地主要转换去向由草地(17 063.59 hm2)、建设用地(9 007.00 hm2)、林地(8 932.72 hm2)和园地(5 981.19 hm2),变为林地(51 902.41 hm2)、园地(40 311.23 hm2)、草地(32 292.66 hm2)和建设用地(23 152.11 hm2)。3)生态退耕前后,耕地转换变化的影响因素不同。退耕前,海拔和坡度分别是耕地转为园地、林地和转为草地、建设用地的主导因素;退耕后,耕地转化的影响因素多样化,海拔仍是耕地向园地转换的主导影响因素,人均GDP变化和到最近道路距离分别成为耕地转为林地、草地和转为建设用地的首要因素。基本农田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对耕地转为园地、林地和草地也起着重要作用。研究结果能为张家口市耕地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14.
太湖叶绿素a浓度预测模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太湖2005年的监测资料为基础,运用多元统计回归和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构建模型,探求叶绿素a与水深、水温、营养盐等10项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通过验证发现BP模型对叶绿素a浓度的拟合值与叶绿素a浓度的实测值之间的均方误差为220.3059,优于统计回归模型的235.4569;此外对两种模型进行了灵敏度测试,结果都显示总磷不是太湖叶绿素a浓度的限制因子,而水深、水温、总氮的变化对叶绿素a浓度影响显著。本研究对太湖叶绿素a浓度预测模型的建立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15.
通过科学认识黄河植被覆盖的空间格局、时间规律,揭示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率空间演化的影响与机理,对于提出科学的生态防护方法、进行生态安全评价,以及推进黄河战略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应用意义。本文以1982—2015年GIMMS NDVI和2000—2021年MODIS NDVI为主要数据源,通过最大值合成法、平均值法、Theil-Sen Median和Mann-Kendall等方法分析了黄河流域1982—2021年植被覆盖空间格局、月际和年际变化规律。结合同时段的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采用二元线性回归分析和残差分析等方法,探讨了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时空变化分析,1982—2021年黄河流域多年NDVI均值变化趋势由西北向东南依次增加,年际变化呈现波动增长趋势,增长速率为0.019 ? (10a)?1,月际变化呈现先增后减的单峰曲线状分布,8月(0.50)为峰值。根据变化趋势分析,1982—2021年黄河流域77.35%的区域植被覆盖呈增加趋势。根据影响因素分析,黄河流域植被覆盖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为主要影响因素,其中受人类活动促进作用较...  相似文献   
716.
降水对农田排水沟渠中氮磷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以浙江嘉兴双桥农场为研究对象,分析降水对农田沟渠中氮、磷流失的影响,揭示氮、磷在降水径流中流失的一般规律. 在单晚稻生长期间,同步监测了施肥后的2次降水量和沟渠径流量,并对2次降水径流的全过程进行污染物含量的测定,对农田排水沟渠径流量与污染物含量随2次降水变化过程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污染物含量变化呈现出大致相同的趋势,且污染物含量峰值比流量峰值提前2~3 h;在降水初期,污染物含量随径流量的增大而升高;随着流量的继续增大,含量呈下降趋势. 施肥后4 d内降水的农田沟渠中氮、磷随径流的流失量比4 d后大. 影响氮、磷流失的因素主要有降水量、降水时间间隔、径流量、施肥的种类和数量、土壤前期含水量以及沟渠中的沉积物等. 氮流失的主要形态为氨氮和硝氮;磷流失的主要形态为磷酸盐. 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径流量与氮、磷排放负荷间符合多项式关系.   相似文献   
717.
空气污染健康损失中统计生命价值评估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权变评价法(CVM)评估了我国空气污染健康损失中的统计生命价值,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空气污染健康损失中的统计生命价值约为100万元/a.区间值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人均年收入、健康和家庭规模等因素对统计生命价值均有显著影响,但是城市的不同对统计生命价值并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18.
不同尺度土地利用方式对鄱阳湖湿地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1,他引:4  
方娜  刘玲玲  游清徽  田娜  吴燕平  阳文静 《环境科学》2019,40(12):5348-5357
基于鄱阳湖湿地30个采样点的实测水质数据,分析鄱阳湖湿地水质的现状及其与周边不同尺度土地利用方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鄱阳湖湿地水质介于Ⅲ类至Ⅴ类之间,平均处于Ⅳ类的状态.湿地水体主要污染物是总氮(TN)和总磷(TP),叶绿素a(Chl-a)质量浓度和高锰酸盐指数值相对较低.不同尺度的土地利用方式与水质参数之间均存在显著的关联性,500 m缓冲区内的土地利用方式对高锰酸盐指数空间分异的解释度最大,而1 km缓冲区对Chl-a、TN、TP及总体水质空间分异的解释度最大.缓冲区尺度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水质的解释度要高于小流域尺度.居民用地与所有水质参数呈显著正相关,耕地与TN、TP呈显著正相关.200 m缓冲区内的河流与TN、TP呈显著正相关,表明河流入湖口附近采样点的氮磷质量浓度较高,河流输入可能是鄱阳湖氮磷的重要来源.湖泊与Chl-a、TN和TP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表明相对于鄱阳湖的主湖区,周边湿地起着污染物"源"的作用.该研究表明,控制小尺度(≤ 1 km)的土地利用格局、特别是居民用地和耕地的面积占比及河流污染物输入对于鄱阳湖的水质保护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19.
西藏高原高寒草甸能量平衡闭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运用OLS线性回归和计算EBR能量平衡比率的方法,以当雄草原站2003~2005年的通量数据为基础,对西藏高寒草原的能量平衡闭合状况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雄草原站存在着能量不完全闭合的现象,OLS线型回归斜率偏低。生长季能量闭合状况好于非生长季,白天好于夜晚,晴天好于阴天和雨雪天气。随后对能量不闭合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将潜热通量、显热通量以及土壤热通量的时间提前后,能量闭合程度提高。得出结论,由于热量传输速率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能量的闭合。其他原因如采样的误差与仪器的误差、高频和低频的损失、其他能量项的忽略、平流的损失,也造成了部分能量的不闭合。  相似文献   
720.
为探究我国华中地区不同区域夏季大气PM2.5中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及来源,选取武汉、随州和平顶山分别作为城市、郊区和农村监测站点进行大气PM2.5样品采集,分析了大气中PM2.5质量浓度以及8种水溶性无机离子含量.结果表明,采样期间3个站点ρ(水溶性离子)呈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即:平顶山[(36.29±9.82)μg·m-3]>武汉[(32.55±10.05)μg·m-3]>随州[(26.10±6.23)μg·m-3],分别占PM2.5的质量分数为52.47%、 51.32%和48.61%,平顶山站点由于农村生物质燃烧活动,水溶性离子占比最大,其中,二次离子(SNA)是主要的离子成分,分别占总水溶性离子的95.65%、 96.12%和97.33%.武汉(0.64)和随州(0.63)站点硫氧化率均值高于平顶山站点(0.50),而武汉(0.18)和平顶山(0.19)站点氮氧化率高于随州站点(0.15),站点间硫氧化率和氮氧化率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