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9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15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具有高爆危险的某军分区弹药库综合防雷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最大限度地减少雷击事故的发生,对弹药仓库的安全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方法结合项目的特殊性,通过行标与国标比较,确定弹药库内各幢建筑的防雷等级,利用滚球法作图,采用多支接闪杆进行联合保护;防闪电电涌侵入方面,重点分析了温、湿度监控系统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结果装备仓库(弹药)应采用6支高20.6 m的接闪杆,传感变送部分、传输部分及监控部分采取了相应的防雷措施。结论弹药库一旦发生雷击事故,不仅对弹药专用设施本身造成破坏,而且还危及周围环境下的人员和其他设施的安全,应当采取完善的综合防雷措施。  相似文献   
32.
说到雷电,人们知道那是天上的云与云或天上的云与地面间产生的一种放电现象。并伴有强大的电光、声音和高热。人们看到的是极亮的闪电,听到的是隆隆雷声;由于闪电时电压、电流强度极高,所以造成的雷电灾害也十分严重。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在想方设法防御或减轻雷击所造成的损失。古代无论是建筑中吻兽上用铁丝做成的舌须,还是由塔尖垂下入地的铁链,都可以说是现代避雷针的雏形。避雷针实际上并不避雷,而是引雷,其科学名词应该称“接闪器”,避雷针不过是传统称呼而已。自1750年美国人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以来,一直被世界各国所应用。避雷针以接闪理论为依据,即把闪电流引下来导入大地,将雷电流消散到大地里面。避雷针的保护范围有一定的限制,因此并非安上“避雷  相似文献   
33.
雷电是云与云之间、云内以及云与地面之间的一种大气放电现象。对人类生命威胁最大的是云地闪电。这种闪电多呈枝状,当它闪击到地面时,就好像投石人湖掀起水波一样,会在相当范围内形成一个由中心往四周电压逐渐降低的电场。当人的腿一前一后站在这一电场中,强大的电流就会从高电位的脚端通过全身流向低电位的脚端,从而造成触电死亡,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火龙抽筋”。我国地处温带亚热带地区,强对流天气活动十分频繁,是全球雷暴多发地区。  相似文献   
34.
对地闪放电参量的估算主要是利用雷电电磁场与电流的关系,通过一定的通道模型从观测到的电磁场数据来反演得到回击电流峰值等特征量。当观测距离远大于通道高度时,利用回击天线模型与随高度指数衰减的传输线电流模型(MTL)相结合得到远场近似公式;当观测距离较近时,利用“先导-回击模型”得到近场近似公式。并分别估算了回击电流峰值与回击中和的电荷量等放电参量,得到与实测数据相一致的结果.说明了近似公式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5.
罗少辉  汪家鹏  金欣  陶世银 《灾害学》2023,(4):94-98+203
利用青海省53个气象台站的最小相对湿度、最大日降水量、冰雹日数、霾日数、雾日数、蒸发量和最大风速等观测资料和闪电定位资料,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研究闪电日数与以上各气象因子的关系以及青海省雷电环境特征,以期为青海省雷电灾害的防御和评估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青海省年闪电日数在2.1~119.0 d之间,两个高值中心在玉树州南部和海南州北部,雷电活动最为密集、闪电发生频率最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青海省东部、玉树州、果洛州等地区;主成分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冰雹日数、最大日降水量、最小相对湿度与闪电日数关系最为密切,均对雷电日数具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36.
通过对ADTD闪电定位系统2007-2011年在贵州地区监测到的2631725次闪电资料,统计分析了贵州地区地闪特征及其直击雷防护效率,为该地区的雷电防护工程设计和雷电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贵州地区年均地闪次数526345次;正地闪和负地闪的次数分别占总地闪数的3.6%、96.4%;平均地闪强度为38.0kA,平均负地闪强度为37.4kA,平均正地闪强度为54.2kA。正地闪的高频发生时段主要在18时至次日05时,负地闪集中出现在15时至次日02时,发现正地闪频次明显落后于负地闪3个小时的现象。闪电频次最高是毕节市,可达93479次/a,地闪密度最高是六盘水市,达到5.3次/(a.km2)。贵州地区按第一、二、三类防雷建筑物设计安装时,直击雷保护范围绕击率分别为0.02%、0.47%和6.86%,反击率分别为0.45%、1.08%和3.17%。  相似文献   
37.
贵州省闪电活动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近10年闪电监测定位系统监测的地闪资料,分析贵州省闪电活动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全省以负极性闪电为主,占96%左右,闪电活动主要集中在全年的3~10月、全天的13~04时,而正极性闪电频数比例却集中在总闪低发月、时段,分别占同期总闪数的32.5%、11.5%,远高于年均比例4.02%;不同季节、时段闪电密度均存在地域性差异,整体呈现西部高于东部;春季多发生在全省西南至东北一线,夏秋季节向北部移动,集中分布贵州西北部,后冬季移至中部至东北一线;上午闪电活动分散在全省,随后下午到前半夜多发生在西部区域。  相似文献   
38.
火花放电条件下CS_2转化为COS的反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火花放电技术模拟研究了自然界闪电作用下CS2转化为COS的反应. 结果表明, 放电条件(电压3000 V)下CS2(初始分压为1.33×103 Pa)能与空气(25 ℃, 103 Pa)中的氧气、水蒸气作用, 转化为COS以及其他含硫含碳产物(CO、CO2、SO2等); CS2初始分压、水蒸气和放电时间等因素对COS生成量有明显的影响. 并在实验基础上结合多种理论, 探讨了相关过程的大气闪电反应机理. 这些结果可为自然界闪电条件下的硫循环、碳循环过程的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