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1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73篇
安全科学   76篇
环保管理   61篇
综合类   288篇
基础理论   36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155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21世纪城市群将成为新的竞争单位,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了城市群发展战略,并开始了城市群规划的编制工作。从战略环境影响高度,文章提出了在编制城市群规划同时应编制城市群环境规划,并就城市群环境问题辨析、城市群环境规划目的任务、规划理论依据、方法论作了阐述,同时,还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环境规划为例,对编制程序、主要研究内容等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192.
为准确评价煤矿通风系统可靠性,提高可靠性评价的客观性与准确性,有效防止因通风系统故障而引起的煤矿安全事故,提出基于三角模糊数(TF)-熵权法的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可拓评价模型,首先利用德尔菲法从通风动力、通风网络等6个方面,选取29个评价指标确定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通过三角模糊数与熵权法相结合的方式确定...  相似文献   
193.
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状态与趋势定量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提出了基于环境绩效的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定义,并设计了一个三角图.通过经济发展、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三相互关系的研究,定量评价了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利用三角图法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状态和长期变化趋势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0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呈现出相对较弱的可持续性状态,中国大陆31个行政区大部分处于由弱不可持续性到弱可持续性的状态;1980—1991年中国经济发展表现出较弱的可持续性趋势,而1991—2000年则呈现出较强的可持续性趋势.这是中国改革开放20年来在环境保护方面不断加强的结果.案例研究表明,三角图法原理简单、计算简便、结果表现直观、评价指标和对象选择灵活,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评价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状态和长期变化趋势的定量方法。  相似文献   
194.
利用2005-2010年海西21个城市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大气污染物浓度资料,分析了灰霾的时空分布规律和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各城市间灰霾发生总天数存在明显差异,两个高发区在以福州、漳州为代表的闽中、闽南地区,少发区位于闽东北。1-4月是灰霾的高发期,10-12月是次高发期;春季霾日最多,其次是冬季,夏季和秋季较少。灰霾的产生不仅与天气条件有关,还与城市地形、大气复合污染有关。受低涡锋面、台风等降水系统影响,不会出现灰霾,非降水天气系统下均有可能出现,其中在锋前暖区和地面倒槽影响下灰霾出现率最高。秋冬季灰霾的出现与冷空气的强弱有关;春季与西南暖湿气流的强弱有关,夏季与副热带高压的进退有关。  相似文献   
195.
厘清工业碳排放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能为推进区域工业协同减排提供参考。该文基于2011-2020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地级市工业碳排放数据,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法揭示长江中游城市群工业碳排放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2011-2020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工业碳排放呈现出复杂的网络结构特征;(2)长沙和武汉等城市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工业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中居于核心地位,而鹰潭和上饶等城市处于网络的边缘地位;(3)空间地理距离、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和对外开放水平等共同驱动着工业碳排放空间关联关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6.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的生态安全多情景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田田  彭立  王强 《中国环境科学》2021,41(8):3956-3968
聚焦于成渝城市群生态安全格局识别的主题,耦合多源数据,运用相应的模型与算法对区域粮食生产、碳固存、产水、土壤保持、生境质量5类生态系统服务进行估算,在此基础上借助空间统计与分析厘清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间的权衡/协同关系,并构建不同风险情景,明确未来区域发展的生态安全格局.结果显示,2000~2015年,成渝城市群粮食生产、固碳和产水量这3类服务功能均呈下降趋势,土壤保持、生境质量服务呈上升趋势,且各类服务的空间分异性突出;固碳、产水、土壤保持与生境质量两两之间均表现为协同关系,粮食生产与这4类服务间表现为权衡关系,但这种冲突性在区域发展过程中逐渐呈减弱趋势;在空间分布上,成渝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协同关系表现出了一定的集聚特征;不同决策风险下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值也不同,随着决策风险系数的增加权衡值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最终确定风险系数α=1.6为最适宜情景,此时权衡值最高、区域生态系统风险适中.将决策者的态度纳入生态安全格局识别过程中,使结果更全面,为城市群生态安全格局评价和管理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97.
宋家鹏  陈松林 《自然资源学报》2021,36(11):2865-2877
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EBM模型,测算2005—2016年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中国三大城市群土地利用生态效率,采用核密度函数对其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运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从产业和人口两个角度分析经济集聚对城市群土地利用生态效率的非线性影响和直接冲击。结果表明:(1)2005—2016年间中国三大城市群土地利用生态效率总体呈现先收敛后分化的演化特征,不同城市群之间的土地利用生态效率时空演变具有显著差异;(2)第三产业集聚水平和人口集聚水平对城市群土地利用生态效率表现出单门槛效应,表明适度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对城市群土地利用生态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反之则会导致促进作用下降甚至出现负向影响;(3)第三产业集聚水平和土地利用生态效率自身对土地利用生态效率的直接冲击都是从开始就达到顶峰而后收敛为0,而第二产业集聚水平和人口集聚水平则是先负向冲击后持续正向冲击。城市群在制定经济发展政策和土地利用政策时,既要充分发挥经济集聚的正面环境效应,也要重视不同经济集聚的适度性和动态性。  相似文献   
198.
基于北部湾城市群七个沿海城市2005-2015年经济和环境数据,分析其海洋环境与经济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并结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和协调系数评估指标,揭示海洋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耦合特征。结果表明:2005-2015年,在北部湾城市群主要沿海城市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海洋环境状况总体上呈现恶化-改善-恶化的变化趋势;北部湾城市群海洋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整体为正"N"型;协调系数显示北部湾城市群海洋环境与经济发展整体失调,仅茂名市为协调关系。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和协调度分析结果均表明北部湾城市群海洋环境与经济发展整体呈不协调发展关系,该区应结合其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落实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以实现经济与海洋环境的协调及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9.
选择闽江口鳝鱼滩不同淹水环境下两条样带(A样带,远离主潮沟且退潮后无积水;B样带,靠近主潮沟且退潮后有积水)上的短叶茳芏湿地和已被互花米草入侵(入侵前为短叶茳芏湿地)的互花米草湿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类型湿地土壤无机硫赋存形态的分布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结果表明,B样带上互花米草湿地和短叶茳芏湿地土壤中的水溶性硫(H_2O-S)和吸附性硫(Adsorbed-S)含量总体上低于A样带,而盐酸可溶性硫(HCl-Soluble-S)和盐酸挥发性硫(HCl-Volatile-S)含量则高于A样带.短叶茳芏湿地和互米草湿地土壤中不同形态无机硫的含量在两条样带上整体均表现为HCl-Soluble-SH_2O-SAdsorbed-SHCl-Volatile-S,且二者的总无机硫含量分别占其TS含量的9.02%~15.50%和8.04%~12.73%.与短叶茳芏湿地相比,互花米草入侵分别使A样带土壤中H_2O-S、Adsorbed-S、HCl-Soluble-S、HCl-Volatile-S和总无机硫含量减少了35.2%、36.4%、16.8%、1.8%和26.12%;但使B样带表层土壤的总无机硫含量及0~20 cm土层的HCl-Soluble-S和HCl-Volatile-S含量分别增加了8.34%、15.34%和5.71%.研究发现,非长期淹水条件下,互花米草入侵后可降低湿地土壤有效硫的供给能力;长期淹水条件下,互花米草入侵可通过提高土壤中HCl-Soluble-S的含量增加金属硫化物沉淀,而挥发性硫含量的同步增加则可能对植被生长(特别是根系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00.
利用乌鲁木齐城市群2010—2015年空气质量日报,引入时间序列的VAR模型对城市间的大气污染相互影响关系及贡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城市群5市存在影响效应,乌鲁木齐受外源影响为主,昌吉、阜康受内源影响为主,五家渠、石河子受内外源共同影响;乌鲁木齐城市群城市间大气污染相互影响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前3期的影响最大,第10期以后响应值趋于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