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20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360篇
基础理论   32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39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本次研究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鄱阳湖入湖河口14处沉积物的真菌群落结构特征.测序得到的314条真菌OTU分属于9个门,25个纲,49个目,62个科,62个属和117个种.在OTU分类水平上,鄱阳湖主要支流入湖河口中除饶河、赣江南支和修水具有相近的真菌群落结构外,其它河口之间群落结构差异较大;真菌群落丰度、多样性与沉积物p H、有机碳、有机氮和C/N等环境因子没有显著相关性.在门分类水平上,丰度(序列数比例)最高的是子囊菌门(Ascomycota,49.4%),其次为壶菌门(Chytridiomycota,20.4%)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17.8%).与其它河口相比,赣江河口沉积物的水生环境真菌Chytridiomycota丰度显著较高,抚河河口沉积物的陆生环境真菌Basidiomycota丰度显著较高.有机碳是影响鄱阳湖入湖河口沉积物真菌群落门分类组成的主要环境因子,与Basidiomycota相对丰度正相关,与Chytridiomycota负相关,与Ascomycota相关性较弱.  相似文献   
122.
文章以鄱阳湖饶河入湖口作为研究区域,依据地形高程梯度设置了10个采样点,测定了丰、平、枯水期河口区域不同地貌类型表层沉积物中的Cr、Cu、Zn、As、Cd、Hg、Pb 7种重金属含量,并结合水动力条件分析了河口重金属时空分布特征、赋存形态,利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各点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河口沉积物各重金属中,Cu、Zn和Pb超标倍数较高,分别超过背景值10、3.6和3.0倍。重金属在河口不同区域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分布差异,丰水期河口沉积物重金属含量高于平水期和枯水期;碟形湖和北部湖湾区水文水动力较弱,成为河口区域沉积物重金属含量的高值区。河口沉积物中Cd等重金属的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的含量较高,对生态系统环境污染的可能性较大。饶河河口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为中度,其中Cu、Cd和Hg存在较高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23.
2013年8月、2013年10月和2014年5月先后3次对辽河口海域进行航次调查,对相关数据运用多种分析方法,研究了浮游植物粒级结构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主要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辽河口叶绿素a浓度的季节变化特征表现为夏季最大、春季次之、秋季最小。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春季西北部浓度高,东南区域浓度较低;夏秋呈相反的分布特征在夏季为近河口区域低、河口外区域高,且区域之间的浓度差异较大,最大值出现在西南区域;秋季表现为近河口区域高,远离河口区域较低,叶绿素a较大值主要分布在靠近河口的区域。在不同季节,不同粒径对叶绿素a的贡献率也不尽相同,Nano-级对总叶绿素a的贡献率在3个季度中均为最大。影响叶绿素a浓度变化的环境因素复杂:在春季,硝酸盐与叶绿素a呈负相关;在夏季,硝酸盐、磷酸盐、硅酸盐以及总氮均与叶绿素a呈显著负相关,悬浮物浓度与叶绿素a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表层水温(SST)与叶绿素a表现为显著正相关;在秋季,悬浮物(SS)与叶绿素a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4.
以九龙江河口湾区为研究区域探寻受人为干扰严重的河口湾区DMS排放规律.2001年冬季采样调查发现在九龙江河口和湾口区叶绿素、盐度和营养盐等环境因子呈现出区域差异,海水DMS也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平均浓度分别为101.0和242.1 ng·L-1.随着海水盐度从低到高,DMS浓度出现先降低后升高的现象,DMS高值出现在九龙江最大浑浊带的河口峰面处.  相似文献   
125.
河口与近海营养状况评价方法及其应用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建立了我国河口与近海营养状况评价法. 通过分析当前富营养化概念模型研究结果,引入A(人为影响指数)和表征过滤与调节作用的ΔSA/SA(层化系数)作为压力指标,从富营养化负面效应筛选出高效的表层ρ(Chla)、d(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底层ρ(DO)、a(底栖生物个体丰度)和RT(赤潮指数)作为状态指标,并以v(未来营养盐通量年均变化)作为响应指标. 综合考虑国内外相关标准来界定评价指标分类标准,采用统计处理、矩阵法集成得到G(营养状况等级),并成功应用于九龙江河口区. 应用验证结果表明:2010年九龙江河口区G为“差”,北部采样点优于南部,与人为环境压力空间分布一致;Kolmogorov-Smirnov非参数检验显示,G为“中”和“差”的两类采样点之间的ρ(COD)、ρ(DIN)、ρ(TN)、ρ(DSi)、ρ(SPM)(其中DSi和SPM分别为溶解态硅酸盐、悬浮颗粒物)差异显著(p<0.05),ρ(TP)、ρ(DIP)因“磷缓冲”机制而趋于均匀分布(p>0.05),评价结果可识别出评价体系并未包含的主要环境因子状况;与第一阶段评价法相比,河口与近海营养状况评价法注重富营养化症状的评价,因此具有更易识别营养状况恶化与否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6.
闽江口水、间隙水和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含量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利用GC-ECD和GC-MSD对1999年11月闽江口水、间隙水和沉积物中的有机氯农药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闽江口水中有机氯农药的含量范围是0.532~1.82μg/L,间隙水中有机氯农药的含量为4.54~13.7μg/L,沉积物(于重,以下讨论到的沉积物,无特别说明都是干重表示):28.79~52.07μg/kg;与其他河口如珠江口、九龙江口相比,闽江口的污染水平居中.间隙水的污染物浓度普遍高于其上覆水的浓度,而沉积物中的浓度大于间隙水、表层水,是由于有机污染物在水体中倾向于吸附在沉积物颗粒,并且通过再悬浮从底层向上迁移.对水体中有机氯农药各组分的含量及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有机氯农药的主成分为:β-HCH,DDE,Heptachlor(七氯),Endosulfan Ⅱ(硫丹),Methoxychlor(甲氧滴涕).DDE、β-HCH、EndosulfanⅡ分别占DDTs、HCHs和硫丹的主要部分;有机氯农药各组分间有正相关性,表明其河口有机氯农药陆源的土壤输入与相似的环境行为;对该河口的污染水平进行了初步的评价,HCHs符合国家海水水质一级标准,DDTs则超过该标准.  相似文献   
127.
闽江流域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预警应急系统构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概念、类型、特点和危害以及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预警应急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结合闽江特点,对闽江流域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预警应急系统的基本构架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28.
河口复杂的水动力条件和丰富的泥沙含量,使得河口水体中固-液界面过程成为控制河口有机物迁移转化的关键环节.本文总结了有机物固-液界面吸附机理以及河口区有机物在悬浮物-水界面、沉积物-水界面的迁移转化,并对今后研究工作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9.
主要阐述生态安全的概念,对生态安全概念的起源、发展及国内外学者对生态安全概念的理解进行归纳总结.生态安全的概念应该包括生态健康、生态服务、生态风险三部分内容.本文在对生态安全概念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分析河口生态安全的内涵.河口生态安全概念的认知和理解是河口生态评价和管理的基础,本文将以此为目的积极进行生态安全及河口生态安...  相似文献   
130.
辽东湾北部双台子河口的斑海豹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2003年3月至4月及2004年3月至5月。对辽东湾北部双台子河口附近的斑海豹栖息地及斑海豹资源进行了调查。斑海豹数量和行为的观察采用海上目视直接观察及照相计数方法;栖息地的环境调查为现场结合社会调查。结果发现:斑海豹的栖息地十年来位置未改变,仍在距人海口10km处的一段河岸,但其生态环境正遭到破坏。斑海豹在该栖息地的分布时间从3月初辽东湾冰融起至5月中旬;高峰期在3月底至4月中旬之间;4月中旬斑海豹开始离开,比十年前提早半个月左右;5月中旬以后。斑海豹基本上全部离开此处。另外,斑海豹的个体数:2003年为105头。而2004年则为40头。其数量年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