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96篇
安全科学   72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272篇
基础理论   64篇
污染及防治   23篇
评价与监测   33篇
社会与环境   23篇
灾害及防治   3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91.
对"环境承载力"的定义与理解,有狭义与广义之分。本文再定义和拓展了环境承载力的内涵。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可以有效地分析某一地区的环境容量与广义环境承载力的对应关系,将现实的排污-控污水平与达标的环境承载力水平的动态变化充分展示,有利于从多方面和不同阶段对污染源进行控制,也为生态环保制度的完善改进指出了合理的、明确的方向。当前有了新《环保法》及十类环境管理制度的基本框架,还需要对各种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本质原因进行梳理,妥善解决排污指标分配、监管、执法中存在的众多矛盾。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环保制度应有不同的重点与表述;各地要因地制宜,妥善筹措环保资金;企业需要促进环保技术与产品不断完善。制度状态体现了社会与人民的意志与行动能力,决定环保水平。环保制度是环境承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走环境法治道路,这是从根本上控制污染和防止生态退化的保证。  相似文献   
392.
典型土壤双季稻对Cd吸收累积差异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典型土壤双季稻条件下水稻对Cd的吸收累积差异.选取典型水稻土黄泥田(板页岩母质发育)和麻砂泥(花岗岩母质发育),通过添加不同浓度梯度外源Cd,进行盆栽试验,研究双季稻不同生育期土壤有效态Cd(DTPACd)、水稻植株各部位以及糙米Cd累积情况.结果表明,双季稻晚稻生育期土壤有效态Cd大于早稻,黄泥田大于麻砂泥,其差异性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水稻植株各器官(根、茎、叶、壳和糙米)Cd累积量随外源Cd增加和生育期的延长而呈现递增的趋势.不同生育期、不同土壤水稻糙米与植株各器官Cd累积量差异显著,具体表现为:早稻小于晚稻,黄泥田小于麻砂泥.水稻各器官(根、茎、叶、壳和糙米)中Cd含量与土壤有效Cd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应用稻米Cd含量预测模型及水稻累积Cd的特征方程推算出土壤Cd安全阈值为:黄泥田早稻0.98 mg·kg~(-1)和晚稻:0.83 mg·kg~(-1);麻砂泥分别为0.86 mg·kg~(-1)和0.56 mg·kg~(-1).不同母质土壤的安全阈值与环境容量不同,其环境质量标准与污染修复控制措施应该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393.
物种敏感性分布法在土壤中铜生态阈值建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不同累计概率分布函数拟合了基于中国土壤的21个物种的铜毒理学数据,建立了不同土壤条件下的铜物种敏感性分布曲线.结果表明物种敏感性分布方程Burr Ⅲ在X轴(浓度)方向及y轴的较小累计概率范围内拟合优度较佳.在构建土壤中铜物种敏感性分布曲线时,利用铜生物毒害模型归一化处理能体现土壤性质对铜毒害的影响,相比于未归一化(不考虑土壤性质差异的影响)的结果更具科学性.结合铜的生物毒害模型利用Burr Ⅲ构建了中国土壤4种典型情景中的物种敏感性分布曲线,并基于此推导出了不同土壤情景下的铜5%毒害浓度(HC5),其在酸性土壤、中性土壤(包括水稻土)、碱性非石灰性土壤和石灰性土壤中的值分别为13.1、29.9、51.9和26.3 mg·kg-1(以土壤中外源铜为单位).此结果不仅表明了不同土壤条件下的不同物种对铜毒害的敏感性分布规律,还为建立对应土壤性质的铜生态阈值提供了可靠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394.
我国淡水水体中双酚A(BPA)的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双酚A(BPA)对水生生物有多种毒性效应,其中雌激素作用尤为显著.本研究依据BPA对水生生物是否有雌激素效应,把数据分为两类,并通过商值法、安全阈值法、商值概率法以及联合概率曲线法评价了我国淡水水体中BPA对水生生物的风险程度.结果表明,采用4种评价方法得出的结果相近,我国淡水生物对BPA的雌激素效应较BPA对水生生物的其他毒性作用更为敏感;安全阈值法较商值法、商值概率法、联合概率风险评价法误差较小,评价结果更为可信.用安全阈值法评价结果表明,以BPA的雌激素作用为效应终点时,水生生物长期暴露于我国淡水环境中,我国64.70%的淡水水体有导致超过5%的水生生物受到雌激素作用的风险,BPA安全浓度上限为15.72 ng·L-1;而水生物种短期暴露于我国淡水环境中,我国20.43%的淡水水体有导致超过5%的我国淡水生物受BPA雌激素作用的干扰,此时BPA安全浓度上限为2.24×102ng·L-1.  相似文献   
395.
流域内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水资源环境条件存在空间差异,导致水环境承载力具有空间差异特征.因此,有必要在流域水环境承载力分区基础上,实施差异化监管.以湟水河流域小峡桥监测断面上游为例,基于国家控制单元划分16个子单元,从水环境承载力大小、水环境承载状态、水系统脆弱程度及水环境承载力开发利用潜力4个角度,构建水环境承载力聚类分区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量化.在此基础上,利用k-均值聚类法对控制子单元进行合并分区.通过轮廓系数验证,将研究区划分为4类最合理,即重点保护水环境敏感区、限制开发水资源约束区、控制开发水环境超载区和优化开发高开发潜力区.针对不同分区特点,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水环境承载力双向调控措施,为流域水系统精细化管理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96.
通过对K/T边界剖面的矿物共生组合分析,结合实验确定的矿物沉淀条件,认为K/T天体撞击作用发生之后,海洋PH伍变大,大气中CO2含量相应会降低。利用计算机模拟了撞击卢生的熔融玻璃在降温和PH仅增六条件下与海水的反应。模拟结果表明,降温和PH值增大都会使大气中CO2含量下降,即使考虑天体撞击石灰岩产生的CO2,降温和PH伍升高仍会使大气中CO2含量下降。这一结果与同位素研究得出的结论一致。  相似文献   
397.
通过分析中国国家气象局1961~2000年间355个站点的沙尘暴资料,发现沙尘暴发生的次数与持续时间呈正态分布关系(lgN=a-bt).计算不同站的b值,还发现b值较小的站主要出现在沙漠、沙地或其附近.利用实测风洞风速信号,用数值实验的方法证实沙尘暴阈值风速的存在是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并提出可以利用其中的b值来计算沙尘暴的阈值风速.  相似文献   
398.
欧盟关于环境空气中几项污染物质量标准制订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概述了欧盟正在制订的关于空气中砷、镉、汞、镍和多环芳烃质量标准的指令草案的法律及政策基础,制订依据与方法,几种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污染物评价阈值和排放减少战略.通过分析欧盟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制订过程,为我国环境质量标准的制订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399.
1998年1月10日张北发生Ms6,2级地震。在震前一、二年,远在400km外的邯郸地区的多种前兆手段准同步地出现了中期异常变化,这些异常的变化幅度显著,在时间上与张北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信度较高。分析邯郸地区的前兆异常与张北地震的关系,有利于该区强震监测预报水平的提高,也可为地震前兆特征和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实际依据。  相似文献   
400.
近年来大量废水排放导致生源要素N、P成为近海重要污染物之一,本文研究了两种海洋硅藻对培养液中生源要素N或P浓度变化的响应.结果发现:中肋骨条藻在NO3-N浓度为3.0~600 mg/L、三角褐指藻在NO3-N浓度为8.0~600 mg/L时,都能保持旺盛的生长;相比而言,中肋骨条藻在PO4-P浓度为0.6~20 mg/L的实验组生长较好,而三角褐指藻在0.6~10 mg/L的实验组生长较好.实验发现PO4-P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两种海洋硅藻的种群增殖.本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海洋硅藻都具很强的适应高浓度NO3-N的能力,与之相比,PO4-P浓度对控制硅藻种群的增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实验结果也表明:关于N、P对海洋硅藻生长的影响,除了考虑N/P比外,N、P浓度阈值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