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1398篇
环保管理   35篇
综合类   133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据统计,我国每年大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有40多名学生死于交通事故、校园安全事故、食物中毒、溺水等。也就是说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在消失。但在这些事故中,排除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和人力不可抗拒的重大事故外,约有80%的非正常死亡是可以通过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得到避免的。由此可见,中小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安全管理及安全知识的教育以及学生自我保护显得尤为重要。本刊从这一期开始特邀中国公安大学王大伟教授为广大中小学生详细介绍安全防范知识。希望通过这一个个典型的案例分析,能增强青少年的防范意识,提高青少年的自我保护能力,从而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2.
大型会展活动具有人群密集、财产密集和社会关注度高等特点,极易成为恐怖分子制造轰动效应的重点目标。通过剖析国内外大型活动恐怖袭击典型事故案例,结合会展活动的特点,挖掘影响大型会展活动恐怖袭击风险的主要因素,从恐怖袭击发生的可能性、大型会展活动本身的脆弱性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3个维度构建大型会展活动恐怖袭击风险评估体系,从管理措施、技术措施和应急准备3方面提出针对性的防恐对策建议。结果表明:结合构建的三级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能够相对准确地找出被评估对象的薄弱环节,增强大型会展活动安全保险。可为后续进行大型会展活动恐怖袭击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3.
制定国家综合减灾战略提高巨灾风险防范能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国际减灾战略的三个转变,即:从单纯减灾转变为将减灾与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从减轻灾害转变为减轻灾害风险,从国家减灾转变为全球减灾。回顾和评述了近五年我国加强减灾工作的重大行动,即:初步构建了国家和地方各主要部门与大、中型企业应急管理体系,系统制定了国家“十一五”综合减灾规划,正确引导开办农业保险和实施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及时提出了防范和应对全球变暖引发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工作方案,全面论证了加强综合减灾能力建设的减灾战略方针。初步论述了国家综合减灾战略框架,即完成四个转变:由部门减灾转变为综合减灾,由减轻灾害转变为减轻灾害风险,由国家减灾转变为区域减灾,由加强应急响应能力建设转变为综合减灾能力建设;实施四项行动:实施国家“十一五”综合减灾规划,实施“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实施涉及减灾的各个行业减灾专项规划,实施大型企业综合风险(全面风险)管理工程;建设四个体系:国家综合巨灾风险防范体系,国家高灾害风险地区综合减灾范式体系,国家综合灾害风险防范信息共享体系,国家综合灾害风险防范技术服务平台体系;创新四项制度:完善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综合减灾管理体制,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综合减灾运行机制,整合灾前备灾、灾中应急管理和灾后恢复与重建为一体的综合减灾协调机制,规范政府、企业、社区和公民各负其责的综合减灾系统法制。初步阐述了加强国家减灾能力的基本内容,即:制定国家综合减灾战略,加强综合减灾知识普及能力,加强综合减灾科技与学科支撑能力,加强综合减灾制度与组织保障能力,加强减灾物资储备与工程建设能力,加强综合减灾应急响应与信息保障能力,加强综合减灾恢复与重建能力,建立综合减灾范式,提高综合减灾能力。  相似文献   
84.
具有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有效防范、应对与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必须事先必须制订科学、翔实、可操作的《地震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这  相似文献   
85.
绿色信贷风险的优化控制,有利于推动绿色信贷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本研究将政府部门、环保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的行为纳入同一个理论体系中,充分考虑影响参与主体最优努力水平和绿色信贷风险最优轨迹的环境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不同合作模式下的绿色信贷风险优化控制模型,分析不同情境下参与主体的努力水平,比较绿色信贷风险的最优轨迹,找出绿色信贷风险优化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四方合作模式对绿色信贷风险的优化控制具有明显的优势。第二,政府的参与能够有效带动其余合作者的积极性。第三,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存在明显的利益共存和投入互动关系。第四,补贴和惩罚措施在合作过程中能够产生激励和约束作用,但在非合作模式下发挥的作用比较有限。第五,参与主体的协同水平越高,越有利于绿色信贷风险的优化控制。因此,需要灵活运用行政、经济或法律等多种干预手段,并对补贴用途进行考评和增强舆论监督,防止金融机构和企业将绿色补贴挪作他用。同时,建立符合国内绿色信贷发展特点的风险标准,统一绿色信贷风险的评判和管控依据。  相似文献   
8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在城市建设中,建筑物越来越多,同时也使得建筑物的安全管理问题更加突出。通过对建筑物智能化安全管理系统进行研究,可以有效提高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水平,为人们创造更加安全的居住环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建筑物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智能建筑为人们提供了更加舒适、方便、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为了保障建筑物内部安全,需要将智能化系统引入到建筑物安全管理中,并对其进行有效应用。本文主要研究基于智能化建筑的安全管理体系,并对其功能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87.
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火灾风险对施工安全构成了直接威胁。因此,强化施工现场的防火安全措施并制订有效的预防策略变得尤为关键,以确保建筑项目顺利进行。本文首先探讨了加强建筑施工场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并针对当前施工现场在消防安全方面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详细剖析。通过实地考察,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助力建筑施工单位有效避免火灾事故,进而提高其消防安全管理水平。这不仅有助于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也为建筑项目的顺利推进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8.
居安思危,恩则有备,自备无患。新形势下的内急管理不仅要们应对突发事件的“高招”,还须有防范风险的“先手”,因此对于重大风险感知的灵敏度.风险研判的准确度和应急反向的及时度需求越来越大。过去,很少有针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白然灾害应急处置、应急预案演练工作的评估,往往将这项工作作为安全生产的“边角料”弃之一旁。南通市应急管理局自去年成立后,主动作为,以案为鉴,力求补齐应急臂理处置这块短板,开启了一条由安全生产向应急管理"跨越"的探索之旅。  相似文献   
89.
组建以来,贵港市应急管理局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训词要求,从机构改革组建应急管理大格局,到边磨合、边应急、边提升;从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到安全生产事故总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三下降”;从厘清部门职责分工,到有序推进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守住了安全生产基本盘,防住了自然灾害重大风险。  相似文献   
90.
新型污染物风险防范国际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重化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各类化学品的大量使用,一些新型污染物对中国居民和生态环境的危害正逐步显现并日趋严重。如何进一步完善中国新型污染物的风险防范体系,是中国生态环境治理面临的重要问题。发达国家新型污染物的风险防范工作启动较早,对中国完善新型污染物风险防范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从制度建设、体制机制、评估监测、科学研究等方面比较国内外新型污染物风险防范实践的异同,立足我国国情,发现国内实践还需加强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国际新型污染物风险防范实践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