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78篇
安全科学   115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38篇
综合类   183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31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灾害及防治   3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1.
水处理氧化还原过程的电动化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流动电流为参数,研究了水处理条件下氧化还原过程的电动化学特性.考察了水中KMnO_4及其与Mn~(2+),Fe~(2+)之间氧化还原作用的流动电流(SC)规律,探讨了氧化还原的初始条件、水处理环境、原水水质、氧化剂与还原剂的投加方式等对流动电流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中约0.5mg·l~(-1)的KMnO_4可产生SC的峰值,而且当它与Mn~(2+)和Fe~(2+)经不同条件进行氧化还原作用时,可通过SC值的变化表现出更为明显的电动化学特性.  相似文献   
92.
电动力学-竹炭吸附联合修复工艺对高岭土中镉的去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建伟  王慧  李瑞瑞 《环境化学》2007,26(5):634-637
采用电动力学-竹炭吸附对高岭土中的镉进行迁移吸附去除,并对处理前后土体中的镉进行形态分析.结果表明,在电压梯度为1V·cm-1的条件下,电动力场能够将镉从土壤表面解吸附进入土壤水相,从而增大其电移动性,联合竹炭的强吸附作用对土壤中的镉有很高的去除效率,在190h的运行时间内能够将土体中93%的镉迁移吸附去除,定期切换电场极性提高了处理效率并可以很好地维持土壤的pH值和水分,过程的电流随切换呈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93.
聚合铝的形态稳定性及其动电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栾兆坤  曲久辉 《环境化学》1997,16(6):506-514
本文采用改进的Al-Ferron快速测定法研究了混凝过程中铝盐与聚合铝水解形态的转化规律及稳定性,并对混凝反应过程中铝与聚合铝溶解-沉淀形态分布与理论溶解度进行了对比,同时采用流动电流技术直接测定了铝盐与聚合铝絮凝剂的荷电状况,最后对发生在混凝过程中铝与聚合铝最佳凝聚形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4.
水处理氧化还原过程的电化动化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久辉 《环境化学》1997,16(2):178-184
以流动电流为参数。研究了水处理条件下氧还还原过程的电动化学特性,考察了水中KMnO4及其与MnO2+,Fe^2+之间氧化还原作用的流动电流(SC)规律,探讨了氧化还原的初始条件,水处理环境、原水水质、氧化剂与还原剂的投加方式等对流动电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中约0.5mg.l^-1的KMnO4可产生SC的峰值,而且当它与Mn^2+和Fe^2+经不同条件进行氧化还原作用时,可通过SC值的变化表现出更为  相似文献   
95.
人工合成衬层渗漏检测高压直流电法漏洞电流模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建立了填埋场渗漏检测高压直流电法漏洞电流模型.将单衬层填埋场看作水平方向为无穷大的3层均匀介质,上层为垃圾层,中间层为人工合成衬层,下层为土壤层.漏洞电流对周围空间电势分布的影响被等效为位于电流流人端的负电流源和位于电流流出端的正电流源对周围空间电势分布的影响膜上漏洞检测通过偶极子法试验、膜下漏洞检测通过电极栅格法试验,结果表明用所建模型计算的理论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96.
混凝剂的水溶液形态与流动电流的相关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混凝剂具有多种溶液形态,每种形态对混凝过程的作用不同,因而对流动电流的影响也不同,本通过实验及理论分析,阐述了一般水处理条件下的流动电流检测器(SCD)对混凝剂的检测原理,分析了水中混凝剂形态改变过程中流动电流的变化特征,探讨了SCD对不同形态混凝剂的响应灵敏度,结果表明,中性条件下铝盐的混凝过程以及三价铁阳离子对流流具有较为灵敏的正增值效果。  相似文献   
97.
电渗析法淡化含盐矿井水过程中极限电流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许多煤矿采用电渗析设备淡化含盐矿井水,但在使用过程中常因操作电流确定不当而导致淡化效果差或极化结垢,致使电渗析设备无法正常运行,因此准确确定极限电流是保障电渗析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针对目前V-I法确定极限电流存在的问题,提出用V/I-I和η-I曲线联合确定极限电流的设想,并通过实验证明V/I-I和η-I联合法要比V-I法更准确和快速地确定极限电流。  相似文献   
98.
以活性炭阳极双室生物燃料电池为基础,使用葡萄糖(COD为2000mg·L-1)作为底物,比较了铁氰化钾、过氧化氢、重铬酸钾和高锰酸钾分别作为生物燃料电池阴极电子受体时电池的开路电压和功率输出.结果表明,铁氰化钾、过氧化氢和重铬酸钾对应的开路电位分别为0.72V、0.33V和1.13V,均低于高锰酸钾的1.4lV.铁氰化钾和重铬酸钾对应的最大功率密度分别为4788mW·m-3和10951m W·m-3,相比之下高锰酸钾对应的最大功率达到了21912 mW·m-3.除过氧化氢外,3种氧化剂对应的电池内阻没有区别,均在2200Ω左右.当高锰酸钾浓度为200mg·L-1、pH为2.0时,开路电位高达1.44V,阴极电位达到1.38V,pH对电池电压输出的影响比高锰酸钾浓度更为显著.将高锰酸钾用于生物燃料电池从有机废水中发电不但可以极大提高系统的功率输出,还具有十分显著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99.
通过阴极保护管道交流腐蚀案例,总结了交流输电线路等交流设施对埋地管道的干扰规律、阴极保护管道交流腐蚀的特征、发生条件及影响因素等。综述了交流电对管道钢材料活化和钝化体系的电极过程和极化行为的主要影响规律;高阴极保护水平对交流腐蚀的协同加速作用。系统阐述了阴极保护条件下管道发生交流腐蚀的机理及评估准则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梳理了交流干扰腐蚀机理模型中的主要观点和影响因素,同时阐述了交流干扰下阴极保护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0.
目的采用耦合多电极矩阵传感器(CMAS)测量不同状态下的埋地金属腐蚀速率。方法将腐蚀探头插入到含蒸馏水和3.5%模拟海水的饱和土壤中,通过将探头向上提升,测量金属在饱和土壤、水-空气界面、疏松土壤中的腐蚀速率。对两只腐蚀探头分别进行杂散电流干扰、阴极保护处理,一只探头处于自由电位状态,测量三只探头在土壤中的腐蚀速率。结果在含蒸馏水和3.5%模拟海水的饱和土壤中,测量的金属稳态腐蚀速率约为2~15μm/a,金属在含海水饱和土壤中的腐蚀速率并未高于含蒸馏水饱和土壤。在土壤中形成充满水的空间里,水-空气界面附近金属材料的腐蚀速率比饱和土壤中高2个数量级。杂散电流对埋地金属的腐蚀速率影响巨大,与自由状态下的埋地金属相比,受杂散电流干扰的埋地金属腐蚀速率提高2个数量级。在阴极保护电位为-0.9 V的情况下,腐蚀速率约为0.01μm/a,接近CMAS系统检测最低限。结论耦合多电极矩阵传感器(CMAS)能够有效测试埋地金属不同状态下的腐蚀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