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8篇 |
免费 | 18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77篇 |
废物处理 | 13篇 |
环保管理 | 39篇 |
综合类 | 113篇 |
基础理论 | 4篇 |
污染及防治 | 6篇 |
评价与监测 | 4篇 |
社会与环境 | 1篇 |
灾害及防治 | 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17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模拟实验研究,确定了一种新型的“砂阻尼材料”用于球磨机噪声控制,已获得理想的降噪效果。选择了球磨机筒体阻尼衬板及最佳阻尼(橡胶)层的厚度。 相似文献
2.
3.
建立了层间隔震结构双质点系简化计算模型,研究了简化模型的动力特性及地震响应对模型质量比、周期比的敏感性,推导了模型参数的简化算式,提出了基于非比例阻尼的层间隔震结构的简化计算方法,并用实例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结果表明:层间隔震结构的动力特性与上下部结构质量比及周期比密切相关,并且可以反映层间隔震的高阶振型特点。利用本文提出的简化计算方法,可快速估计层间隔震结构的地震响应,方法概念清晰、计算简单且具有一定精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舱室间壁板不同约束条件及不同敷设方式对隔声量的影响。方法用VA One建立两个舱室的统计能量分析(Statistical Energy Analysis,SEA)模型,对约束阻尼结构和自由阻尼结构的隔声性能进行分析。针对约束阻尼结构,讨论其两侧金属层厚度差对整个壁板的隔声性能的影响;对自由阻尼结构,分析金属层与阻尼层之间的相对位置对其隔声性能影响。结果约束阻尼结构隔声量A计权声压级比自由阻尼结构高。结论阻尼层厚度和壁板总厚度一定时,自由阻尼结构金属层与阻尼层之间的相对位置对实际的隔声性能并没有影响;约束阻尼结构,两侧金属层等厚敷设时,其隔声效果最优,且两侧厚度差越大隔声量越小。 相似文献
5.
6.
目的研究在机体两侧螺旋桨声波干涉状态下,机体假件表面的降噪效果。方法通过模拟双螺旋浆在机体两侧的分布结构,以壳体结构模拟机身壁板,两侧对称布置电机驱动的螺旋桨旋转台,搭建双桨干涉试验平台,控制螺旋桨运行状态,测量机身表面声压级分布,得到螺旋桨旋转平面内机身外表面的声压级分布规律。通过对比单桨运行状态与双桨干涉状态测点的声压级,验证双桨干涉对机体的降噪效果。结果双桨干涉具有明显的降噪效果,尤其是机体45°方向测点降噪效果最明显。与单桨运行状态相比,双桨对消状态下,最大降噪量为1.84 dB,靠近螺旋桨旋转中心测点(0°测点)声压级降低1.58 dB,机体最上方测点(90°)噪声略有上升,声压级增加0.29dB。结论双桨同时运行状态下,降低了机体表面一定区域的声压级,且对其余区域声压级增加较小,通过控制双桨运行状态能达到降噪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