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8篇
  免费   2398篇
  国内免费   110篇
安全科学   201篇
废物处理   119篇
环保管理   227篇
综合类   4481篇
基础理论   800篇
污染及防治   1056篇
评价与监测   176篇
社会与环境   87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5年   96篇
  2024年   186篇
  2023年   253篇
  2022年   298篇
  2021年   343篇
  2020年   302篇
  2019年   311篇
  2018年   243篇
  2017年   229篇
  2016年   306篇
  2015年   296篇
  2014年   430篇
  2013年   301篇
  2012年   329篇
  2011年   366篇
  2010年   304篇
  2009年   326篇
  2008年   282篇
  2007年   264篇
  2006年   275篇
  2005年   220篇
  2004年   216篇
  2003年   193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120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0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研究了水热预处理和厌氧消化联合作用时温度对污泥中碳、氮、磷溶出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热处理温度越高越有利于污泥中碳氮磷的溶出,当水热温度为200 ℃时,SCODCr的溶出率较原泥提高了5.9倍;氨氮和总氮的溶出率分别提高了7.2和8.7倍;磷酸根和总磷的溶出率分别提高了0.2和6.1倍。厌氧消化后污泥中碳磷浓度下降,而氮浓度上升。厌氧消化后累积产气量与水热温度有关:当温度为160 ℃时,最大累积产甲烷量为12 223 L/mg-CO D C H 4 (以每mg COD的产甲烷量计),较原泥提高了14.5倍。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从水热和厌氧消化污泥中回收氮磷的策略,即水热处理污泥后可在污泥清液中投加镁源进行磷的回收,厌氧消化中溶出的氮可通过加入吸附材料进行吸附回收。在污泥中氮磷资源回收的同时,可通过水热过程提高污泥厌氧过程中累积产甲烷量。  相似文献   
72.
张杰  王玉颖  李冬  曹思雨  李帅 《环境科学》2020,41(2):856-866
为启动生活污水AGS工艺,实验以间歇进水-间歇曝气方式运行,降低硝氮浓度,减轻对PAO的抑制,利用除磷中产生的磷酸盐沉淀和正电微粒促进颗粒化实现.接种污水厂污泥于SBR反应器R1、R2、R3和R4中,在总厌氧时间为30、60、90和120 min时,研究厌氧时间对生活污水AGS系统的影响.实验表明,R1、R2、R3和R4历时56、48、39和35 d启动成功;运行105 d,平均粒径达750、764、791和650μm.运行期间,R1和R2在43 d和47 d除磷恶化,延长厌氧时间至90 min后恢复;R3处理效果良好; R4在63~77 d颗粒解体,处理效果下降,DPAO富集程度降低.运行后期,R1、R2、R3和R4出水水质均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结果表明,长厌氧时间运行能实现快速颗粒化,但长期运行时颗粒易解体.较长的厌氧时间能减轻硝氮对PAO释磷的抑制,有助于富集DPAO,能获得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73.
构建光序批式反应器(PSBR)处理模拟生活污水,考察光合细菌投加量、pH值、光照强度和溶解氧(DO)对反应器污染物去除性能影响,通过16S r RNA测序技术揭示光合细菌对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功能和氮代谢通路的影响.结果表明:10%光合细菌投加通过促进微生物种间协调功能使PSBR系统CODCr、NH4+-N和TN去除率提高,pH值、光照强度和DO分别为7、5000lux和3mg/L时,PSBR脱氮性能最好.光合细菌提高了活性污泥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Proteobacteria菌门和norank_f__Saprospiraceae菌属相对丰度增多.光合细菌促进部分参与硝化过程和反硝化过程的功能基因(amo、hao和nap)和酶(AMO、HAO和NAP)丰度增加,活性污泥的整体氮代谢潜力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74.
以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大毛尖山为研究区域,开展复杂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的观测研究,并利用涡动相关法在2022年6月~2023年5月进行观测,经过数据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分析,得到42%的优质CO2通量数据.结果表明,大毛尖山周边以针阔混交林为主,能量闭合度为0.89,能够很好的代表站点通量情况.CO2通量在日尺度上均表现为U型变化,范围为-1.20~0.89mgCO2/(m2·s).四季碳汇能力强弱依次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各月份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NEE)均为负值,整体表现为碳汇.CO2通量与气象因子中的空气温度呈负相关,相对湿度和平均风速正相关,夜间因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通量与土壤温度正相关.本研究初步解释了大毛尖山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特征.  相似文献   
75.
城市污水脱氮除磷方法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综述了城市污水脱氮降磷工艺的几种主要方法,指出生物法因工艺简单、处理能力强、运行方式灵活等优点已成为近年来一种污水处理的重要方法,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6.
新建水库初期磷氮变化的动态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为光  凌文州 《四川环境》1999,18(4):42-47,63
本文首先建立磷氮时空分布模型并确定模型参数的率定方法。文章模拟了新建清平水库建库初期磷氮变化情况,得出由不稳定到稳定的过程。水库磷氮时空变化的模拟结果表明,空间分布是从库尾到大坝浓度逐渐递砬,时间分布是一年中P,N浓度七月份最高,年初年末最低,其分布央线类似高斯分布。  相似文献   
77.
传统的生物脱氮工艺对于低(超低)COD/NH4^ 条件下废水的脱氮效果很差,甚至没有脱氮效果,因为传统的生物脱氮工艺在反硝化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电子供体。亚硝酸型硝化和厌氧氨氧化有机结合构成新型的生物脱氮工艺,为低碳(超低碳)高浓度含氮废水提供他一种崭新的生物脱氮工艺。但其间的反应机理,控制条件等都需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78.
殷俊 《绿色视野》2013,(7):43-44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正在遭到多种来源的污染。废水对水资源的污染已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特别是作为生物体重要营养元素的氮磷,随污水进入水体以后产生种种严重危害,而目前更普遍的是,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水体会引发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水体措。工艺要求宁国市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BOD5/COD=0.51、BOD5/TN>3~5、BOD5/TP=60,可以采用生物法对污水进行脱氮除磷处理。污水处理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选择应根据设计进水水质、处理程度要求、工程规模等多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污水处理脱氮除磷工艺,不仅可以降低工程投资,且有利于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以及减少污水处理厂的常年运行费用,保证出厂水水质。要求提高污水处理脱氮除磷程度,对NH3-N、TP去除率要求分别达到68%和50%以上,因此,对污水处理脱氮除磷工艺的选择应十分慎重。本工程的污水处理脱氮除磷技改工艺选择充分考虑污水量和污水水质以及经济条件和管理水平,优先选用技术先进、安全可靠、低能耗、低投入、少占地和操作管理方便的成熟处理工艺。工艺方案比较(一)A/A/O法A/A/O法即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污水在流经三个不同功能分区的过程中,在不同微生物菌群作用下,使污水中的有机物、氮和磷得到去除。本工艺在系统上是最简单的同步除磷脱氮工艺,总水力停留时间小于其他同类工艺,在厌氧(缺氧)、好氧交替运行的条件下可抑制丝状菌繁殖,克服污泥膨胀,SVI值一般小于100,有利于处理后污水与污泥的分离,运行中在厌氧和缺氧段内只需轻缓搅拌,运行费用低。由于厌氧、缺氧和好氧三个区严格分开,有利于不同微生物菌群的繁殖生长,因此脱氮除磷效果非常好。目前,该法在国内外使用较为广泛。(二)UCT工艺为了解决回流污泥中过多的硝酸盐对厌氧放磷的影响,产生了UCT工艺。与A2/O法相比,UCT工艺不同之处在于污泥先回流至缺氧池,而不是厌氧池,再将缺氧池部分混合液回流至厌氧池,从而减少了回流污泥中硝酸盐对厌氧放磷的影响。但是UCT工艺增加了一次回流,多一次提升,运行费用将增加。(三)氧化沟法氧化沟工艺是上世纪5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污水处理工艺形式,是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的一种变形。传统的Carrousel氧化沟不具备除磷功能,但在沟前增设厌氧池,便具备生物脱氮除磷功能。Orbal氧化沟的特点是对三个沟道的溶解氧浓度进行控制,使其在不同的阶段下运行,对外沟要求的低溶解氧很难控制,脱氮效果不理想。(四)AB法AB法是一种生物吸附-降解两段活性污泥法,A段负荷高,曝气时间短,仅0.5h左右,污泥负荷高达2~6kgBOD5/kgMLSS.d,B段污泥负荷较低,为0.15~0.30kg-BOD5/kgMLSS.d。该法对有机物、氮和磷都有一定的去除率,适用于处理浓度较高、水质水量变化较大的污水,通常要求进水BOD5≥250mg/L,AB法才有明显的优势。本工程设计进水BOD5为180mg/L,采用AB法显然不太合适。(五)传统SBR法其反应是在同一容器中进行。在同一容器中进水时形成厌氧(此时不曝气)、缺氧,而后停止进水,开始曝气充氧,完成脱氮除磷过程,并在同一容器中沉淀,再通过撇水器出水,完成一个程序。这种方法,总容积利用率低,一般小于50%,因此适用于较小污水量场合。(六)CAST法CAST工艺脱氮除磷的原理为:除磷是靠厌氧捕捉选择区(预反应区)和曝气反应区(主反应区)完成。硝化和反硝化在主反应区完成。(七)Unitank法Unitank工艺,又称单池系统,是SBR法的另一种形式,由三个矩形池组成,三个池水力相通,每个池内均设有供氧设备,在外边两侧矩形池设有固定出水堰和剩余污泥排放口。连续分池进水,具有脱氮除磷效果。其优点是不需回流、无二沉池、布置紧凑、占地面积小。但由于无专门的厌氧区,因此生物除磷效果差。其总的容积利用率为67%。  相似文献   
79.
本文针对厂外泵站和厂区进水水质水量不一致现象以及污水厂出水NH3-N指标较高的问题,进行了污水厂外泵站和厂区进水水质水量平衡与污水厂内氮平衡的分析研究.根据研究结果,通过改进泵站取样方式,对SS较高的脱水机冲洗水进行沉淀处理以及加强对排水用户的监管后,目前该污水厂运行稳定,水质水量能够保证平衡,出水NH3-N能够稳定达标.  相似文献   
80.
将高活性固定化菌藻填料与生态浮床结合,自上往下依次设置挺水植物床、悬浮填料层、微孔曝气层、沉水植物层、固定化菌藻填料层,构建菌藻填料强化生态浮床,形成好氧—缺氧—厌氧的空间体系.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对COD的去除率为82.4%,对氨氮的去除率达到92.5%,对总磷的去除率达到94.3%,水体水质优于Ⅳ类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