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63篇
安全科学   57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292篇
基础理论   76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30篇
灾害及防治   2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71.
依据溢油应急浮式设备库建设目的,进行了其功能定位的论述,得出了浮式设备库需具备平台承载、溢油应急处置和辅助三大功能;根据《国家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设备配置管理规定》,提出了对抗50 t级溢油事故的溢油应急浮式设备库设备配置类型及数量,并核算了设备库溢油应急处置能力和提出了主要设备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72.
不同生境薇甘菊土壤种子库与幼苗库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定点取样与萌发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云南德宏州陇川县不同生境薇甘菊入侵地区的土壤种子库与幼苗库的特征.结果表明,根据土壤种子库萌发后的植物鉴定结果,橡胶林、林地、灌丛、草地和河岸边这5种生境共统计到40种植物,隶属18科.不同生境薇甘菊入侵群落的物种组成、种子萌发特性与空间分布及其幼苗库存在明显差异,橡胶林、林地、灌丛、草地和河岸边的薇甘菊种子密度分别为75、109、165、124和53粒·m-2,且各生境间差异显著(P<0.05).室内萌发试验表明,薇甘菊土壤种子库萌发时间持续8周,其中第3~5周的萌发速度最快;土壤垂直方向上,0~2、>2~5、>5~10 cm深度土层薇甘菊种子分别占0~10 cm土层种子总数的81%、17%和2%.野外薇甘菊土壤幼苗库萌发时间持续6个月(5-10月),其中6-8月萌发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7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危废渣库选址的环境经济适宜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经济适宜性是以实现保护环境的同时通过选择场址降低渣库或填埋场投资、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危废渣库选址的各限制因素逐层分析并构造判断矩阵,计算理论权重同时进行检验,结合各比选场址的实际情况确定实际权重,并对选址的环境经济适宜性进行综合评定,最终确定环境经济最适宜场址。该方法适用于多个渣库或填埋场场址的初步选址判断,将渣库或填埋场的环境经济适宜性选址由定性分析转为定量评定,增强了环境经济选址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后续渣库或填埋场多个比选场址的初步选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4.
75.
蒋旭升  刘杰  李海翔  吴福  朱真  李向敏 《环境工程》2021,39(12):220-226
为探讨铅锌矿尾砂库经植物原位修复的生态恢复效果,以广西阳朔铅锌矿尾砂库综合治理示范工程为研究对象,连续3年(2018—2020)对实地观测植被恢复情况、新增植物生长情况及复垦铅锌矿库区尾砂重金属含量、土壤酶活性及理化性质的观测与测定。结果表明:尾砂库经人工种植的芒(Miscanthus sinensis)和三裂叶葛藤(Pueraria phaseoloides)2种耐性植物对尾砂中重金属存在植物稳定作用;库区植被新增物种逐年升高,且以豆科和菊科植物为主;尾砂的过氧化氢酶、脲酶与磷酸酶活性先增后减,蔗糖酶活性显著性增加;尾砂的肥力和保肥能力均有所提高,其中尾砂的总氮含量从1.14 g/kg增加到2.19 g/kg,有机碳含量从9.50 g/kg增加到21.01 g/kg。由此表明,在相似自然条件的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中,可考虑从葛属和蒿属的植物中筛选目标植物;植被恢复会加快尾砂库库区植物群落的次生演替;铅锌矿尾砂库经人工植被恢复能加快尾砂基质的演变,使生态系统实现自行恢复并达到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76.
77.
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氮磷分布状况及沉积物污染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三峡大坝蓄水完成之后香溪河库湾水体及沉积物中氮、磷的分布状况以及沉积物污染水平,2013年4月对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进行调查采样,测定表层水及沉积物中氮磷含量和形态组成。结果表明,香溪河库湾表层水总磷(TP)含量范围为0.20~0.51 mg·L~(-1),总氮(TN)含量范围为0.54~2.25 mg·L~(-1),TP主要由磷酸盐(PO_4~(3-))组成,TN主要由硝酸盐(NO_3~-)以及氨氮(NH_4~+)组成,TP在空间上呈现从河口向库尾逐渐升高的分布格局,TN分布从河口向库尾逐渐降低。香溪河库湾沉积物中TP含量变化范围为642~1 189 mg·kg~(-1),TN含量变化范围为867~1 718 mg·kg~(-1),沉积物TP含量分布呈现上游高下游低,沉积物TN分布趋势呈现中间高,两头低。沉积物中TP主要由无机磷(IP)组成,有机磷(OP)所占比例较小,其中IP由钙磷(Ca-P)、铁铝磷(Fe/Al-P)组成,三者含量:Ca-POPFe/Al-P,且沉积物TP含量空间变化受到三者影响(P0.05)。采用单一因子标准指数法对香溪河库湾沉积物中TN、TP污染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TN、TP最低级别污染指数平均值为2.0和1.6,表层沉积物中TN、TP污染指数均超过最低污染水平,且TP的严重级别污染指数达到0.5以上。三峡水库三期蓄水完成以后,香溪河库湾表层水体中氮磷含量较初期蓄水有所升高,各样点沉积物中氮磷含量表现出相同的趋势,沉积物中不稳定磷释放对水体富营养化具有影响,香溪河库湾的表层沉积物已经受到一定的污染,磷污染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78.
我国淡水藻华长期变动特征综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能汪  章颖瑶  李延风 《生态环境》2010,19(8):1994-1998
水体富营养化与淡水藻华(水华)是全球普遍现象,我国是一个高氮磷投入的国家,在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背景条件下,河流湖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突出。文章收集了近30年来我国水华事件的相关文献资料,基于综合研究和统计学分析,回顾性评估了我国水华发生的基本特征、变动规律和成因。数据表明,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水华发生频率从上世纪80年代每年1~2次上升到2000年以后的每年近10次(不完全统计),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水华从湖泊向河流库区扩展,从点到面蔓延,且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污染严重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在我国化肥施用、畜禽养殖、电站大坝建设等人类活动以及气候变暖的叠加影响下,河流湖库的氮磷浓度上升、氮磷比值下降,水体水化学和生态环境的长期变动加大了水华发生的风险。文章认为,在流域海域综合管理框架下进行氮磷污染的联合控制,以及多学科交叉开展特定水体的水华过程和机理研究是今后藻华防控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79.
11月18日,河北省放射性废物库工程奠基仪式在鹿泉市隆重举行。该项目建成投入运行后,将大大提升我省放射性废物贮存能力和技术管理水平,为我省核与辐射安全提供强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80.
三峡库区蓄水以来,库水位在145~175 m周期性波动,库水位升降是诱发岸坡变形失稳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降雨和库水位升降以龚家方4#斜坡为例,运用自动化远程监测其变形和该区域降雨量,通过数据整理、分析,掌握降雨和库水位升降对滑坡变形的影响状况。结果表明: 在监测期间,个别时间段滑坡变形加剧是降雨和库水位升降共同作用的结果,个别时间段降雨、库水位升降分别为斜坡变形加剧的主导因素,斜坡变形与10日降雨量相关性最好。监测表明目前斜坡仍处于变形阶段,通过对该斜坡的变形监测, 可以定量的分析和描述斜坡的运动状态, 对三峡库区其他类似斜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