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6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160篇
安全科学   25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96篇
综合类   778篇
基础理论   114篇
污染及防治   21篇
评价与监测   85篇
社会与环境   144篇
灾害及防治   11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为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第:条本法所称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本法所称减量化,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本法所称再利用,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产品或者经修复、翻新、再制造后继续作为产品使用,或者将废物的全部或者部分作为其他产品的部件予以使用。  相似文献   
82.
从天津市发改委获悉,为进一步加快实施“1131工程”,发展天津市循环经济,天津市有关部门已确定今后循环经济发展的标志性目标。即到2010年,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1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94%以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9%。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8%以上,城区景观水体达到V类标准。  相似文献   
83.
中国水旱灾害危险性的时空格局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灾与旱灾之间,不论在形成的原因上或是在治理措施上,都存在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受季风气候影响,中国的洪水和干旱灾害同时并存,近年来我国遭受极端水旱灾害事件的次数比以往增加很多。基于县域统计单元的水旱灾害信息,以总时段(1949—2005年)、分时段(1956—1965年,1996—2005年)、分季度和分月份4种时间尺度来划分,选取2359个县域单元上的灾害频数作为衡量水旱灾害危险性的指标,主要从危险性整体转移、高危险区转移、转移的形成因素以及高危险区的防灾减灾对策几个角度,探讨了中国水灾、旱灾以及水旱综合灾害的危险性时空分异规律。研究表明:近57年来,中国水旱灾害危险性的整体格局呈现东西分异,东部远远高于西部,这是气候一地貌一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1956—1965年,我国水旱灾害危险性格局的东西分异明显;1996—2005年,水旱灾害危险性格局不变,高值区域明显增大,向东北、西北、南方扩展。水旱灾害危险性格局的季节变化显著,整体呈现夏季水旱灾害危险性高,春季次之,秋冬季危险性低的状况;月际变化与降水带的推移和承灾体的月际变化相似,7月水旱灾害危险性达到峰值。上述研究结果可为水旱灾害风险区划以及水旱灾害高危险区的减灾战略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4.
哈尔滨市地质灾害气象诱因分析及监测预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哈尔滨市地质灾害发生历史规律的分析,建立了历史个例库;从地质环境背景着手,分析了地质灾害的气象诱因,重点研究了降水在地质灾害形成中的作用及其相关关系;根据气象地质灾害与前期及当日降水的关系,应用统计预报方法建立地质灾害潜势预报模型,对气象地质灾害发生的危险等级进行了可能性描述。所建立的地质灾害潜势预报系统、临近预报系统和监测报警系统,在实际预报业务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5.
哀牢山森林生态站2000年的降水量情况属正常偏多年份,年降水量为2073.2mm,降水日数(降水量≥0.1mm的天数)有204天,最长连续降水日数的最大值为49天(9/6-27/7),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的最大值为20天(1999.12.18-2000.1.6.),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4%,年平均水汽压为11.3hPa.  相似文献   
86.
为探究城市建设用地集聚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作用机理,文章基于2003—2017年中国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多产出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测度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采用时间-空间双固定的空间杜宾模型探讨了不同程度的城市建设用地集聚对利用效率的影响机理与差异。结果表明:(1)从时空特征上来看,样本考察期内中国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总体上呈稳步提升趋势,东部城市建设用地效率最高,西部次之,中部最低。(2)从全国维度的空间计量模型回归结果来看,城市建设用地集聚所带来的规模效应和外溢效应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具有改进作用,有利于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3)从不同城市建设用地集聚度分群回归结果来看,高集聚城市(东部发达地区)的直接效应显示随着城市建设用地集聚度的提高,利用效率也不断提高;间接效应中,建设用地集聚度的提高对周边城市的利用效率产生先带动后抑制的"倒U"形作用。低集聚城市(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显示,随着城市建设用地集聚的提高,其利用效率存在"先降后升"的"U"形曲线特征。可见,在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城市建设用地集聚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存在差异化影响。因此,中国城市发展应立足当前发展阶段特征,制定差别化的供地政策,促进城市建设用地集聚,针对性地提升区域要素利用效率,支撑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7.
对2007—2014年伊犁河谷大气降水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合伊犁河谷流域相对湿润、封闭的地形地貌和逆温气候资源特征与煤化工、煤电发展态势,类比预测了酸雨前体物的增加对伊犁河谷大气降水p H值变化趋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目前伊犁河谷大气降水尚处于本底水平,城市人类活动对伊犁河谷大气降水酸雨前体物SO2、NOx的贡献高于郊区。伊犁河谷酸雨前体物SO2、NOx排放强度与大气降水硫酸盐和硝酸盐实际监测浓度相存在正相关性。类比同处于新疆干旱区乌鲁木齐市出现酸雨年度的情况,"十三五"期间,伊犁河谷大规模煤电、煤化工基地的建设,酸雨前体物排放量大幅增加,将会造成酸雨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88.
基于长江中下游地区1961~2100年区域气候模式COSMO-CLM(CCLM)模拟与1961~2005年气象站观测的逐日降水数据,通过统计计算年降水量、强降水量、暴雨日数和极端降水贡献率4个极端降水指数,研究全球升温1.5℃与2.0℃情景下,长江中下游地区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全球升温1.5℃情景下,年降水量相对于1986~2005年减少5%,强降水量、暴雨日数和极端降水贡献率分别增加7%、33%和4%;概率密度曲线表明,年降水量均值下降,强降水量、暴雨日数和极端降水贡献率均值上升,极端降水方差增大;年降水量、强降水量和暴雨日数在空间上表现为南部增加北部减少,极端降水贡献率则相反。(2)全球升温2.0℃情景下,年降水量下降3%,强降水量、暴雨日数和极端降水贡献率分别上升15%、46%和15%;年降水量均值稍有减少且方差稍有上升,强降水量、暴雨日数和极端降水贡献率均值和方差明显增加;年降水量减少区域位于长江主干以北,强降水量、暴雨日数和极端降水贡献率表现为绝大部分地区增加的空间变化特征。(3)全球升温由1.5℃至2.0℃时,年降水量、强降水量、暴雨日数和极端降水贡献率分别增加3%、7%、10%和11%;随升温幅度的增加极端降水均值和方差上升;极端降水呈增加态势的范围扩大。因此,努力将升温控制在1.5℃对降低极端降水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9.
1961~2015年西南地区降水及洪涝指数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西南地区98个气象站连续完整的日降水序列数据,整合降水强度、持续性指数及等级指数形成降水指数体系并研究该区域降水及洪涝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 1961~2015年,西南地区年降水量(PRCPTOT)与极端降水量(R95PTOT)都呈现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分布形态;持续降水日数(CWD)则表现为“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分布格局。区域多年平 均PRCPTOT、R95PTOT、CWD分别以-13.12 mm/10 a、1.34 mm/10 a、-0.29 d/10 a的速率变化。(2)西南地区不同等级降水日数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特征,均呈现出“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分布形态。(3)西南地区洪涝强度指数呈由东北向西南递减的分布特征;降水总量越多的地区,洪涝强度反而越低,主要由于单站洪涝强度表征的是降水的波动情况,降水量越多波动越不明显。21世纪以来,该 地区洪涝等级以重级为主,2010年以来连续多年出现特重级洪涝。此外,洪涝强度越大,区域性年度灾害等级越高。该研究对于掌握西南地区极端气候变化规律,从而服务于防灾减灾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0.
利用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海温资料和1951~2010年中国160站月降水量资料,分析了前期冬季(12~2月)印度洋海表温度与中国160站春季降水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冬季印度洋海温异常的空间模态主要有两种:符号一致的单极和东、西符号相反的南印度偶极。将第2模态的时间系数定义为南印度洋偶极子指数。该指数与中国次年春季降水关系较好,并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进行机制分析,发现主要南印度洋偶极子通过以下途径影响中国春季降水:中高纬,SIOD的影响主要引起低纬度的海温及对流异常,通过中低纬度间的相互作用,在中高纬产生较强的遥响应,从而影响同期冬季欧亚大陆的环流变化,这种扰动在西风气流的作用下引起后期春季北太平洋地区对流活动异常,通过中低纬度间的相互作用,加强中高纬地区的遥响应,表现为欧亚大陆EUP波列;低纬,SIOD的影响主要引起南海-海洋性大陆的海温及对流异常,引发经向环流异常,导致黄河至长江中下游地区垂直运动异常和气流辐合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