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4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176篇
安全科学   137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53篇
综合类   1246篇
基础理论   115篇
污染及防治   31篇
评价与监测   136篇
社会与环境   155篇
灾害及防治   263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降水监测管理系统》建立于1992年9月,已经运行了一年多,其目的是把已走向正规化、规范化的降水监测数据管理工作电算化;提高降水监测数据的统计速度和使用效率;让管理手段上一个台阶,为监测部门和环境保护管理部门提供及时、可靠的服务。本简要介绍《降水监测管理系统》的数据结构、系统功能和系统应用效益。  相似文献   
52.
江西省城市酸雨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江西省城市降水中酸雨成因的探讨,揭示了江西省城市酸雨成因的共性与特征,为江西省酸雨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3.
龙岩市煤矿开采环境影响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振金  林益洋 《福建环境》1998,15(3):5-6,25
龙岩市煤矿开采环境影响成因分析,包括井下开采对地下水影响,井巷废水对地面水影响,煤矸石山对生态环境影响等。成因分析为煤矿开采产生的环境问题识别和对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4.
介绍广东核电站厂址降水特性分析的方法学,给出降水的气侯学统计以及降水率、降水持续时间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55.
56.
试论江河泥沙灾的生态环境评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描述了江河泥沙灾害的过程,特征及成因,认为江河泥沙灾害尾于非突发性的灾害,亦即生态环境这害。它具有孕育,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分析了江河泥潲灾害不同于传统灾害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57.
华南地区高山酸沉降化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1987—1989年春季,在华南地区衡山、狮子山、苗儿山和白云山观测到华南高山降水酸化,各测点降水pH<5.6的频率大于68%,平均pH值在3.56—4.85之间,分析了高山降水的化学特征,及其与高山的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山雨水与高空云水有相似性,狮子山和白云山的云雾水主要属地形云,受局地源的影响更为严重,化学性质更接近于地面雨水.  相似文献   
58.
59.
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 Scherffel)赤潮成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1997年冬季和1999年夏季发生于广东省饶平枯林湾海域的棕囊藻赤进行了现场调查和监测,结果表明,棕囊藻赤潮的爆发是海洋环境变化和棕囊藻自身特性共同决定的,长期集约化养殖引起枯林湾海域的N、P、Fe、Mn浓度较高,特别是Fe浓度明显高于广东沿海的其它海区,为赤潮的爆发提供了物质基础,棕囊藻增殖过程中对DIN(可溶性无机氮)的需求量较高,特别对NO3^--N有明显的主动吸收,与DIP(可溶性无机氮)相比,海水DIN浓度恢复速率较慢。可能成为限制棕囊藻赤潮的规模和持续时间的关键因子,海水温度的异常增高及降雨量偏少,与棕囊藻赤潮的发生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60.
民国年间河南灾荒现象异常突出,虽与当时整体气候背景及河南特殊的地理特征相关,但灾荒背后的社会原因更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其主要表现为:一、社会经济乏力,百姓抗灾能力低;二、政治腐败,体现在政府的赋税名目繁多、政府官员失职渎职以及挪用、贪污河防公款等几个方面;三、战争与灾荒;四、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残酷掠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