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246篇 |
免费 | 329篇 |
国内免费 | 31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536篇 |
废物处理 | 74篇 |
环保管理 | 710篇 |
综合类 | 2543篇 |
基础理论 | 272篇 |
污染及防治 | 187篇 |
评价与监测 | 136篇 |
社会与环境 | 226篇 |
灾害及防治 | 20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2篇 |
2023年 | 198篇 |
2022年 | 226篇 |
2021年 | 264篇 |
2020年 | 182篇 |
2019年 | 143篇 |
2018年 | 81篇 |
2017年 | 146篇 |
2016年 | 122篇 |
2015年 | 171篇 |
2014年 | 523篇 |
2013年 | 277篇 |
2012年 | 474篇 |
2011年 | 416篇 |
2010年 | 239篇 |
2009年 | 251篇 |
2008年 | 355篇 |
2007年 | 276篇 |
2006年 | 248篇 |
2005年 | 233篇 |
2004年 | 200篇 |
2003年 | 127篇 |
2002年 | 117篇 |
2001年 | 65篇 |
2000年 | 83篇 |
1999年 | 75篇 |
1998年 | 56篇 |
1997年 | 35篇 |
1996年 | 38篇 |
1995年 | 33篇 |
1994年 | 25篇 |
1993年 | 25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8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1.
针对长江上游金沙江下游区域近几年6月和10月出现的较剧烈的水资源丰枯转换现象,以2018年金沙江下游来水过程作为研究案例,考虑金沙江下游流域来水组成及水利工程建设情况,从区间流量分析及上游水库群调蓄影响分析两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研究结果表明:金沙江下游流域丰枯转换主要影响因素为三堆子流量变化,三堆子至溪洛渡区间流量变化影响较小。在6月,上游水库群调蓄对金沙江下游流域丰枯转换影响较大,10月影响相对较小。相关研究成果可为溪洛渡-向家坝梯级水库调度计划制订及实际调度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12.
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制度的国际趋势及国家立法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的获取与惠益分享已经成为许多国际论坛的焦点议题.<生物多样性公约>率先确立了遗传资源及传统知识的获取与惠益分享原则,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卫生组织(WHO)、世界贸易组织(WTO)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等国际论坛也相继进行了相关议题的讨论,要求缔约方尊重和承认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提供者的权利.我国在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的获取与惠益分享方面还缺乏明确的政策,法规与制度体系尚未建立.需要建立获取与惠益分享的国家制度体系,此制度体系中需要确保公平公正分享惠益,体现遗传资源的国家主权,并尊重当地人民和地方社区的权利与利益. 相似文献
513.
为了揭示气温变化对西南山区流域森林水文效应的影响,用生物物理/动态植被模型SSiB4/TRIFFID与流域地形指数水文模型TOPMODEL的耦合模型SSiB4T/TRIFFID模拟了西南山区长江上游梭磨河流域森林水文效应对气温变化的响应,分析了气温变化对植被不同演替阶段的流域总径流和总蒸发以及冠层截流蒸发、植被蒸腾和土壤蒸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梭磨河流域森林(常绿针叶林)蒸腾与草和灌木差异小,森林蒸腾潜热比草和灌木仅高1~4 W.m-2,森林冠层截留蒸发高于草和灌木,但土壤蒸发明显低于草和灌木覆盖,森林覆盖流域总蒸发低于草和灌木覆盖甚至低于裸土蒸发,因此增加了流域总径流量,但森林增加径流的作用随土壤蒸发的减小而减小。(2)气温减小1℃将通过减小森林冠层截留蒸发和蒸腾而使森林增加流域总径流量的作用增加;相反,气温增加将增加森林冠层截留蒸发和蒸腾而使森林增加总径流量的作用减小。(3)当温度增加4℃,由于森林总蒸发较草和灌木明显增加,对于较高的土壤蒸发,森林增加总径流量的作用已不明显;对于较低的土壤蒸发,森林减小了流域总径流量。 相似文献
514.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已成为当前人民保障生活质量的迫切需求,进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生态建设和保护环境的重要基础工作。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①形式方面:20年来国际国内在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且10年来加速上升,研究成果主要以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和专著等媒介展现。②内容方面:同期相比,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各专题如水环境、气环境和土壤环境的分析及某些典型的区域问题解决。我国虽起步稍晚,在国家和省部级政府的倡导与支持下发展迅速且紧跟国际前沿,以基础和应用研究、工程技术、政策指导和行业技术指导等为导向,体现出服务于经济发展、注重实践和方法创新的特色。③手段方面: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高技术手段在环境质量评价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发达国家更着重于环境因素的深入定量分析遥感反演,发展中国家更着重于宏观层面上的信息获取和综合质量评价应用。④内涵方面:现有的工作可归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生态环境遥感信息获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不同尺度对象的评价、评价技术手段和方法模型探索以及评价思路视野目标几个侧重面。⑤局限方面:通过纵观近期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分析,总结出现阶段的局限主要体现在评价指标选择偏主观、评价模型偏模糊、评价对象对象尺度和属性认识偏笼统和定量遥感信息的应用不足等问题。⑥展望方面:建议今后的研究多注重于人口数量和结构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各指标因素间的内在联系与影响机理、充分发掘和利用遥感定量信息、评价模型基于时代经济特色和对象客观条件和功能的理想值参照等,以期待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工作的效率和深度。 相似文献
515.
中国大气颗粒物中金属元素环境地球化学行为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大气颗粒物金属污染已成为目前大气污染的研究热点之一。文章梳理、分析归纳了中国近年来大气颗粒中金属元素的环境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目前研究较多的是Fe、Ca、Mg、Si等地壳元素和Cu、Pb、Cd、Zn、Hg等污染元素;大气颗粒物中对人体有害的Cu、Pb、Cd、As、Zn等污染较严重,而Cr、Mn、Co、Ni等污染较轻。大气颗粒物中金属含量随时间分布变化显著,总体上呈现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的特点,空间分布上一般北方燃煤城市大于南方一般城市;城市内部一般工业区〉交通区〉居民区〉郊区;金属元素在细粒径颗粒(〈2μm)中高,粗颗粒(〉2μm)中低,尤其以污染元素明显。污染元素与地壳元素的垂直分布规律差异较大。大气颗粒物中金属元素的富集程度与元素种类、区域类型、季节变化、粒径大小等有关。最后,提出应加强大气颗粒物中金属元素空间分布差异、时间分布的尺度及差异性研究;同时加强超细颗粒物的研究,以便建立大气颗粒物金属元素与人类健康关系的风险模型。 相似文献
516.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平面加速上升已是不争的事实,其长期累积的结果将给沿海地区造成巨大威胁。利用层次聚类分析法、灰关联法、相关分析法等重点分析了海平面上升对珠江三角洲水位的影响。结果显示:海平面上升对珠江三角洲代表站的年平均水位和年最低水位的影响大于对年最高水位的影响;海平面上升对马口站和三水站水位的影响小于河床下切和径流的影响;海平面上升对珠江河口区水位的影响由三角洲深处向口门区有增强趋势。掌握海平面上升对水位的影响规律,对于河口地区的防灾减灾和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17.
518.
519.
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