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5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159篇
安全科学   88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42篇
综合类   412篇
基础理论   94篇
污染及防治   21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社会与环境   54篇
灾害及防治   8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621.
为研究降雨产生的地表径流对水库水质中总磷、总氮的影响,以铁岭市入柴河水库的柴河流域集雨面积内的降雨径流为研究对象,分别在雨季汛期的三个时期(雨前、雨时及雨后)对柴河流域下游入库前的柴河堡断面采集水样进行分析,以期为铁岭市柴河水库的面源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22.
降雨特征与地表径流和雨水管内径流污染物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3场典型降雨事件,对应检测了地表径流和雨水管网径流的污染物指标,分析了不同降雨特征引起地表径流雨水和管网径流雨水中污染物变化的规律及相关性。结果表明:宜兴市地表和管网径流污染物的EMC变化范围较大,地表径流中COD介于IV~劣Ⅴ类,TN均为劣Ⅴ类,TP介于Ⅲ~V类;管内径流中COD介于Ⅰ~劣Ⅴ类,TN均为劣Ⅴ类,TP介于Ⅱ~劣V类;小雨情景下地表径流中SS、COD、TN、TP的EMC要高于管网,大雨情景下与之相反,中雨时的规律不明显;地表和管网径流污染物的初期质量浓度要高于后期,污染物的变化趋势受降雨强度变化的影响;地表与管网污染物质量浓度的差异与雨峰大小及出现时间、降雨强度、降雨量等因素有关,在较小降雨强度作用下,地表污染物质量浓度高于管网,反之相反;管内污染物冲刷效应由第一次雨峰引起;地表和管网径流中同种污染物质量浓度之间相关性系数差异明显,总体上相关性从大到小表现为大雨、中雨、小雨。  相似文献   
623.
初期雨水污染是雨水径流污染的主要贡献者,掌握初期雨水的污染特征,对于城市雨水处理设施建设尤为重要。以南宁市为例,开展了城市初期雨水径流污染特性分析,旨在为南宁市海绵城市建设以及雨水处理措施提供参考。选取6个采样点的8场降雨,对常规水质指标(COD、NH3-N、TN、TP、SS)进行分析,揭示了降雨过程中污染物的瞬时浓度分布。结果表明:建成区污染物浓度范围和污染物平均水平均明显高于规划区;不同雨型下,雨水初期冲刷效果强弱顺序为暴雨>大雨>中雨>小雨;除小雨外,其他雨型在降雨20 min左右时污染物浓度达到平衡;暴雨情况下,污染物浓度在5 min内降低50%,15 min内70%~80%的污染物随雨水直排或进入城市管网。  相似文献   
624.
川东平行岭谷区典型岩溶含水系统中NO3-的存储和运移   总被引:3,自引:8,他引:3  
为了研究NO3-在岩溶含水系统中的存储和运移规律,对降雨条件下重庆川东平行岭谷区青木关地下河系统的水化学动态进行在线监测和高密度采样测试,结合NO3-的月动态变化,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结果表明,降雨期间地下河中的NO3-与全Fe、全Mn、Al3+是两组不同来源的元素,在含水系统中表现出不同的地球化学行为.NO3-从地表输入后随土壤水下渗存储于岩溶非饱和带的裂隙、孔隙和溶隙等含水介质中,而全Fe、全Mn、Al3+则是地表受雨水侵蚀的土壤随地表径流通过落水洞、竖井等通道,以集中流的形式灌入地下河造成的.进而将NO3-在岩溶含水系统中的运移过程分为输入存储、快速输出和再输入存储这3个理想的阶段.在外部条件大致相同的情况下,非饱和带的岩溶发育程度是影响降雨期间地下河中NO3-浓度变化的关键因素.降雨条件下存储于非饱和带的NO3-很容易被释放出来,破坏地下水生态环境,严重威胁着当地群众的健康安全.需要加强岩溶生态系统管理工作,改善土地利用方式,科学施肥,有效控制地下水营养成分的地表输入.  相似文献   
625.
以三峡库区兰陵溪农林复合系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对小流域氮磷流失量及其浓度进行连续监测,结合丰水期次降雨分析径流氮、磷输出变化特征及其响应过程.结果表明:(1)小流域雨季径流总量为50.92×10~4m~3,输出总氮载荷为52.43kg·hm~(-2),其中以硝态氮(30.26 kg·hm~(-2))和颗粒态氮(21.61 kg·hm~(-2))为主体,输出总磷为0.10 kg·hm~(-2);(2)降雨量分布具有阶段性特征,丰水期强降雨是土壤养分输出的主要驱动,其降雨径流贡献了雨季88%的总氮和90%的总磷流失;(3)小流域土壤养分氮、磷主要经由降雨形成地表径流过程输出,占养分总流失量的68%和74%;(4)降雨径流过程硝态氮浓度与径流量表现为负相关,养分输出主要在径流过程后期;径流的氨氮、总磷浓度与降雨量显著正相关,输出主要在径流过程前期;(5)雨季流域水体总氮浓度超标,降雨或非降雨期间均属劣Ⅴ类水质.  相似文献   
626.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白色污染造成的危害日益凸显.中国政府于1999年开始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条例,限制"白色垃圾"的生产、销售和使用.但是,白色污染仍日趋严重.文章首先从分析白色污染的外部性入手,并且重点从经济学的角度讨论其外部性的具体表现.通过对现行政府征收排污税制度和实行排污许可证交易制度的效率比较,得出排污许可证交易是有效率的环境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627.
温州城市降雨径流磷的负荷及其初始冲刷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周栋  陈振楼  毕春娟 《环境科学》2012,33(8):2634-2643
监测了温州2个采样区5场较为典型的降雨过程,测定了不同下垫面径流pH值以及总磷(TP)、溶解态磷(DP)、颗粒态磷(PP)、总无机碳(TIC)、总有机碳(TOC)、总悬浮颗粒(TSS)、BOD5、COD的含量.结果表明,温州城市降雨径流中TP、DP以及PP含量分别介于0.01~4.32 mg.L-1、ND~0.88 mg.L-1以及ND~4.31 mg.L-1之间,径流初期阶段PP占绝对主导地位,而在整个径流过程的中后期,大部分降雨径流中DP占TP的比重呈现出一个上升的趋势,屋面径流和汇流口径流这一情况尤其明显.从TP和DP的EMC值来判断,有些城市降雨径流会对下级受纳水体造成环境压力.同时,不同城市降雨径流中TP以及DP含量之间的差异显著,而不同的降雨条件也会影响降雨径流中磷的含量.根据M(V)累积曲线判断,TP初期冲刷效应在城市降雨径流中是较为普遍的;与TP相比,城市降雨径流中的DP比较难发生初始冲刷的情况.城市降雨径流中总磷的含量不但受下垫面类型的影响,而且与径流各种理化指标之间呈现出显著的相关关系.所有结果皆指出针对不同下垫面径流磷污染的治理工作应采用不同的最佳管理方案(BMPs),而降低径流TSS含量是削减其磷负荷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28.
南京北郊大气细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特征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6 年7~12 月南京北郊大气细颗粒物的观测资料,研究了粒径0.01~2.5µm 颗粒物的浓度变化和粒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大气细颗粒物数浓度比较高,达104 个/cm3,其中超细粒子(粒径0.01~0.1µm)对总粒子数浓度贡献较大,约占87%.夏、秋、冬季的数浓度谱分布均呈单峰型结构,峰值集中在0.02~0.05µm;大气细颗粒物数浓度在正午太阳辐射最强时达到峰值;降雨对细颗粒物的去除作用明显.夏季的超细粒子浓度最高,可能与高温、高湿的气象条件有关,同时,较强的太阳辐射也使得该季节大气细颗粒物的生成率较高.  相似文献   
629.
研究降雨格局变化对植物群落多样性、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以及关键土壤因子与植物群落多样性间的关系,对于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黄土高原西部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3 a野外降雨控制试验(减少40%降雨、减少20%降雨、自然降雨、增加20%降雨和增加40%降雨),探讨干湿年份下降雨变化对植物群落多样性及其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以及降雨变化下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关键土壤因子与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正常年份与偏干年份(2013年与2015年),Patrick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以减雨20%处理显著低于对照和增雨40%处理,在偏湿年份(2014年),Patrick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对降雨处理无显著差异.在正常年份与偏干年份,随降雨量的增加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碳氮比(C:N)、碳磷比(C:P)和氮磷比(N:P)呈降低趋势,其中,C:N显著降低;在偏湿年份,随降雨量增加土壤SOC、TN、C:P和N:P呈上升趋势.在正常年份,降雨处理对土壤含水量影响不显著,导致土壤含水量对植物群落影响有限,SOC、TN、N:P、C:N和微生物量氮(MBN)对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更为突出;在偏湿年份,年降雨量丰富,降雨量增加导致土壤养分上升,水分不是限制植物生长的最重要因素,土壤含水量、土壤养分与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共同调节和控制着植物群落多样性;在偏干年份,降雨处理对土壤含水影响显著,且降雨量增加导致土壤养分流失较多,因此,土壤含水量成为影响植物群落多样性的最主要因素.由此可知,在不同干湿年份,植物群落多样性与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降雨变化的响应不同;土壤C:N:P对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也不同,本文的研究结果旨在为未来降雨变化下荒漠草原的保护与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30.
大兴安岭寒温带地区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大兴安岭北部7个代表性森林群落的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调查,揭示该地区中小型土壤动物的区系组成状况、生态分布及动态变化规律.研究区共捕获土壤动物61类, 12 841只,隶属于4门7纲18目44科.其中优势类群4类,即中气门亚目、甲螨亚目、前气门亚目和节跳虫科;常见类群3类,即棘跳虫科、摇蚊科和山跳虫科,两者共占总数量的92.38%.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森林群落土壤动物的个体数和类群数分布差异很大,水平分布表现为杨落Ⅱ>白桦Ⅲ>桦杜Ⅰ>蒙古栎Ⅴ>落沼Ⅳ>樟子松Ⅵ>柳草Ⅶ,垂直分布表聚性明显.土壤动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H′)大小为柳草Ⅶ>白桦Ⅲ>落沼Ⅳ>杨落Ⅱ>桦杜Ⅰ>樟子松Ⅵ>蒙古栎Ⅴ.土壤动物个体数的动态变化是10月>8月>6月,类群数变化不如个体数变化明显,主要是8月和10月种类较多, 6月较少.多样性指数动态变化表现为8月>6月>10月.大多数群落土壤动物的个体数、类群数和多样性指数的动态变化与总体变化趋势相同.图1表5参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