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945篇 |
免费 | 536篇 |
国内免费 | 277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26篇 |
废物处理 | 217篇 |
环保管理 | 276篇 |
综合类 | 4935篇 |
基础理论 | 953篇 |
污染及防治 | 1379篇 |
评价与监测 | 113篇 |
社会与环境 | 52篇 |
灾害及防治 | 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5篇 |
2023年 | 210篇 |
2022年 | 281篇 |
2021年 | 318篇 |
2020年 | 252篇 |
2019年 | 295篇 |
2018年 | 218篇 |
2017年 | 248篇 |
2016年 | 340篇 |
2015年 | 352篇 |
2014年 | 532篇 |
2013年 | 374篇 |
2012年 | 441篇 |
2011年 | 484篇 |
2010年 | 345篇 |
2009年 | 426篇 |
2008年 | 471篇 |
2007年 | 380篇 |
2006年 | 363篇 |
2005年 | 296篇 |
2004年 | 223篇 |
2003年 | 242篇 |
2002年 | 207篇 |
2001年 | 164篇 |
2000年 | 137篇 |
1999年 | 118篇 |
1998年 | 90篇 |
1997年 | 57篇 |
1996年 | 58篇 |
1995年 | 47篇 |
1994年 | 49篇 |
1993年 | 41篇 |
1992年 | 35篇 |
1991年 | 29篇 |
1990年 | 26篇 |
1989年 | 39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研究了二氯异氰脲酸钠和三氯异氰脲酸对球形棕囊藻的灭杀和控制作用,及其投药时间对除藻效果的影响,并比较2种药剂的除藻效果,初步探讨了除藻机理.结果表明,这2种除藻剂可以缓释次氯酸,提高其稳定性,有较长的药效期.当有效氯浓度达到4.5mg/L时,2种药剂均能有效地控制和灭杀球形棕囊藻,具有高效、低毒的优点.有效氯浓度为5.0mg/L,藻细胞去除率在24h可达到90%以上.在等于和大于5.0mg/L有效氯浓度时,三氯异氰脲酸的除藻效果优于二氯异氰脲酸钠,通过对2种药剂除藻率的t检验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82.
采集了滇池100多个沉积物柱样,并借助GIS对滇池作了分区;分段测试每个柱样的全磷(TP)含量及各区代表性柱样的137Cs含量,利用137Cs定年法确定0~5cm,5~10cm,10~15cm深度区间对应的时段是1986~2003年,1963~1986年,1954~1963年.在此基础上估算滇池不同区域与泥沙沉积量对应的TP沉积通量和总量.结果表明,近50年,全湖TP年均蓄积量为780t,表层15cm沉积物中TP累积量为3.89×104t.沉积物中磷蓄积已成为滇池水体磷的重要内部来源. 相似文献
83.
采用抑制性差减杂交技术,构建了三唑磷农药急性胁迫下翡翠贻贝雌贝性腺正反向消减杂交cDNA文库.正反向文库共有117个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s,ESTs)与NCBI数据库中已知功能蛋白具较高同源性,假定蛋白12种,另有195个ESTs未检索到同源序列.正向文库中含有细胞周期蛋白、性激素合成蛋白、DNA修复蛋白、能量代谢相关蛋白等一系列与生殖、应激适应和代谢相关的转录本信息,而反向文库中的差异ESTs主要涉及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调控基因以及骨架蛋白.结果表明三唑磷对翡翠贻贝的毒性涉及到生殖调控、能量代谢、应激适应、转录翻译调控等生理代谢的多个方面,正向文库中发现的几种生殖调控基因(细胞周期蛋白、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合子DNA复制许可因子、精子特异性蛋白、雌激素硫酸转移酶和卵黄膜卵透明带域蛋白)可能是三唑磷生殖干扰毒性作用过程中的关键基因,这为有机磷农药的生殖毒性探索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4.
85.
利用下向流生物流化床反应器研究了生物膜在硝化过程中亚硝酸积累现象.结果表明,挂膜后反应器运行初期出现亚硝酸积累,但氨氮去除率仍可达到97%.随着硝酸菌的适应与增殖,出水中硝化产物以硝酸为主.进水氨氮浓度提高至200mg/L以上时,再次出现亚硝酸积累.在144mg/L和222mg/L进水浓度下,水力停留时间缩短到5h以下,则氨氮去除率下降且出水中亚硝酸所占比例明显上升;容积负荷提高到0.95kgNH4+N/(m3·d)后也会如此反应器中DO降低到0.5~1mg/L会造成亚硝酸积累和氨氮去除率下降.硝化菌适应低氧环境后对氨氮的去除率仍能恢复到85%,但亚硝酸仍积累,这时生物膜中亚硝酸菌成为优势菌.本文还对影响亚硝酸积累的不同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6.
采用基于16S rDNA 的变性凝胶梯度电泳(DGGE)技术研究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和生物反应器填埋场覆土中Ⅱ型甲烷氧化菌群落结构,比较了不同填埋操作方式对Ⅱ型甲烷氧化菌的影响.结果表明,覆土铺有HDPE 膜、无填埋气体渗入的填埋覆土中未发现Ⅱ型甲烷氧化菌;而有填埋气体渗入时,进行渗滤液亚表面灌溉的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无论是否同时进行层内回灌,其覆土中均检测到甲烷孢囊菌(Methylocystis).卫生填埋场填埋龄长达5a 的填埋覆土中发现了甲基弯菌(Methylosinus),填埋龄较低的填埋场覆土中未发现II 型甲烷氧化菌.渗滤液亚表面灌溉及长时间填埋气体驯化能促进Ⅱ型甲烷氧化菌的生长.有机质等营养物质丰富而NH4+-N浓度较低的填埋覆土有利于Ⅱ型甲烷氧化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87.
采用臭氧氧化—包埋菌流化床生物处理组合工艺对煤气化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当臭氧的质量浓度20 mg/L、臭氧进气流量1.5 L/min、臭氧通气时间30 min、包埋菌流化床水力停留时间24 h时,臭氧氧化工序的COD去除率达到30.0%~40.0%,总酚去除率达到100.0%;包埋菌流化床工序的COD去除率达到60.0%以上,氨氮的去除率大于95.0%;经组合工艺处理后,出水COD<60 mg/L,ρ(氨氮)<1.0 mg/L,ρ(总酚)未检出,色度小于50倍,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88.
89.
高温好氧反硝化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反硝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通过高温筛选,从燃煤电厂生物滴滤系统填料的生物膜上分离出1株高效好氧反硝化细菌TAD1.该菌株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短杆状,大小为(0.67~0.89)μm×(1.03~1.41)μm;经生理生化特性和基于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该菌为螯台球菌属(Chelatococcus 8p.).对菌株TAD1的反硝化性能进... 相似文献
90.
用电性拓扑态预测苯砜基乙酸酯对发光菌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电性拓扑态(Electrotopological State, E-state)指数模拟分析了a-取代苯砜基乙酸酯类化合物对发光菌的毒性(15min-EC50, mmol/L),构建了一个4变量QSAR模型.模型的相关系数(R2adj)和标准偏差(SD)分别为0.944和0.062,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能力和可靠性.模型分析表明,砜基和酯基是该类化合物的活性中心;化合物的疏水能力以及化合物与受体分子间的偶极/极化作用和氢键效应对化合物毒性起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